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9
1934年庐山的夏天,每天的云雾都变幻无常。海会寺附近的一片空地上,每天早上总有一位年轻的习武者在练习武功。习武者步履矫健,一会儿飞展腾挪,跃身巨石;一会儿运功开掌,单手劈石。习武者神情自若,出神入化,路人皆惊。鼓掌声、喝彩声也是此起彼伏。
(上图为庐山海会寺)
围观者中有人知道习武者能飞檐走壁,众人便想一睹为快。经不住围观者的再三要求,习武者便把架势拉开,起、落、进、退地打了一套,真是静如钟、动如风。场内有一堵丈把高的大石头,他一个旋风腿就跃了过去,又一个起跃稳稳当当立在石上。众人鼓掌喝彩,他稳住架势谦逊地说::“武艺不精,请多指教.....”
习武者是豫东西华县艾岗乡的青年侯香山,他在共产党人沈东平的安排下,打入了国民党庐山军训班参加培训,侯香山表面的身份是国民党西华县保安队分队长,而他真正的身份则是中共的“红色卧底”。
(上图为蒋介石检查庐山国民党军训班)
海会寺是庐山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陆军军官训练团驻地,担任训练团团长的蒋介石就经常住在庐山的官邸里。由于侯香山从小就养成了早上习武的习惯,所以在庐山培训班仍然是风雨无阻。侯香山精湛的武功也惊动了蒋介石的护卫,护卫在偶然观看了侯香山练武之后,感到此人非同小可,便把此情况报告给蒋介石。
蒋介石也是爱才之人,对侯香山的武功非常欣赏。便在官邸召见了侯香山,想请他担任自己卫队的武术教官。在那时能攀上蒋介石绝对是前途无量,许多人还求之不得。可是侯香山深愔蒋介石的反动嘴脸,并不想攀附权贵、贪图高官厚禄,就以“父母在不远游,家有妻小离不开”为由婉拒了蒋介石。
(上图为庐山蒋介石官邸)
半年训练期满后,侯香山回到西华,把蒋介石召见之事向沈东平作了汇报。沈东平是中共北方局派到西华的共产党负责人,他认为要将此事大肆宣扬,将对侯香山和西华县共产党今后的工作极为有利。
侯香山不给蒋介石当保镖这件事,很快在西华传开了。国民党当局以为蒋介石非常器重侯香山,谁还敢得罪他!这无形中提高了侯香山的身价和在官府中说话的分量,也保护了他自己的安全。
很快,侯香山被国民党上层重用,被提升为西华县侦缉队中队长,从此共产党也在国民党县府大院安插了一位“红色卧底”。侯香山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智送情报、虎穴锄奸、歼灭悍匪等,有力的配合和支持了共产党在西华的革命斗争。在创建中共“豫东特委”、西华县人民抗日自卫军、创办“普理学校”、带领西华部队加入新四军等工作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电脑截图 习武少年)
侯香山是河南省西华县艾岗乡陵头岗村人,1907年10月19日出生。其父侯自成是当地“大洪拳”的传人,武功超群,曾任县国术馆馆长。思想倾向抗日,为人正直,乐善好施,喜于传艺,受人敬慕。
侯香山兄弟三个,他排行老大,9岁入本村小学,12岁随父学艺,少年时期就受到父亲的熏陶,与一些向他父亲学艺的穷孩子一块练武,结为好友。父亲侯自成经常对侯香山说:“我们也是穷人出身,我和你伯父被人诬告,坐过牢,不是穷爷们作保,咱们全家哪有今天,你长大后不要忘了穷人,要为穷人争气。”
父亲的教诲,世事的不平,使侯香山逐渐养成了扶危济困、不畏强暴的倔强性格,平时勤学苦练的侯香山也练就了一身好武功。
组织看家队,保护众乡亲
1928年直奉战争,奉军20余人因不愿再互相残杀,厌战脱队,把所带枪支弹药交给了侯香山,换取路费返乡为民。
一次,侯香山又发现11名军阀败兵带着枪,在西夏亭乡朱湾集茶馆喝茶。侯香山与胡晓初等人商议后,侯香山便化装为渔民,趟过了颍河,到了茶馆喊道:“掌柜的倒碗茶。”同时,手疾眼快,两把手枪瞬间从腰间抽出,大喊:“不许动!”随即指使卖茶的掌柜把敌人枪支全部收拢起来,并对哀求饶命的败兵说道:“咱们都是穷兄弟,要干留下,交个朋友;要不干,我管饭,送路费,让弟兄们回家!”经侯香山耐心说服,一部分士兵答应留了下来,另一部分领取路费回家。
还有一次,一土匪团长带10多人和枪,在潘岗南寨门驻扎,整日无恶不作。一天傍晚,土匪团长到潘岗寨内吸大烟、嫖女人。其他匪徒有的打麻将,有的喝酒。侯香山探明情况后,与何保善二人,趁敌不备,突然闯入寨门,消灭了众匪徒。土匪团长闻讯而逃,侯香山追到麻稞里将其击毙。当地穷苦青年看到侯香山是为穷人除害的,也纷纷要求参加了侯香山、胡晓初的队伍。
(上图为新四军六支队二总队副队长兼五团团长侯香山)
为了保护“三岗”一带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侯香山与胡晓初在陵头岗成立了寨公局,组建了70多人枪的农民武装,胡晓初任队长,侯香山任副队长。带领群众击溃了王老太、刘黑七等大杆土匪的多次抢劫骚扰,保护了“三岗”((陵头岗、都城岗、苗里岗)一带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927年8月,大杆土匪首领李老模妄想吃掉胡、侯武装。一天午后,带领500多名匪徒,袭击陵头岗寨。正在议事的侯香山、胡晓初、屈申亭毫不畏惧,三人急速带领群众各把一门,枪弹、砖、瓦一齐射向土匪。土匪在东门要攀梯上寨,侯香山瞄准目标,一枪穿死3个土匪,随后在寨上来往跑着向敌人射击。激战了5个多小时,终于打退了敌人,消灭匪徒30余人。
初战告捷,“三岗”人民又免遭了一次大灾难。因而侯香山、胡晓初更加受到群众的拥戴。“三岗”也成为了众望所归的重地,周围十几村的群众闻知匪情,都不约而同地逃到陵头岗寨里避难。
行侠多仗义,为民抱不平
1929年,西华灾荒,盗匪丛生,豪绅盘剥,民不聊生,为使贫苦农民渡过灾荒,解决武装给养,侯香山主动捐出钢洋50元。在其影响下,不少富户也积极地捐献钢洋900多元,侯香山把募捐到的粮款一部分留寨公局使用,一部分赈济给穷人。
遇到灾荒、匪患年景,侯香山的家也成了逃荒避难穷人的“公用饭铺”。官路刘村贫民刘党志,兄弟4人,3位哥哥相继饿死。他因无力还债,被本村地主李某鞭打脚踢后,五花大绑拉到朱湾桥,拴在桥栏上企图冻死,后被群众搭救活了下来。刘党志当时告状无门,就找侯香山求救,侯香山随即端饭,同时出钱治病。这位老人生命得救后,参加了农民武装,后来成为共产党可靠的情报员。
一次土匪骚扰,外地群众到陵头岗避难,侯香山亲自安排40余名难民在本家吃住。他的麦秸垛成了“公用的草垛”,难民们可以随意使用。
侯香山为穷人们撑腰,替穷人解难,深受群众的尊敬和拥护。在陵头岗逃荒避难的外地群众为表达心意,兑钱刻匾两块,题名“除暴安良”、“威望崇隆”,敬赠给侯香山和胡晓初。不少村贫苦农民还要求加入侯香山、胡晓初领导的队伍,这支武装力量很快发展到二百多人枪。
艺高人胆大 , 只身入虎穴
早在1930年初,国民党反动当局唯恐侯香山、胡晓初的声势扩大,影响其反动统治。就以“调虎离山”之计,将侯香山委任县保安队分队长。
侯香山、胡晓初、屈申亭经过一番商议,决定将计就计。胡晓初对侯香山说:“身在曹营心在汉,你在官府面前要奉承几句,取得信任,趁机探听虚实,再互通情报。”
从此,侯香山就以“合法”身份进入国民党县府大院,开始了与官府、豪绅的明争暗斗。后来因胡晓初、屈申亭被官府缉拿。侯香山一面向胡晓初、屈申亭递送信息,并暗中保护;一面与官府据理力争,想法替胡晓初等开脱责任。在侯香山的努力周旋下,胡晓初、屈申亭才转危为安。
1930年到1932年,侯香山在县任职期间,其父侯自成也在县国术馆任馆长,并且非常支持侯香山的正义行动,二人在县城都享有名望。其父侯自成在省会开封武术比赛时荣获冠军,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专门宴请,当面庆贺,并馈赠青龙宝剑一把和“银盾”一枚。因此,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县长也怕他们爷俩三分,轻易不敢得罪。
(上图为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所用武器)
侯香山在县保安队内,还对原武装人员中为非作歹者进行了清理,留下的大部分是穷人,后来都成为侯香山的得力助手。他带领县保安队,还大张旗鼓地清剿了西华县城东桥小杆土匪,打退了西华县城南大土匪千人,把匪首人头送交县政府。因剿匪有功,国民党县政府还命名候香山武装部队为模范队。这一行动,不仅取得了反动县政府的信任,也减轻了对胡晓初、屈申亭的威胁,而且为民除了大害。
初遇沈东平, 踏上革命路
1933年秋,中共党员沈东平受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遣,在参加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的路岩岭引荐下,一同来到西华“三岗”。他们和侯香山、屈申亭、胡晓初一见如故,谈得十分投机。侯香山说:“我听说沈先生是共产党派来的,是为穷人办事的……”沈东平立即接过话来,热情的宣传共产党的主张,讲述苏区共产党和红军组织群众开展武装斗争,进行土地革命的情况。提出:“你们在三岗带领穷人抗击土匪,打富济贫,搞得不错。现在咱们一同组织抗日反蒋武装,保家卫国为人民,你看如何?”侯香山欣喜地说:“行!行!过去只想着打富济贫,不懂怎么打法,你给指明了道路,这下可有老师了,你就领着我们干吧!”
从此以后,沈东平就经常在侯香山家吃住,给侯香山讲述革命道理,推心置腹,宛如一家。同时,沈东平还提醒侯香山:“在县虎口做事,情况复杂,任务艰巨,事关重大,要胆大心细,沉着应变。”侯香山表态:“一定办到,谁要欺负咱们,我敢虎口拔牙。”沈东平高兴地说:“老弟说得好,放手干吧,相信你。”
(上图为中共豫东特委书记、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参谋长沈东平)
1934年夏天,沈东平了解到国民党将在庐山举办军事训练班,就安排侯香山想法打入军训班,暗中侦查蒋介石战略转变的情况,这才出现了蒋介石召见侯香山的一幕。
同年,侯香山在沈东平的直接领导下,积极利用自己在国民党县政府工作的有利条件。在西华城西街设立了公馆,作为共产党活动的秘密联络点、接转站。他的爱人朱社卿也热心相助,做了不少接待和掩护革命同志的工作。侯香山还在西街和北街设立了“百杂货小商店”“协昌明绸缎经销商”作为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落脚、隐身之处。他还多次不顾个人安危,舍生忘死,利用“合法”地位,保护和接转了许多革命同志。
(上图为中共“豫东特委”“三岗”旧址)
一次,一位共产党地下工作人员进城办事,一时疏忽大意,被巡警跟踪盯梢,在危急关头他躲进了“百杂货小商店”。朱社卿手疾眼快,立即拿出衣服,把这位地下党打扮为商店店员,使巡警扑了空。
1935年秋,中共北方局派王子英到西华协助沈东平工作。王子英化装成记者,身着西服,手提皮箱,风尘仆仆来到西华。进城时,岗哨盘查森严,王子英沉着地对哨兵说:“我是北京记者,找侯队长有事。”小兵一听都吓愣了,忙敬礼道歉,为讨好侯队长,哨兵们还亲自开车,把王子英护送到侯香山家。
按照王子英的要求,侯香山分别把沈东平、胡晓初、屈申亭等请到了公馆,听取了王子英传达的中共北方局指示。根据沈东平的指示,侯香山把王子英送到三岗学校任教,并安排在自己家里吃住。王子英带来一皮箱文件,也经过侯香山的努力,被顺利地分发到豫东10多个县市党组织手中。
沈东平有一次到周口活动,走到西华城西河边时,被国民党县府警察发现并关进监狱。侯香山得知后,心急如焚,日夜奔走,设法营救。他命得力助手张雨亭筹集重金,买通
了警察局,几经周折,终将沈东平保释出来。
锄奸灭悍匪 神枪震敌胆
1936年,由于“三岗”一带抗日武装力量发展较快。国民党反动当局恨之入骨,采取各种手段进行阻挠。不仅进行收买拉拢,还经常派特务、奸细搞破坏。
侯香山为了“三岗”根据地的安全,时刻不忘情报工作。他查清派去“三岗”的特务行踪后,立即派人秘密跟踪,寻找机会给予除掉。胡殿生叛变革命,他及时告诉沈东平警惕;国民党省政府组织围剿“三岗”,他及时送出情报,保护了我党干部的安全。
一次,军统特务牛长珍等人悄悄潜入“三岗”刺探情报,搜集共产党活动情况。侯香山根据沈东平指示,将牛长珍诱到家中,用酒灌醉将其处死。
国民党反动当局派出特务冒充“三岗”人员,拦路抢劫、奸污妇女,并造谣说“三岗是土匪窝,与土匪同流合污”等等,有意破坏“三岗”的声誉。侯香山“假戏真做”,派出侦缉队将冒充“三岗”人员的特务一网打净,并对抓获的特务严加处置。并当着国民党反动当局的面,将这些丑闻一一揭露,国民党反动当局因此吃了个哑巴亏。
(上图为普理学校旧址)
侯香山为了纯洁武装队伍,保持声誉,对内部也严肃整顿。一次,共产党的武装人员中有两个不坚定分子被敌人收买,拉出一部分人,与沈东平分庭抗礼,还企图谋杀沈东平。侯香山亲自带领侦辑队,将其一伙一网打净,全部消灭。
1938年春,根据中共“豫东特委”意见,县长楚博撤掉了四个顽固区长,分别任命侯香山、胡晓初、屈申亭、魏凤楼为四个区的区长,侯香山为区区长。
四区地处西华、商水、郾城三县交界,土匪狂獗,大大小小土匪有20多股。国民党反动势力犬牙交错,被赶出县党部王济平的家乡也是这里。真是冤家路窄,王济平等人逃回家乡后进行造谣破坏。这里的地主豪绅反对抗日,拒交抗日粮款,甚至煽动武装叛乱。
侯香山坚决地执行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积极发动群众,召开爱国人士座谈会,成立了以中共区委书记王士杰为主任的抗敌动员委员会,组织了以共产党员孙占远为领导的抗日宣传队。深入农村、学校,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抗日,唤起民众,参军参战。
(上图为中共“豫东特委”委员路岩岭)
侯香山对有抗日意愿的土匪进行教育改造,西南赵匪首赵老大手下有土匪千余人,侯香山亲自前往做匪首的工作,赵老大表示愿意改恶从善,后被改编为抗日武装。
侯香山硬起手腕,对九里十八村有名的土匪坚决给与剿灭,活捉了匪首张老大、葛老七、大老八、二老八、胡老二等人,对罪大恶极的匪首张老大、胡老二等人相继予以处决。基本上消灭了四区的匪患,摧毁了匪巢,惩治了大恶霸范烈臣,孤立了国民党王济平、徐二麻子,为党立了功,为人民除了害。
国民党反动当局对侯香山的行动产生怀疑,却抓不住实据,不时地讲行试探和考验。一次,国民党一官员,不怀好意地请侯香山,在宴席结束时,该官员盛气凌人地说:“侯兄真乃海量,佩服,听说侯兄枪法很好,想领教领教!”侯说:“不敢当,老弟过谦了。”说话之间,早有人把一只碗放在大院的墙头上,那人瞄了多时才把碗打烂。有人又在墙上放了三个茶杯,侯香山忙推辞说:“不行,不行,我打不下来!”边说边走,突然右手抽出手枪,砰、砰、砰三枪,三个茶杯应声而碎。恰在这时,空中有一喜鹊飞来,左手又抽一手枪,砰!枪响鸟落地。侯香山说:“我的枪认鸟不认人,请大家多多包涵。”从此侯香山震慑了敌人,迫使他们不敢再无是生非。
加入共产党 ,扩大新武装
由于侯香山的突出表现,1936年8月,经沈东平、路岩岭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为地下党员。
经过共产党几年的培养,侯香山的阶级觉悟、党性观念有了很大提高。侯香山常说:“共产党要坚如磐石,有松的性格,柳的灵气。百折不挠,生根发芽,择木成林。有以沈东平为首的豫东特委的坚强领导,决策正确,上下一心一致对外。又有红军游击队的坚强保护,群众与我们共患难,敌人使用各种手段破坏,我们都能化险为夷,渡过难关。”
(上图为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指挥部)
1937年,中共“豫东特委”指示,大力发展抗日武装,积极培养抗日骨干。侯香山首先动员其二弟侯存锦、三弟侯存瑞、叔伯弟弟侯存钊,参加了胡晓初领导的地方农民武装,后来侯存钊担任新四军中队长、连长等职。他又先后动员了侯西斌、侯存章、段彦宾、陈其太等10多人参加县武装中队,县武装中队由原百余人发展到300多人枪,壮大了自己的队伍。
为了加强武器装备,侯香山派人从洛阳请来10多名技术人员,添置了全套设备,在陵头岗建起了 “造枪局”。一年多的时间,制造“十子连”手枪200多支,还制造了一些土枪、土炮和手榴弹等。
侯香山还在四区实行了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枪出枪,支援抗日。全区抗日武装迅速发展到1000多人枪,整编为3个大队,1个炮兵连,1个手枪队,1个特务队。
(上图为日益壮大的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
“七七事变”后,中共特别党员、西华县县长楚博,在县城后办起了抗训班,楚博任抗训班主任,侯香山任副主任兼大队长。中共“豫东特委”派王子英、刘作孚等人讲政治课,侯香山讲军事课,为抗日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不少学员分赴西华各地,宣传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
同年5月,中共豫东特委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河南省委的指示,正式成立了拥有3000多人枪的西华人民抗敌自卫团(后改为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下辖4个区团,侯香山任副司令兼任二区团司令。
同年7月中旬,日军疯狂进犯,开封、徐州形势危急。中共“豫东特委”研究决定,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第一批1500余人,由侯香山、沈东平、胡晓初等人率领,东渡新黄河,开赴水东前线,到睢县南部配合吴芝圃领导的第三支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上图为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
进军途中,侯香山率部分武装多次打退了日、伪、顽军的阻击,消灭了几股大杆土匪和地方杂牌武装。
1939年春,国民党推行反共政策,破坏国共合作,图谋消灭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在中共河南省委的领导下,侯香山和中共“豫东特委”一起,识破了国民党反动派的阴谋,突破一道道封锁线,把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顺利地带到了“豫皖苏”边区,同彭雪枫领导的新四军游击支队会合,受到彭雪枫、吴芝圃等领导和支队全体战士的热烈欢迎。
12月底,西华人民抗日自卫军正式改编为新四军游击支队二总队,下辖第四、第五团。胡晓初任总队长兼四团团长,侯香山任副总长队兼五团团长。侯香山对战士们说:“这一下我们可找到娘啦!”逗得战士乐滋滋的直笑。
(上图为新四军第四师师部旧址)
由于侯香山智勇双全,在多次战斗中都是冲锋在前,果敢指挥,同敌拼搏,重创敌人,从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致使敌顽闻风丧胆,加上侯香山重返革命队伍,更是对侯香山恨之入骨,千方百计寻机报复。
含冤半城镇 豫东损英才
1941年9月,国民党顽固派勾结叛徒袁晓轩,密谋策划,陷害侯香山。袁晓轩利用“离间计”,以八路军驻洛阳办事处的名义发电报给新四军四师:“汤恩伯已告侯香山暗杀雪枫。”新四军四师领导人未作深入调查,轻率地相信了袁晓轩的反间电报,由师党委与豫皖苏边区党委决定:“将其枪毙。”随之,侯香山与他的3名警卫员段彦宾、侯存章、陈其太,在江苏省洪泽县半城镇同时被错杀。
事后不久,中共中央给新四军四师发电报:“袁晓轩已叛变,为敌逆用,四师停止电台通洛。”至此,才知道上了敌人的当,误杀了侯香山等人,是一个冤案。由于当时情况复杂,战斗紧张,未能及时平反。后来,在延安整风期间及新中国成立后,王其梅等同志曾多次向中央反映此事。
1963年经党组织调查,侯香山被错杀一案初步得到纠正。
1979年,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认真作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彻底推倒过去强加给侯香山等同志的一切诬陷不实之词,彻底予以平反昭雪。
(开国上将、国家军委原副主席、原新四军第四师参谋长张震)
1980年4月2日,根据张震、张明河、刘果、张风祥等人证明和建议,中共河南省委批示,经河南省民政厅党组研究同意:追认侯香山、段彦宾、侯存章、陈其太为烈士。
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河南省民政厅主持,把侯香山遗骨从半城镇迁葬到西华县烈士陵园,并召开追悼大会,沉痛悼念侯香山等烈士。
悼词中说:“侯香山同志参加革命后一直积极贯彻执行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同敌人进行了最坚决的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我党的好干部。”
( 河南省西华县艾岗乡政府 苏韵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