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永济市赓续发掘红色文化教育的源头活水

2020/11/23 作者:童善友

  2019年以来,山西省永济市在继续做好老区村扶贫解困、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产业技术培训等项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充分运用红色资源,着力打造红色工程,赓续发掘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的源头活水,取得了一定成绩,收到了良好效果。

  永济市委书记孙中全(左四)在革命老区东开张村调研

  一、回望红色征程,讲好红色故事,倾力编纂《永济市革命老区发展史》

  永济革命老区90年发展史,是一部牺牲、奋斗、创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寻梦、追梦、圆梦的壮丽史诗。编纂《永济市革命老区发展史》,记录老区光荣历史,阐述老区革命精神,展示老区发展成就,既是一项系统的红色文化工程,更是我们这一代人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政治责任。永济市的高位认识使整个编纂工作呈现出四个明显特点。一是领导重视,部署有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有关部门参加编委会,市老促会牵头组建编纂组,责成老同志为编纂骨干,编纂经费及时足额到位。二是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按照全书章节,根据人员所长,进行明确分工,落实各自责任,确保征集筛选资料、收集经济数据、拍摄插图照片、审校把关初稿等项工作紧张有序、快速推进。三是确定标准,纲举目张。按照上级要求,明确编纂体例和行文规范,修订编纂大纲,制定具体篇目,力争打造精品。四是带着感情,做到 “三严”。始终坚持政治站位,带着感情,付出心血,保持严肃、严格、严谨的工作态度,精研细编,使发展史体现出精神高度、思想深度、语言力度。目前《永济市革命老区发展史》预计年底印刷成书。

  二、追溯红色起点,擦亮红色坐标,强力提升虞临永第一支部旧址纪念馆

  中共虞临永第一支部旧址是中国共产党在永济的诞生地和出发点。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斗争遭遇至暗时刻,河东大地亦笼罩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中。然而,反革命大屠杀并没有吓倒真正的共产党人, 1929年7月,嘉康杰受中共河东特支派遣,不顾境况险恶,毅然来到虞临永边区开展革命活动。在西开张小学,嘉康杰介绍他的学生李荣加入中国共产党。8月,李荣又介绍小学教师张子英和于保安加入中国共产党,继之经中共河东特支批准,李荣在西开张小学主持召开党员会议,秘密建立永济第一个党组织——中共虞临永三县联合支部。从此,永济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星星之火,映照蒲坂,传播马列主义,发展党的组织,成立读书会,开办工学医院,设立联络站,组建人民武装,开展抗日救亡,先辈们以党旗的鲜红写就英雄史诗,铸就不朽丰碑,标注出蒲坂大地最闪亮的红色坐标。这里有镌刻于党旗的初心使命,有根植于内心的康庄大道,有熔铸于血脉的红色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丰富红色蕴涵历久弥新,其红色教育意义愈加深远。故此,永济市相继于2004年,在此树碑镌文,确定虞临永支部旧址为党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8年,增设展览馆;2014年,撰文书丹,树立新碑;2020年,又重新规划,精心设计,投入资金,进行全面提升,并勒石为碑,永志纪念,目前这一红色工程正在紧张实施之中。同时,永济市还在与之相邻的东开张村新建了抗日英雄胡永福烈士纪念碑,在虞乡镇筹建了永济市红色文物收藏博物馆。这些红色工程将以其鲜明特色,教育激励党员干部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使命,同心接续奋斗,在世纪长考中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

  三、再现英烈浩气,提振民族血性,全力建设永济市革命烈士展览馆

  河东蒲坂,毗秦邻豫,表里河山,地势险要,从古迄今兵家必争战事频仍,千百年英雄辈出忠烈星耀。1937年七七事变后,八年烽火浴血全民抗战,三年波澜壮阔解放战争,保家卫国抗美援朝……永济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不畏强敌如虎,战胜血火考验,演绎了众志成城、抵御外侮的英雄故事,一寸山河一腔血,一抔热土一忠魂,永济儿女前赴后继,英勇牺牲,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全市(县)涌现出革命烈士327人。

  今年4月至9月份,根据永济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永济市老促会协调退役军人事务局和党史研究室,在永济英烈园建成了永济革命烈士展览馆,现已对外开放。永济革命烈士展览馆共4间总面积70平方米, 投资近20万元,配有空调和75英寸电视,展出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抗美援朝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牺牲的327位革命烈士,侧重介绍了22位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迹,其他革命烈士英名以“蒲坂英烈榜”进行专版呈现。

  (永济市老促会 韩彦平 王柏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