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26
1927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随后,起义军南下挺进潮汕,并建立了红色政权——汕头市革命委员会。起义军1927年9月24日到汕头市,9月30日撤退,为时只有7天,潮汕群众把这革命的7天亲切地称为“潮汕七日红”。时间虽然短暂,却为潮阳革命老区播下了革命火种,唤起了潮阳人民为自身解放而奋起斗争,直至取得胜利。这段历史足以载入潮汕史册,永远昭示后人。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高举革命旗帜,开始了新的斗争。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决定举行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负责起义事宜。8月1日,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党所掌握的国民革命军两万余人,发动了南昌起义。8月3日,起义军开始撤离南昌,南下广东。这是中共中央的既定决策,中央认为,广东是孙中山先生从事40余年革命活动的根据地,“军事地理上占有优势,工农运动也可称之为核心”。起义军南下的任务是先得潮汕、海陆丰,次取广州,建立工农政权,恢复广东革命根据地。
部队离开南昌时,中共中央即致函广东省委:“即刻以全力在东江接应。”为此,省委制定了暴动计划,并于8月20日派省委秘书长赖先声(赖玉润)到汕头组织暴动,成立了潮梅暴动委员会,负责指挥东江地区的策应工作。汕头市也成立暴动领导机构,即汕头市革命委员会,赖先声为委员长,市委书记黄居仁等4人为委员。同时,作出了组织800名工农武装等6项决定。此后,汕头市及潮汕各县迅速恢复了党组织和工会、农会组织,发展壮大工农武装。从8月下旬至9月中旬,潮汕各县的农民自卫军发动攻打县城,袭击区署、警署。汕头市全市商店罢业,市井一片萧条。各地革命群众散发传单,张贴标语,号召打倒国民党反动政府,欢迎起义军进入潮汕。
广东是蒋介石集团的战略后方,蒋介石急令坐镇广州的李济深调兵遣将,阻击起义军。起义军沿途浴血奋战,击溃黄绍竑、钱大钧部,于9月19日进抵广东境内的大埔县三河坝。此时,总兵力仅有1万余人。虽兵员锐减,但将士斗志昂扬。前委决定,留朱德率2700多人扼守三河坝,牵制梅县方向之敌。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等率主力8000人挺进潮州和汕头。9月23日下午,起义军占领了潮州。
起义军进入潮州的消息传到汕头后,23日下午,杨石魂以汕头市总工会委员长的名义发布紧急通知,号召全市工友响应起义军进城。当晚,工人武装经过激烈的战斗,占领了各区警察署,旋即合力围攻警察总局,杨石魂率领数百农军入城增援,敌人凭借武器精良负隅反抗。1927年9月24日晨,起义军前锋进入汕头市区,与工农武装并肩作战攻下警察总局。24日下午,前委及革命委员会成员和贺龙、叶挺等抵汕。24日,是汕头市人民难忘的一天,迎来了南昌起义军,盼来了红色政权汕头市革命委员会,汕头获得新生。赖先声第一个来到设于民权路95号大埔会馆的起义军总指挥部,会见了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并宣告汕头市革命委员会成立,赖先声为委员长,古汉忠为秘书长,李立三为公安局长(由徐光英代),郭沫若为海关监督兼外事交涉使,汕头市委同革委会组织各方力量,迅速开展工作。
英、日、美、法等国调集了近10艘军舰,帮助运载国民党军队向汕头市登陆反扑。国民党反动派急忙从潮梅和广州调集十多个团共3万余人的兵力,从四面八方压向潮州、汕头和三河坝,起义军处于数倍于己的敌人合围之中。从9月27日起,起义军在揭阳的汾水,潮州的竹竿山、葫芦山,大埔三河坝的东文部、笔枝尾山和汕头市区,与强敌展开了殊死的战斗。此时,由于受广东军阀陈济棠部队的攻击,9月30日潮州失守,汕头市已失去依托。在敌强我弱的严峻形势下,起义军难以继续在汕头市坚持下去,以周恩来为书记的起义军前敌委员会和汕头市革命委员会领导当晚果断作出决定,撤离汕头,转战海陆丰,与当地农民运动相结合,开展土地革命战争。于是起义军在前委、革委的率领下主动撤离汕头市,在揭阳县炮台镇会合,渡过榕江,取道潮阳县境,开赴海陆丰。突围出去的起义军一部1300多人转战后进抵海丰,整编为工农革命第二师,在东江一带开展武装斗争。另一部1000多人在朱德的带领下,沿闽粤赣边境进入赣南,于1928年4月上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
回顾当年历史,起义军撤离汕头市前,原中共潮阳部委主要负责人林国英等根据上级的指示,及时组织隐蔽的地下党骨干,积极做好迎送起义军通过潮阳县境的各项工作,全力组织发动关埠的群众准备船只、物色挑夫,运送伤病员和辎重。
南昌起义军登陆要地位于潮阳区关埠镇巷内村南炮台片京北渡口。京北渡口与揭阳炮台镇相望,中间隔有榕江,往来村民和游客需乘坐渡船,故称“京北渡”,历来是潮、揭交通要塞。起义军撤离汕头市途经揭阳炮台镇,在中共潮阳地方组织的密切配合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村民把130多条大小木船用绳索连接起来,横排成临时浮桥。但京北渡口水流湍急,波涛浩淼,浮桥摇晃不定。身材魁梧的贺龙军长当机立断,改为摆渡过江,军民协力,百舟竞发,马到功成。10月1日黎明,榕江南岸的京北渡口,人头攒动,秩序井然。当先头部队横渡榕江上岸时,群众热情接应。贺龙军长接过群众热情送来的开水连饮数口,激动万分。傍晚,部分起义军在关埠宿营,宿营地长达1.5公里,村里的祠堂、埕头和海堤都睡满了起义军将士。地下党员、农协会员轮班守卫。至深夜,前头的起义军又继续朝海陆丰方向转移。
1927年10月1日,起义军前敌委员会机关及贺龙、叶挺率领的南昌起义部队数千人,经巷内、巷口、宅美、上仓、路外、井尾等村,急行军15公里,抵达今潮阳区谷饶镇深洋村附近拥有方圆8000多平方米平坦山脊的赤杜岭,于岭上驻军扎营,以感天大帝古庙作为临时军事司令部,錾刻“红军万岁”“拥护红军”等革命标语。这里的青山有幸成为南昌起义军营地,还是古驿道途经之处,对研究南昌起义及古今军事路线有一定历史意义。该址于2016年被定为第六批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被中共潮阳区委宣传部、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定为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几年来,在省、市、区、镇党政的重视支持下,该村党委第一书记陈岳生带领143名党员和干群,发动乡贤捐资,初步建成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传统文化、乡村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红色旅游区。如今,成为各地、各部门单位百年党史学习教育“打卡地”,发挥了镇党委先行点的作用。
谷饶镇深洋村全景
(潮阳区老促会 郑会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