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红色青山 不朽丰碑

2021/08/16

  编者按:湖北省阳新县白沙镇青山村,是土地革命时期大堍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今年6月,黄石市、阳新县两级老区建设促进会应村民再三要求,集中力量对该地的红色资源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全面系统地理顺了该地红色资源的来龙去脉,还原了一段慷慨悲壮可歌可泣的历史。

  白沙镇青山村位于七峰山、龙角山之间,原有 22 个自然湾,这里90%的国土面积为林地,解放前大多是原始森林,山高林密、怪石嶙峋、人烟稀少;这里远离城镇,地势险要,崎岖难行,易守难攻,早在太平天国时期就成了天然的藏兵养兵之地,土地革命时期为大堍革命根据地的腹地。

  1932年7月,蒋介石调集重兵对鄂东南苏区发起第四次“围剿”。10月4日,以龙港为中心的鄂东南苏区沦陷。为摆脱蒋军的重兵追杀,保存革命力量,一批红军重伤员和部分党政军机关干部,被迫转移至大堍青山村一带,继续坚持斗争。他们之所以转入大堍山区,除了特殊的地理优势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早在鄂东南苏区根据地形成之前,这里就有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党在这里的群众基础相当好。

  革命斗争风起云涌

  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无论是重兵压境,还是经济封锁,青山人民从来就没有屈服过;无论是枪林弹雨,还是饥寒交迫,青山的革命烈火从来没有熄灭过;无论是轰轰烈烈的革命高潮,还是白色恐怖笼罩的革命低潮,这里的革命斗争就从来没有停歇过。

  早在1924 年,就读于南京河海工科大学的曹壮父,利用假期回到阳新龙山区(今青山村北太婆尖、龙角山一带山区)创办了阳新最早的进步青年团体——“柳林青年读书班”。

  1924 年初,罗伟、曹大骏等先后在龙山区(今白沙镇)成立“龙山书社”、“福寿书社”,宣传马列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主张。

  1925 年夏,曹壮父回龙山介绍曹玉阶、曹振亚等加入中国共产党,成立阳新北乡第一个党小组——曹家湾党小组。

  1926 年 1 月,曹大骏等在白沙大堍一带介绍刘怀玉等 8 人入党。7 月底,大堍(今青山村)党支部成立。

  1927 年 2 月 27 日,阳新国民党右派将成子英、石树荣等九烈士活活烧死(史称“二二七惨案”),石树荣(大堍七峰山坑头石高人)受组织派遣回阳新任警备队队长,惩办凶手,平息叛乱。

  1932年10月,龙港苏区失陷。湘鄂赣边区部分党、政、军机关干部和红军重伤员,不得不向大堍青山一带转移,以保留革命火种,等待革命高潮的到来。从此,青山成了国民党反动派眼中的“共匪窝”,山林被烧光,房屋被拆毁,村民被赶尽杀绝,多个自然村成了“无人区”。尽管如此,大堍青山地区的革命活动从未偃旗息鼓。

  1932年底,阳(新)大(冶)中心县委、鄂东南特委 、鄂东南苏维埃政府、共青团鄂东南特委 、鄂东南保卫局、鄂东南总工会、鄂东南农协等部分机关分期分批转入大堍根据地,不久进入青山刘琚(珠灯湾)中心区。从此,大堍根据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围剿”运动。

  1933 年 11 月,阳(新)大(冶)鄂(城)中心县委在阳新吴家冲(今大堍董口冲)组建,主要活动在阳新大堍范围内的龙角山、青山、三教山、南山等山区。

  1934 年 3 月至1936 年春,阳新工作团成立,主要活动在大堍青山、三教山、紫金山、熊家山等深山密林中。1936 年春,根据地成无人区,阳新工作团解散。

  1930至1949年的19年间,青山的武装斗争风起云涌:

  1930 年 3 月,红军在阳新大堍西部三溪口、花犹树一带军训扩红,大堍青年踊跃参加红军。

  1930 年 4 月,经中央军委批准红八军在大堍马圩(青山西山脚、今殷祖董家口)组建。5月,红军独立红三师第 7 团在大堍根据地南山脚太平地组建。该团在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转入大堍青山珠灯宗屋,后屡遭围剿,红三师秘书盛曙光(今青山人)在珠灯牺牲。

  1934年1月,由地方游击队、赤卫军、赤卫队、赤少队骨干和红三师余部组成的阳大鄂红军游击大队成立。其第 3、第4 两支手枪队,于1935 年 4月在龙角山被敌打散后,余部仍在大堍、小堍的深山密林中坚持斗争。1936年1 月 14日,游击大队和阳(新)大(冶)鄂(城)中心县委被“围剿”,县委书记刘笃卿叛变,余下队员转入山中,继续与敌周旋,直到1937 年底国共第二次合作,幸存队员方才走出深山,融入抗日救国洪流。

  1935 年秋,湘鄂赣省委、红军 16 师突出重围后向阳新鄂东南地区转移,途经大堍根据地南路口的火烧坪(厂)(今七峰山新星路)时,与敌 50 师发生激战,省委领导石继民(阳新大堍龙山人)不幸身负重伤,壮烈牺牲。

  据不完全统计,1932-1937年的5年间,大堍根据地军民英勇作战,累计发生大小战斗近百次,在大堍牺牲的有名有姓的省、地、县级干部 58 人,部队从班长到师长33 人,地方武装从队长到大队长 44 人,未上报、无记录、成为无名英雄的不计其数,目前列入《烈士英名录》的仅有红三师司务长马国清、红八军团长盛知真等7人。到新中国成立时,幸存的大堍籍老红军只剩原红 8 军排长周承豪、原红 16 军班长董恩贵;原红 3 师旗手董亮成、原红3师副排长盛自宝、原红军赤卫队副队长柯宝山等5人。

  遗址遗迹俯首可拾

  青山村是一座天然的革命博物馆,有许多红色遗址遗迹,真实地见证了当年国民党反动派灭绝人性的滔天罪行;有许多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故事,彰显了苏区人民的革命意志和反抗精神。

  在历次“围剿”中,国民党反动派对大堍根据地实行残酷的赶、烧、杀、封的“焦土政策”。他们把“通匪”、“养匪”的大堍百姓(特别是青山)全部赶出家园,抓到偷藏在家的便全部枪杀,一个不留;见到房子就烧,将烧后的砖块拆下来运往路口、山顶筑碉堡;对大堍实行经济封锁,阻断大堍与外界的联系。

  尽管悠悠岁月,模糊了人们的记忆;尽管风雨剥蚀,使原貌面目全非,但至今仍有几处遗址遗迹深深地印记在当地村民的脑海里。

  童子窝。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后,国民党派善于山地作战的川军驻防白沙,对大堍根据地进行惨无人道的反复清剿。一些烈士子女只得由老人们带着,逃到南岩峰下保湾一带的大山沟中躲命。国民党在反复拉网式的搜山中,发现了这些受尽惊吓的小孩。那些可怜的老人不得不双脚跪地,向国民党士兵求情,而对方恶狠狠地说:“他们是共匪崽子,长大了也是共产党,必须斩草除根。”可怜50 多个小孩,在哭爹喊娘的惊叫声中,被敌人全部当场斩杀。后人为记住这一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暴行,将此地称为“童子窝”。

  红军庙。龙港苏区沦陷后,原来驻扎在盛家湾、发天塆的红军医院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剿”,突围后的院长带领幸存的医护人员转移到太平地草堂庙。红军医院借此为掩护,给红军伤员疗伤,同时免费为根据地的百姓治病,从不收取半分钱财。后来敌人对此地残酷围剿,医护人员全部壮烈牺牲,庙宇亦被烧毁,当地百姓念红军之恩,重修庙宇,并将草堂庙改称“红军庙”。

  红军洞。1932 年,50余名红军宣传员、地下工作者,先后在青山珠灯湾、梁家山遭到敌人围剿,不得不转移到边远的陈家湖湾。在最后一次战斗中,陈家湖被敌人占领,他们只好转移到前山腰的一个隐蔽的石洞里,以野果为食,并自种红苕度日,后被敌军发觉,全部遇难。解放后发现洞内有多具烈士遗骨。

  野人洞。1936年清明节,青山村秦家山老人秦盛其偷偷回家给老母上坟,突然发现旁边的树林里钻出一个全身长满黑毛的野人,吓得他拔腿就跑。“不……要……跑……,我……是……人……”听到结结巴巴的话音,秦盛其壮着胆子停住了脚步,一问才知原来是当年湘鄂赣三省“阳新工作团”的干部。当年,敌人对大堍实行残酷围剿,阳新工作团团长徐书龙等人,只得隐藏在秦家湾山腰石头洞中。从此,他们以野果为粮,以山洞为房, 过着野人般的生活。数年后,他们便成了说话不流畅、浑身长黑毛的野人。解放初期,几个采药人相继在大堍发现5处山崖洞穴内,有茅草铺成的床,还有野果皮壳之类的食物。

  青山,曾经发生过许多惨无人道、令人发指的逆天惨案。

  外龚惨案。1931年夏,红军宣传队在大堍外龚湾唱大戏,国民党急调殷祖、白沙、三溪之敌从董家口、赵景晚、罗北口方向分三路直奔外龚,企图利用看戏之机将根据地干部一网打尽。当时保卫局只有几十人在家,难以阻敌,于是迅速向后山撤退。敌人在后山架起机枪,当场打死28人。红三师秘书兼阳(新)大(冶)中心县委秘书长盛曙光身负重伤,被拉到珠灯石大门审问。盛曙光说:“我是刚来的,不知道。”后来敌人从其布袋里搜出三枚公章,说:“你身上有这么多公章,还能抵赖不成?”于是当场将他杀害,时年 30 岁。本次惨案共有 34 人遇难。

  生而复死。1935 年 7 月,国民党匪军伙同地方民团对大堍反复围剿,将突围到大堍山背后、隐蔽在内山沟的 28 名干部全部抓获,并全部押送到亚箕山用机枪扫射至死。其中一位腹部中弹当时未死的战士,包着流出的肠子趁黑夜逃走。天亮后敌人数尸体时发现差一个,便沿着血迹在两里外的姜洪湾找到了这位身负重伤的战士,并将其当场杀害。

  项家山惨案。项家山位于原大堍根据地七峰山东山腰。1938 年 11 月,鄂中特委书记、鄂南特委组织部长刘青等 10 名干部,到项家山筹建党支部,收集枪支弹药,组建鄂东南抗日游击纵队。当晚该辖区(阳新第二区)国民党区长马华树、副区长曹坤玉、联保主任马振亚密谋,指使北乡分队逮捕了前去运枪的程贤友、马保卿、朱明月等 8 人。当夜,项隆柳跳窗赶回项家山报告,刘青派阳(新)大(冶)中心县委组织部长林平前去交涉。第二天上午,北乡分队长石均平等40 余人到秦家庄(今青山村)与马振亚会合,当走到大保海附近(今青山),遇到林平、曹某时,敌人不由分说,把林平推到路旁山坳杀害。曹某挣脱绳索,跑了四五条田埂,被敌人开枪击倒。石均平赶到项家山隔垴湾刘青、郭亮(女,大冶中心县委宣传部长)、马泛舟(新四军阳新通讯处主任,阳新县委书记)、欧阳其家,将他们全部杀害。此次惨案,共有14人壮烈牺牲,30 多条枪和一批军用物资被抢。恶耗传到延安,中共中央召开追悼大会,悼念死难烈士,痛斥国民党顽固派的罪恶行径。

  盛家湾惨案。1942 年底,国民党发起第三次反共高潮,命令98 军第五纵队司令盛瑜率部于 1943 年 1 月 20 日向大堍七峰山、三教山、龙角山一带进攻。新四军 14 旅主力转移,来不及转移的干部训练班主任梁立林、指导员李铮等多人被杀。盛家湾老人见势,以盛氏家族的名义,说服了敌军司令盛瑜,被押往刑场的其它20 多名军民虎口脱险。

  英雄故事感天动地

  青山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曾涌现出无数不要名、不要利、不怕死、不要家的英雄。

  坚贞不屈。1933 年春,青山珠灯遭蒋匪围剿,鄂东南保卫局干部周某、董明应被捕,押大治殷祖审讯。第一天,敌人用皮鞭抽打,用木棍击其背部和双腿,把他打得皮开肉绽。第二天给他坐老虎凳,用烧红的络铁烫他,同样毫无收获。第三天又将董明应双手捆住并倒吊起来,在他的脖子上挂一边四十多斤重的石磨,昏过去了就放下来,苏醒后又吊起来再挂。将董明应的大脚趾用铁丝捆住,头朝下倒吊着,点燃线香熏他的眼、鼻、口。在他的十个指甲钉入竹签。董明应一连五天没吃没喝,被酷刑活活折磨致死。当董明应的两个家人前去殷祖收尸时,敌人又把他的两个家人当场打死。

  坚持战斗。1933 年夏,胡庚的国民党军队围剿大堍根据地中心区青山村。我红军张营长在观察敌人暗堡时,不幸被子弹击中腹部,肠子流了出来。他果断脱下上衣,将肠子缠于腰中,用褂包捆紧,继续指挥作战。战后,柯保山队长将张营长背下山坡,抬到自己位于柯家塘的家中。但因伤势过重,张营长第二天便牺牲了,现葬于柯家塘外山坜。

  烈火永生。1942年春,新四军某部奉命驻扎青山老湾、珠灯,负责保卫我党政主要机关所在地的安全。是年夏,日军趁天未亮秘密偷袭根据地。他们不走大路,沿小溪搜索前进,躲过了我军设在曹伏仕、璩兴路的两道哨卡,直达老湾口。早起上山砍柴的村民刘茂全无意中发现了敌人,为给新四军报警,故意高声大喊“是谁,干什么的?”“这里没有新四军。”他机智地把日军带到村口,指着对面山林说:“那里可能有新四军。”听到喊叫声,我军迅速撤向后荡山。天亮后,日军发现新四军全都隐蔽在远处的山坡上,于是气得冲入刘茂全家,用木头砸他的头,用砖头砸他的脸,然后放火烧屋,将刘茂全当场活活烧死。

  (阳新县老促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