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陈锡联指挥所部炸毁阳明堡日军机场战斗之经过

2021/08/03 作者:孟昭庚

  一

  1937年8月25日,移师西北的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八路军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于9月6日冒雨主持全师官兵在陕西省泾县石桥镇举行抗日誓师大会。誓师大会结束后,一二九师移驻富平县庄里镇进行紧张的出征准备工作。

  9月30日,刘伯承亲率第三八五旅第七六九团作为全师的先遣队出师抗日。据刘伯承回忆,一路上受到老百姓的热烈欢迎。逢村过寨,乡亲们把凉好的开水,一碗碗递到战士的手中;一些城镇在街道两旁摆设了桌子,上面放着干果、糖、鸡蛋等慰劳品。战士们心里热乎乎的,深深感受到人民群众要求驱逐日本侵略者的热切希望。

  七六九团东渡黄河,在侯马上了火车。八路军总部交给一二九师的任务是,向山西原平县东北山地插过去,侧击日军后方,配合国民党第二战区组织的忻口防御战役。

  火车一路奔驰,经太原开往五台县东冶镇的途中,刘伯承师长向第七六九团团长陈锡联讲述了忻口战役的态势,指出完成侧击任务的关键是要大胆机断,拊敌侧背。他还专门给七六九团干部传达了一一五师平型关战斗的经验。部队下车后,刘伯承告诉陈锡联,他要到五台县八路军总部开会,殷切地嘱咐陈锡联:“第一仗一定要打好,出师抗日的初战胜利特别重要,不但影响到我们的士气,也影响到共产党、八路军的威望,不要辜负全国人民对我们的期望。你们团单独行动,既要大胆,又要谨慎,抓住战机,机断专行。”

  陈锡联,1915年1月4日生于湖北省黄安县高桥镇陡山彭家村。1929年4月,十四岁的陈锡联在家乡参加红军游击队,1930年秋编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凭战功,在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之前,即为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师师长。

  在伫听了刘伯承师长临别时一番谆谆教导之后,刚满二十二岁的团长陈锡联深感自己身临战场独当一面责任之重大,一举一动皆关系到八路军的声誉,一点儿都不能马虎。

  二

  1937年10月上旬,侵华日军突破山西省北部国民党军防线,在侵占了代县、崞县之后继续南犯。国民党军退守忻口一带,阻击日军进攻太原。为了配合国民党友军作战,陈锡联奉刘伯承师长之命,率第七六九团在代县、崞县以东地区选择战场,执行侧击南犯日军后方的任务。

  在行军途中,陈锡联部的官兵,看到迎面而来的国民党军队中的一些部队在日寇进攻面前,有的一战即溃,节节败退;有的闻风丧胆,不战而逃。在城市,在乡村,到处都可以看到那些穿灰军装的士兵,三五成群,倒背着枪,拖着疲惫的双腿南逃。

  在一个宿营地,陈锡联听说附近驻着一个晋绥军的团长,据说他和日军交过手的,是前天才带着少数部队从大同方面退下来的。陈锡联决定去拜访他,一来听一听与日军作战的经验,二来了解一下周围的敌情。可是寻遍了附近的大小山沟,好容易才在一个偏僻的山脚下找到了这位团长。不料,当陈锡联说明来意,这个团长就谈日色变地说:“日军实在厉害呀!天上有飞机,地下有大炮,他们的炸弹都像长了眼睛一样,我们的电台刚一架上,就遭轰炸!”

  陈锡联强压住心头的憎恶,问他:“那你们用什么方法打敌人的呢?”这位堂堂的晋绥军团长竟毫不知耻地说:“我们还没看见日军,队伍就垮了下来,现在敝部只剩下一个连了……”

  陈锡联觉得没有必要再问下去了,这家伙除了散布一些恐日情绪以外,是不会谈出什么有用的东西的。于是,便起身告辞。可就在陈锡联转身要走时,那个团长却又嬉皮笑脸地轻声对陈锡联说:“抗什么战!抗来抗去只不过是抗掉了我们的小锅饭而已……老弟,你明白点,看你们那副装备,和日军真干起来,还不是‘白送礼’?”

  “真是十足的怕死鬼!亡国奴!可耻!”陈锡联心里狠狠地骂道。

  三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国民党军队都像晋绥军这个团长那样当熊包的。在日军的进攻面前,还是有不少部队进行了层层阻击,为国家、为民族浴血奋战。据陈锡联所知,9月12日上午,日军向山西门户、河北蔚县暖泉镇进攻,晋绥军担任警戒的一个连拼死抵抗,全部阵亡。第三十三军军长孙楚令第七十二师师长刘奉滨星夜驰援。9月13日在蔚县东石门一线,近千名日军凭借炮火掩护向晋绥军发起猛攻。营长张见勇率部猛烈还击,并奋不顾身冲出战壕与敌拼杀,阵地失而复得4次,张营长和一名连长阵亡。在紧急关头,团长吕超然亲率预备队一个连进行反击,不幸头部中弹牺牲。阵地上官兵见团长阵亡,怒不可遏,勇猛拼杀,毙敌百余名。由于敌军火力过猛,该团千余名官兵阵亡。此时师长刘奉滨正在前线督战,为夺回阵地,他亲率4个步兵连组成的奋勇队,挥着大刀片冲入敌阵。他们前赴后继,纵横砍杀,刘师长受伤4处仍不下火线。奋勇队死伤过半,4名连长有3名阵亡,有的士兵被敌人扑倒后,拉响了身上的手榴弹……

  防御团城口的中央军八十四师,9月20日由火烧岭阻击日军后撤到该地。9月22日,日军一个旅团在40辆坦克和装甲车掩护下向平型关、团城口猛攻。第五0二团团长艾捷三亲自率步兵一连冲上前沿,以手榴弹猛砸敌人。艾团长腹部中弹,营长李荣光牺牲,战斗十分激烈,日军曾一度占领团城口周围的制高点,对团城口乃至平型关防线构成极大威胁。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阎锡山闻讯大惊,命令悬赏五万元迅速夺回高地。第五0 一团团长吕晓韬从全团挑选了50名精壮士兵组成奋勇队进行反击。面对五万元赏金,奋勇队毫无兴趣,队员们大声说:“团长,打仗就是拼命,命都不要了,谁还在乎那一万两万的赏金!要是‘光荣’了,记住我们的名字就行了。”在吕团长的指挥下,奋勇队冲上阵地与敌人殊死肉搏,以阵亡十几名士兵的代价夺回了高地。

  对友军中的这些爱国的血性男儿,陈锡联还是由衷敬佩的。

  四

  10月中旬,陈锡联率领第七六九团来到山西省代县以南的苏郎口、刘家庄一带,伺机歼敌。

  苏郎口是滹沱河东岸一个不小的村庄。从苏郎口顺河而下百余里便是忻口,中、日两军正在那里进行激烈会战,隆隆的炮声不断由南方传来,附近的代县、阳明堡等地的日军汽车整天在这一带公路上运输兵员、辎重。涂有太阳标识的日军飞机,一会儿两架,一会儿三架,低空呼啸着从第七六九团官兵头顶飞过,战士们气得跺脚大骂:“别光在天上逞凶,有种下来和老子较量较量!”

  战士们骂几句,仅仅是解解恨而已,可身经百战的团长陈锡联就不同了,他在心里揣度:难道附近有敌人的飞机场吗?从敌机活动的规律来看,陈锡联判断机场可能离这儿不远。一问老乡,果然不错,在隔河十几里外的阳明堡镇附近有个鬼子飞机场。机场原是阎锡山建的简易机场,还未待使用呢便被日军攻占了。日军占领才20天,虽也新建了一些防守设施,但防御工事仍显得十分粗糙。日军飞机正是从阳明堡机场起飞,向忻口方向飞去,轰炸友军防御阵地。

  各营的干部听说日军飞机场就在附近,纷纷向陈锡联提出要求:“团长,下命令吧,把鬼子这个鸡(机)窝给端掉!”

  打,还是不打?陈锡联想到在北上途中刘伯承师长再三嘱咐:到晋北后,每战都应加倍谨慎。师长的这些话使陈锡联明白,必须谨慎用兵,用兵之前一定要很好地了解敌情,然后才能下定决心。

  日军机场对抗日军民威胁太大,必须想办法干掉它!为了弄清敌人机场的详细情况,陈锡联决定带着三个营长到现地侦察。

  陈锡联领着三个营长顺着一条山沟边走边谈,向三位营长说起昨天访问晋绥军那个团长的事,心里还在冒火。三营长赵崇德唾口骂道:“孬种,简直不是中国人!”

  “抗战是全国人民的要求。不管他们怎么样,我们绝不能辜负人民的期望!”二营长孔庆德不甚感慨地插上一句。

  陈锡联掷地有声地说:“抗战绝不能指望那些政治上腐败、军事上无能的军队。挽救民族危亡的重担只能由我们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爱国之士来挑!”

  五

  陈锡联一行很快便来到了滹沱河边。爬上滹沱河岸边的山峰,大家立时为眼前的景色所吸引:东面是峰蛮重叠的五台山,西边的管涔山在雾气笼罩中忽隐忽现,滹沱河西岸,土地肥沃,山河壮丽,只可惜,大好河山如今正遭受着日本鬼子铁蹄的蹂躏!

  突然,二营长孔庆德叫道:“团长,飞机!”

  陈锡联举着望远镜,顺着二营长的手指方向看去,果然发现对岸阳明堡镇的东南方向有一群灰白色的飞机整整齐齐地排列在空地上,机体在阳光映照下,发出闪闪剌眼的光芒。从望远镜里清楚地看到:机场里准备起飞的飞机正在加油、装弹,刚刚降落的飞机则由汽车牵引到停机坪的一角检修,机场里活动的人员并不多,机场周围设有铁丝网并构有简单的防御工事。看来日军还不知道阳明堡镇附近已有八路军的部队在活动,他们正忙于夺取太原,根本想不到会有一支八路军的队伍绕到他的背后来揍他。

  正当陈锡联他们仔细地观察机场的时候,忽然发现一个人从河边走来。从望远镜里看到:这人蓬头垢面,衣衫褴褛,打着赤脚,看样子是个农民,但神情很慌张。

  等那人走近了,陈锡联他们忙迎上去喊道:“老乡,从哪里来?”

  那人听到喊声,身子一怔,马上停住了脚步,两眼惶恐地四下观望,及至清楚地看到几个当兵的人时,更是惊惧不已,好半天才哆哆嗦嗦地吐出了两个字:“老总!”

  “老乡,不要怕,我们是八路军,来打鬼子的!”

  这个老乡听到“八路军”三个字,马上“啊”了一声,一下子扑上来抓住陈锡联的手,激愤地向陈锡联他们诉说起自己的遭遇。

  原来这个老乡家就住在机场附近的一个小村庄里,自从日军侵入山西后就遭了殃,国民党败兵的抢劫,日本鬼子的烧杀,弄得他家破人亡,一家三口,现在就只剩下他孤苦伶仃一个人。 后来,日本兵又把他抓去做苦工,逼着他整天往飞机上搬汽油、运炸弹。每天从早到晚,常常是饿着肚子干活,还得挨打受气。他受不了鬼子兵的折磨,才偷着机会跑出了机场。最后,他指着敌人的机场狠狠地说:

  “去收拾他们吧,我给你们带路!”

  听了这位老乡的血泪控诉,大家更加气愤。三营长赵崇德握着老乡的手,恳切地说:“老乡,我们一定给你报仇,给所有受难的老乡报仇!”

  接着,这位老乡又向陈锡联他们详细地介绍了鬼子机场内外的情况。最后他说,他已无家可归了,请八路军收留他,他愿意带八路军去炸飞机场。陈锡联非常高兴地答应了他的要求。

  陈锡联他们又设法走访了阳明堡机场附近的群众。经过询问老乡和反复侦察,陈锡联所了解的机场情况,跟那个老乡介绍的大体一致:平时,机场上的飞机分三列停放,每列8架,计24架。白天轮番去轰炸太原、忻口,晚上都停在放在机场的东南侧。日军的一个联队大部驻在阳明堡镇里,机场里守卫兵力不强,只有一小股部队,加上地勤人员总共只有200人左右,大部驻在机场北端。据此,陈锡联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夜袭日军飞机场。他满怀信心,认为这正是歼敌的好时机,只要出其不意,给敌以突然袭击,胜利是有把握的。

  经团党委集体研究,决定10月19日夜发起战斗。

  六

  19日下午,整个苏郎口村都沸腾起来了。各连纷纷召开支部大会、军人大

  会进行动员。干部、战士听说要打日军飞机场,个个斗志高昂,摩拳擦掌,决心如钢,纷纷向团 首长请战:“下命令吧,坚决干掉它!” 老乡们听说八路军要出击打鬼子,几个钟头之内就扎起了几十副担架。

  陈锡联将袭击机场的任务交给了三营,并以一、二营破坏崞县至阳明堡之间的公路和桥梁,阻击崞县、阳明堡可能来援之敌,保障三营侧后安全;团迫击炮连和机枪连则在滹沱河西岸占领阵地,准备随时支援三营。

  傍晚,陈锡联和几个团干部一起来到了三营十一连,战士们见到团长都围了上来,争着表示决心。

  “准备得怎么样啦?”陈锡联满脸堆笑地问战士。

  班长苟在俄立正回答道:“放心吧,团长,没问题,只要摸进机场,保证把龟儿子的飞机敲它个稀巴烂!”

  陈锡联问一个长相很可爱的小战士:“飞机全身都包着铝皮,子弹穿不透怎么办?”

  那个小战士毫不犹豫地举起右拳在空中摇几摇,然后向下一劈:“那就用手榴弹捶它!”

  营长赵崇德向战士们说:“同志们,有人说我们拿这些武器去打敌人是‘白送礼’,这回我们一定得打个漂亮仗给他们看看!”

  这时,人群中走出来一个粗壮的小伙子,手里提着机枪,气呼呼地用大嗓门说:“他们自己长了兔子腿,听见炮响就跑,还有脸耻笑俺呢!俺定要缴架飞机回来给他们瞧瞧!”

  陈锡联一看,说话的正是全团有名的机枪班长大老李。

  有人笑着问:“那样大的家伙,你能扛得动吗?”

  大老李辩解道:“扛不回整的,砸个尾巴也行。”

  战士们被他逗得哄然大笑。

  这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虽然是第一次与侵华日军作战,而且又是打从来也没有打过的飞机,但谁也不把这些困难放在眼里。在军事民主会上,大家想了好多个打飞机的办法,有的说用柴火烧,有的说用刺刀戳、用枪托砸,有的说用机关枪打。最后还是确定用手榴弹炸,把手榴弹捆在一起,塞进飞机驾驶舱引爆炸毁。

  夜里,部队悄悄地出发了。这支部队,在红四方面军第四军第十师师长陈锡联指挥下,在土地革命战争中能攻善守,以夜战见长,曾得过“以一胜百”的奖旗。参加过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长征路上三过草地,克服了千难万险,终于来到陕甘革命根据地,吃苦耐劳、不怕牺牲,是所有战士的品格。

  领受了突击日军飞机场任务的第三营,今天他们继承红军时期的优良传统投入新的战斗。战士们一律轻装,棉衣、背包都放下了,刺刀、小铁锨、手榴弹,凡是容易发出声响的装具,都绑得紧紧的。长长的队伍,顺着漆黑的山谷行进,神速而又肃穆。

  向导就是先前团长陈锡联他们侦察飞机场时遇到的那位热心老乡,他对这一带的道路了如指掌。在他的引导下,部队很快涉过了滹沱河,悄悄地来到了机场外围。

  按照部署,以第九连警戒阳明堡镇方向可能来援的鬼子,以第十、第十一连和机枪连组成突击队,以第十二连作预备队,在机场外围待命。

  七

  三营两个连近三百名指战员从东西两侧神不知鬼不觉的轻轻而隐蔽地猫着腰爬过了铁丝网,摸进了机场。睡得正酣的鬼子失去了任何警觉,机场里死一样沉寂。营长赵崇德带着十连向机场西北潜行,准备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击鬼子守卫队的掩蔽部,十一连则像箭一样地向飞机场腹地的机群扑去。

  十一连二排的战士们最先靠近了飞机,看到了飞机果然是整整齐齐地分三排停在那里。多少天来,大家在睡梦中都想着打鬼子,现在猛然看到鬼子的飞机就摆在眼前,真是又惊又喜又愤慨。不知谁悄声骂道:“龟儿子,在天上你耍威风,现在该老子来收拾你啦!”。

  当十一连其他排的战士进到离飞机二三十米时,被日军哨兵发觉 ,哇啦哇啦地呼叫起来,紧接着响起一连串的枪声。就在这一瞬间,十连和十一连在两个方向同时发起了攻击。一部歼击日军警卫分队,一部迅速扑向机群,战士们高喊着冲杀声,勇猛地用机关枪、手榴弹向飞机倾泻,子弹和弹片戳在机身,发出“当当”的响声。冲在前面的战士与在机群周围巡逻的鬼子哨兵遭遇,敌我双方绕着飞机互相角逐、对射。

  在机舱里值夜班、待命起飞的飞机驾驶员被惊醒了,惊慌之中胡乱开火,后边飞机上的机枪子弹竟接连打在了前面的机身。歪打正着,倒帮了八路军的忙!

  战士们越打劲头越大,有的边打边喊:“这一架算我的!”也有的人往机身上扒,爬上飞机从天窗将手榴弹扔进机舱。机枪班长大老李爬上了一架飞机的尾部,端起机枪向机身猛扫。

  正打得热火朝天时,鬼子的护场卫队嗥叫着向十连、十一连扑来,在20多架飞机中间,敌我混在一起,展开了白刃战。

  赵崇德营长跑前跑后地指挥部队。突然,他看见一个鬼子驾驶员打开机舱,猛地跳下来抱住了一个战士,那战士很机灵,回身就是一刺刀,结果了鬼子驾驶员的性命。赵营长大声喊到:“快!手榴弹往飞机肚子里扔!”战士们果断地扑向机群,将准备好的手榴弹一捆捆地塞进敌机肚子里或肚子底下。只听“轰”、“轰”几声,一架架飞起火爆炸。顿时,一团团的火光照亮了夜空,照得机场如同白昼。火乘风势,风助火威,片刻,滚滚浓烟卷着熊熊烈火,弥漫了整个机场。

  正在这时,大老李的那挺机枪却不响了。原来,他在举着铁锨猛砸机尾。嗬!他倒是真想砸块飞机尾巴上的铝片带回去哩!赵营长忙跑过来喊道:“快打!砸什么?”

  听到营长的命令,大老李又抱起机枪扫了起来。

  敌人护场卫队的反扑被杀退了。赵营长正指挥战士们炸敌机,突然鬼子的一颗子弹射中了他,他“扑通”倒地。几个战士跑上去,从血泊中把他扶起,他用尽所有力气喊道:“不要管我,去炸,去……”话没说完,这位“打仗如虎,爱兵如母”的优秀指挥员、一个南征北战七八年的老红军战士就合上眼睛。

  赵营长的壮烈牺牲,使同志们感到万分悲痛,战士们高喊着“为营长报仇”的口号,有的端起机枪朝飞机猛烈扫射,有的把一颗颗手榴弹投向敌机,还有的把集束手榴弹绑在自己身上冒着密集的枪弹,爬上飞机,拉响手榴弹,与敌机同归于尽。

  经过几十分钟的激战后,鬼子的护场卫队大部被歼,大部分飞机也都燃烧在熊熊烈火之中。当驻在阳明堡镇里的日军装甲车急急赶来增援时,副营长已带领战士们安全地撤出了战斗。

  在八路军撤离机场后,机场里的残敌却把增援他们的部队误认为是八路军又发起了攻击。于是,鬼子双方打起来。他们自相残杀好一阵才发现原来是一场误会。

  八

  从10月13日起,每天天明后敌机总是接二连三地飞到忻口中国守军阵地上进行狂轰滥炸,可今天(10月20日)上午,整个半天都不见敌机的影子,“咦,这是怎么回事?!”饱受日机轰炸之苦的国民党守军官兵们都觉得十分奇怪。就在这时,八路军第七六九团夜袭阳明堡飞机场的胜利消息,像飓风一样吹到忻口中国守军阵地上。然而在刚开始时,国民党军中的一些当官的根本不相信,他们认为这是空穴来风,是共军捏造战果,“就凭八路军那几件破武器还能打飞机场?不可能!”可是自从10月20日起,一连几天忻口、太原都没有遭到敌机的轰炸。阎锡山的第二战区情报部门终于从日军华北派遣司令部那里获悉,阳明堡机场遭到中国军队火力破坏的情报。这下子那些畏敌如虎、胆小如鼠而又瞧不起八路军的国军将领们才张口结舌!

  八路军一二九师第七六九团这次战斗,以伤亡3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100余人,完全靠步枪、机枪、手榴弹这些落后的武器,烧毁、击伤敌机24架,使日军一时丧失进攻忻口、太原的空中支援力量,并且被迫回调大批部队守备后方,减弱了敌人的攻势,有力地配合了友军的忻口防御作战,在中国的抗战初期产生了巨大影响。 一直承受着日军空袭压力的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将军致电周恩来:“……阳明堡烧毁了敌人24架飞机,是战争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我代表忻口正面作战的将士对八路军表示感谢!”

  陈锡联指挥的八路军一二九师第七六九团,受到了八路军总部的嘉奖,第七六九团第三营,年仅二十三岁的营长赵崇德不幸光荣殉国。后来,第七六九团被誉为“抗战四大名团”之一。蒋介石不但颁发了嘉奖令,还发了2万元奖金奖励参加阳明堡战斗的部队。这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战部队所进行的战斗,唯一受到蒋介石现金奖励的一次战斗。

  夜袭阳明堡飞机场,不但是陈锡联为团长的八路军第七六九团抗日的第一仗,也是八路军一二九师出师华北对日作战的第一仗,它大大地提高了八路军的威望,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第一二九师师长刘伯承接到陈锡联夜袭阳明堡机场的捷报后,异常兴奋,赞不绝口:“首战告捷,打得好,打得好!”后来,刘伯承在总结这次战斗的经验时指出:此战侦察清楚,部署周密,行动秘密而迅速,动作突然而坚决。特别是担任主攻的第三营,以坚决英勇的格斗,不惜牺牲,故能在一小时内完全烧毁敌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