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别具一格的家庭雷锋文化馆

2020/07/05

  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永阳镇琴音新村86号,是一个军属家庭。主人是闻名遐迩的雷锋生前好友、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江苏省第四届道德模范、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全国先进军队离退休干部、中华雷锋文化促进会顾问,原溧水县(区)人武部政委,现任溧水区关工委副主任,85岁的赵明才同志。40多年来,他坚持践行雷锋精神不辍步,因此收到许多名人名家给予赞扬的大量题辞、书画等实物,故其家庭亦被人们誉称为家庭雷锋文化馆。

  日前,我们慕名参观了这个颇具特色的文化馆。 走进堂屋,清静幽雅,窗明几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清一色的赞扬赵明才践行雷锋精神的题辞、绘画、图片、来信,获奖证书、奖章、实物等。如中共中央原副主席李德生的“雷锋精神代代相传”、中央军委原副主席迟浩田的“跨世纪征途与雷锋同行”;徐向前、刘华清、张万年、韦国清、杨德志、张廷发、肖劲光、张爱萍、韩启德、邹家华、孙毅、向守志、冷宽、邵华泽、贺敬之等老前辈给他的一首首寓敬于教,刚劲有力的题辞;诸多老将军,著名画家绘就的一幅幅栩栩如生,寓意情深的国画。让人赞不绝囗,打心眼里发出啧啧的敬慕之情。



  在众多的馆藏珍品中,赵明才拿出一张与他合影的照片介绍说,照片中的夏泽楠是在雷锋精神鼓舞下成长的一个好典型。从小学四年级起,夏泽楠就与同学经常来他家,听讲雷锋故事,看雷锋照片,交谈学雷锋心得。后来,由夏泽楠发起成立了“学雷锋假日小队”,并利用节假日打着队旗,或慰问五保老人、革命军人,或到机关,街头宣传做好事,或将节省下来的零花钱捐给灾区人民。省、市多家媒体都作过报道。夏泽楠大学里入了党,被评为“三好学生”,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享受费孝通奖学金和国家奖学金,现在北京协和医院工作,年年都评上先进,并经常与赵明才联系。接着,赵明才同志又拿出一本《赵明才之歌》介绍说,这本诗歌,是他5年前收到的,专为他80岁而作。作者是南京市思想道德讲师团成员,他叫卢贤铭。本书共10页,作者在前言中写道:“20多年前见过面,两年前来到市关工委讲师团又见面了。他的事迹感人,他是雷锋传人,也是活着的雷锋,我希望要大力宣扬赵明才。”还说,“一直想为他写首诗,这首诗歌是为赵明才80寿辰(1936年出生)而作,献给赵明才,献给市关工委讲师团全体成员,也献给身边所有热爱赵明才的人!” 作者煞费苦心地按照赵明才同志80年的九段历程,分别写了“童年苦”、“迎春曲”、“标兵颂”、“上战场”等九个篇章,每篇前面用四言或五言或七言诗写成,后面写了一首七律,概括了全诗的主题内容。真是情深意笃,发之内腑的感言啊!


赵明才讲雷锋故事


赵明才在溧水区中山烈士陵园宣讲雷锋故事


赵明才与夏泽楠在孙毅题辞下共勉

  赵明才的老伴告诉我们,赵明才在贏得阵阵掌声的背后,却蕴藏着许许多多的动人故事。他几十年如一日,凡有请必到;不问路近路远,都不要接送;不要报酬,不接受吃请;家事再大,也要服从。如91岁老母亲生命垂危,他强忍泪水及时赶到予约的无锡市几所学校去做报告,3天后回家时,母亲已经离世。又如,医生已决定笫二天为他做手术切除右肾,正在病床挂水做准备时,他突然想起要为浦口驻军做报告,竟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劝阻,拨下吊针就走。当他做完报告尚未走出营房大门,就瘫倒在地上······

  赵明才同志指着诸多的馆藏品,深情地告诉我们,这些如数的家珍,凝结着他40多年来的世人深情,其中的一部分己捐赠给杭州雷锋馆、南京雷锋馆和溧水大金山雷锋纪念馆。他说,1961年11月,他与雷锋在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召开的连队政治工作会议上,同台作过报告,他作了学习毛主席著作心得体会的汇报,雷锋作了忆苦思甜的报告,他俩同时被树为标兵;在越南、老挝抗美自卫反击战的8年中,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并荣获两国政府颁发的奖章;并有幸作为功臣代表回国进京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等等。赵明才说,这些年来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做报告3800多场次,听众达200多万。先后担任180多所大中小学校外辅导员和80多家厂矿企业及部队的思想教育顾问。他省吃俭用,自费购买《雷锋日记》《雷锋的故事》及其他书籍9000多册、雷锋照片58000余张,雷锋纪念章6000多枚等赠送给青少年。给学生和军人回信6000余封。为27000多劳教人员作报告,使100多人提前释放。在家接待来访者1500多人次,为贫困生献爱心50多万元。然而,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多年来老伴由于跟隨他一起宣传雷锋,积劳成疾不幸患上中风症,幸仍能讲话。然而,他目前依然坚持践行雷锋精神不辍步,正如他自己所说:“白天讲雷锋,晩上当护工”。他说,尽管已过八旬,负过4次伤,动过3次手术,还要照顾好老伴,但仍想争取活到100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雷锋精神种子,让雷锋精神代代相传”伟大号召,把雷锋精神宣传到更多的学校、军营、企业和社区,让雷锋精神在时代的土壤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姜继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