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2 作者:蔡明 麦观清
3月28日,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委书记余庆创走进爱心助农直播间,为当地特色的“西瓜红”红薯代言。当天,爱心助农直播间的观看人数超过200万人,卖出了2.1万单、共75吨红薯。这是革命老区遂溪县数字农业助推农产品线上营销流通的再次升级,遂溪县委书记直播带货助农也成为广东基层县委书记第一人。
遂溪县委书记余庆创(中)为农民直播带货
当前,疫情期间,因物流渠道受阻,多地出现农产品大面积滞销。像革命老区遂溪县农民种植的“西瓜红”番薯,按照往年的行情,本不愁卖。但由于目前农产品流通渠道尚未完全恢复,不少农产品要么烂在地里,要么压在仓库,如果不能及时出售的话,不仅损害了农民利益,也影响到市场正常供应。
疫情防控之下,遂溪“电商+直播”销售模式,有效打通制约农产品“走出去”的堵点、难点,开启了“新通道”,拓宽了农产品销售渠道。遂溪县委书记化身“网红”,传递出务实之风,充分应用互联网技术,让老区农民与市场实现低成本对接,尽快实现老区乡村振兴和精准脱贫。
笔者了解到,近年来,遂溪县积极探索农村产业发展新业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运作、平台策划、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大力推进农村电商产业发展。在短短几年内,遂溪电商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完善、从完善到区域示范引领,取得良好成效。2015年,遂溪县成为湛江市首个农村淘宝试点县,2018年成功申报湛江市首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019年全县农产品网络销售额10.3亿元,在广东省42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中名列第一,代表广东省示范县参加全国农村电商会议并作经验介绍。2020年3月,遂溪县作为广东省唯一推荐名单,成功通过国家农村电子商务激励县评审。
“三强三整”,营造优质政策环境
——加强领导,整县推进。2015年,遂溪县全面启动农村电商工作,实施“23”保障举措。“2”,即实施电商工作“两级一把手”工程,成立县级电商工作领导小组,由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统筹指导全县电商工作;成立镇级电商工作领导小组,由镇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负责推进镇域电商工作。“3”,即建立定期会商机制、工作考核激励机制、督导机制“三个机制”推进工作,强化部门联动参与,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加强谋划,整体布局。研究出台了《遂溪县推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实施打基础、深发展、作示范“三步走”战略。成功申报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后,遂溪先后制定示范县项目实施方案及农产品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电商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农村物流配送解决方案等,为电商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
遂溪县电商产业园
——加强培育,整合发展。硬环境方面:完成了占地面积达8200平方米的遂溪电子商务产业园改造建设,产业园创业区打造众创空间、企业孵化区、电商培训实操室等八大功能区,共吸引21家电商企业、300多名青年创业者入驻。软环境方面:实行“一免一贴一优先两代办”服务,让企业轻松上阵。“一免”,实行入园企业享受租金等费用全免优惠政策,累计为入园企业减免费用310万元。“一贴”,减轻融资压力,财政为农业企业、电商企业、创业者等贷款贴息381万元。“一优先”,优先为企业保障项目用地,发展特色电商产业。“两代办”,代办证件和代办找仓库,累计为企业代办各类证件40个,代找仓库约1.1万平方米。
“分类施教”,壮大电商从业主体
——开展分类培训,培育一批电商从业人员。创新培训方式,实行线上+线下培训,组织学员进课堂、进市场、进社区、进田头、进车间“五进”学习。2017-2019年,全县累计培训返乡青年、退伍军人、妇女、残疾人等各类群体1.1万人次,吸引123名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2019年,全县电商从业人员由之前几百人发展至5800多人,“网军”队伍迅速壮大
——促进“两转型”,孵化一批电商企业。一是促进小微企业及个体工商户向电商企业转型。每年邀请省内外有资质专家开展网络精英、电商运营、抖音直播、网红带货等专题培训,将专业网上“卖手”培育转型为电商企业法人。二是促进一般电商企业向龙头电商企业转型,注重龙头企业“传帮带”“一带多”,举办农村电子商务峰会、农村电商大讲堂、农村电商主题沙龙等活动。截至2019年底,遂溪县农村网商、微商规模达1080家,全县电商企业年销售额超千万元以上15家。
分类培训电商从业人员
——注重管理培训,建立一支人才管理队伍。县政府组织县电商办及镇村电商工作负责同志每年到外地培训学习;县内举办电商政务班课程培训,组织县镇村干部开展电商知识学习。目前,全县已构建了县级有专业管理队伍、镇级有专业管理人才、村级有专业管理干部的“三有”电商人才管理服务体系。
解决短板,打造高效便捷价低物流体系
——全面整合资源,解决物流资源“散”问题。一是整合园区,以占地面积120亩的遂溪电商产业物流园作为核心区,以国家商务部和广东省重点支持的广东北部湾农产品流通综合示范园区、白泥坡现代物流园作为分区,核心区实行一体化管理。二是整合站点,将原来布局的镇村服务站点在空间上进行大调整,整合后的镇村物流服务站点共有258个,实现站点资源有效利用。目前,遂溪县已建立起以县城为“心”、镇村为“点”的全县物流网络格局。
——完善配送服务,解决物流效率“低”问题。依托邮政物流、菜鸟物流、三通一达等物流企业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建设县城电商物流公共配送中心和镇级快递收寄网点,完善县城至居民小区、镇到村的2个“最后一公里”,实现定时定点配送服务。2019年,全县收发快递量为3483.5万件,外地快件从县城到镇村配送时间由原先2天变为1天,县城范围由原来1 天降低到半天。
——创新合作模式,解决企业经营成本“高”问题。成立电子商务协会,电商企业建立联盟,实行抱团取暖,提高议价能力,降低快递成本。合理规划镇村物流快递配送路线,将全县15个镇划分为7个片区,采取拼车模式共享降低成本。
遂溪火龙果分拣包装线上销售
打造“三精”,促进电商产品产销精准对接
——精选产品。全县形成以火龙果、番薯为主的农产品,以瑶柱、鱿鱼、鱼、虾等为主的海产品,以五宝茶、桑葚膏为主的传统滋补品,以制糖类、海红香米和肉类加工为主的食品加工产品和工业日用品等五大特色电商产业40多种产品,多样化迎合市场需求。
遂溪组织“南果北上”
——精准对接。一是实行专业市场对接,电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与各大商场、超市、农贸市场签订“代销”协议,推动产品线上线下销售。2019年,遂溪在全国20多个城市举办遂溪火龙果采购商联盟销地活动,达成火龙果意向采购总量达700万斤。县政府与延安富县政府签订“南果北上、北果南下”战略合作协议,推进两地特色农产品营销渠道共拓、平台共建、资源共享。二是实行专业平台对接,政府通过签约农村淘宝,引进中国网库、一亩田,从产品流通、单品电子商务策略、交易撮合服务三大环节提供全方位支持,有效整合农特产品产业链资源,助推农产品上行。三是实行政府助力对接,政府牵线搭桥、企业唱戏,通过举办采购商联盟销地活动、开展县域农产品对接合作助力销售。四是实行外地“合伙人”对接,电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组建经纪人团队前往全国各地寻找“合伙人”,开拓外地市场。
——精培品牌。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打造一批知名度高、具有遂溪特色的“国字号”“粤字号”农产品品牌。如“下六番薯”“遂溪藿香”“遂溪海红香米”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遂溪火龙果纳入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全县获得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品牌10个、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11个。
“三种模式”,助力电商与脱贫攻坚融合
——消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县政府统筹整合并评选出“十大扶贫产品”对接电商企业,全县35条省定贫困村筛选出14种农产品作为首批重点推广农产品,基本实现网上销售。2019年,电商扶贫产品网络销售额累计突破1.5亿元。
——就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把贫困户整合到电商产业链中来,加大对贫困户电商知识培训力度,累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2642人次,助力贫困户就业创业。电商企业与贫困户签订订单农业,确保贫困户增收。全县35个省定贫困村全部设立电商服务站、物流站,均优先安排给有能力的贫困劳动力经营。
——产业扶贫助力脱贫攻坚。致力把火龙果产业作为富民兴村的主打产业,打造火龙果产业扶贫模式。目前,遂溪全县火龙果鲜果年产量40万吨、产值突破30亿元,并带动形成农副产品加工、电子商务营销、乡村采摘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成为了遂溪农民名副其实的致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