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泰来县中共派遣党的早期地下工作者

2021/05/14

  黑龙江省泰来县地处黑、吉、内蒙三省(区)交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抗战初期,中共党的组织按照“多头派遣、单线联系”的原则,向这个地区派遣了党的地下工作者,利用各种身份掩护,收集情报,组织地下武装力量,采取多种方式,打击日寇的嚣张气焰,迎来了抗战的曙光,党的地下工作者阚子祥、张平洋就是最突出的代表。

  阚子祥同志,生于1898年,原籍辽宁省阜新县人。1928年在黄埔军校毕业后参加革命,中国共产党党员。1930年阚子祥受党组织的派遣来到东北,任通化县东边道自治军剿匪大队队副。1932年任通化地区自卫军第四师副师长。1935年,通化地区群众自卫军被改编为红军,阚子祥任杨靖宇部队第四师师长。1936年至1939年阚子祥去苏联"苏中大学"学习。1940年夏,阚子祥同志从"苏中大学"毕业后回国,正值杨靖宇将军遇难,部队转移进山之际,为了开辟抗日群众工作,壮大抗日力量,党组织派他以泰来县五庙子(现平洋镇)岳父家为落脚点,开展泰来、四平、通化一带地下工作,担任抗联四、通地区地下流动支部书记。当时阚子祥家住泰来县五庙子四合村,因泰来交通方便,也是为了掩护身份和搜集情报,在1940年至1945年期间,大部分时间都在泰来县境内做地下工作。

  阚子祥的妻子和两个孩子一直住在泰来县五庙子张家窝棚屯他岳父家里。阚子祥从不与家里通信,家里人也不知他的去向。当他和谢洪生、冯少龙等一行四人来到五庙子时,家里人感到很突然。他只说是得了精神病在外边混不了才回来的。正在考虑怎么在五庙子取得合法身份时,得知当年在抗联时他的部下,一个脱离革命队伍的连长崔福山在五庙子警察署当署长,他知道崔福山是因经不起艰苦而脱离革命的,但他没有叛变和出卖革命,晓以大义,此人尚可利用,应尽量争取。于是他趁黑夜找到崔福山住宅,当崔福山认出是当年的老首长,感到十分惊讶。阚子祥同志只说自己也是因精神病在外边混不下去,想回五庙子落户,请他帮忙。崔也怕阚子祥把他当过抗联的事说出去,当下慨然应允。阚又说有三个和自己当劳工一同跑出来的朋友也请他想法给办张"身份证明书"。崔福山再三表示一定要肝脑涂地,保障他们四个人的安全。当下把另外三个人留在他家住了三天,都给办了"身份证明",在阚子祥的"身份证"上注上"疯子、废人"字样。阚子祥送走谢洪生等人到通化,把工作安排好之后,自己又回到了五庙子,从此,在五庙子街头上便出现了佟兴武的姑爷"阚疯子"。

  阚子祥同志以落魄的旧军官,在剿匪中被吓患精神失常的疯人身份寄居在岳父家。岳父并不知其真情,虽然瞧不起他,但奈于女儿的情面又无法把他赶走,只好让他不犯病时帮助照料家务和伙计们干活劳动,这样他又成了地主家的"管事的"了。藉此身份,他很快的和长工们交上了朋友,对他们进行阶级教育和民族教育。他常常帮助长工王俊义、张桂林等人从岳父家仓房中盗取粮米或在卖粮时有意多装少报,把粮米和钱都分给长工们,逐渐在长工中间扎下了根基,团结教育起一批劳苦群众,给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有一次,四间房村的地主刘文政家的小牛信被害了,五庙子警套署到处抓嫌疑犯,阚子祥到乡间去活动,也被抓了起来。当用大车三五庙子送这帮嫌疑犯时,老阚坐在大车上抽着旱烟怒视着押车的警察。当离五庙子不远时,他大喊一声犯起"抽疯病"来,一脚把警察踹到车下,摔了个嘴啃泥,当警察爬起来要发火时,发现这个"疯子"满嘴吐血沫子,抽成一团,也只好忍气吞声了。到警察署后,崔署长埋怨警察抓来个疯子,当既让阚子祥走了,他反而不走,没办法把他和其他嫌疑犯都关起来。他在拘留所里大喊大叫,砸盆摔碗,搅得警察署无法办公,只好让他岳父把他领了回去。至此,全五庙子乡都知道阚疯子厉害,警察署都拿他没有办法。

  阚子祥同志在泰来县时常疯疯癫癫坐汽车、坐火车到处"乱跑",行无定迹,有时十天半月家里也找不到,实际是给人以错觉,而他却是活动在四平、通化一带各处。1942年秋,由于日寇多次"大讨伐"和"集家并村"的残酷迫害,造成我抗日联军活动困难,弹药、给养奇缺的局面,阚子祥同志在通化、盘石一带,通过地下党支部发动群众,为抗联筹集弹药、给养。有一天,得到一个情报,说最近几天省警管区新调来的参议官日本大佐要来盘石县视察,确切时间保密,县公署和警备队预备几辆大马车待命接站,阚子祥同志当下与地下党其他同志共同商议,决定搞一次劫人行动。连夜准备后,化装成日本警管区大佐和随从人员,趁黎明前隐蔽在车站附近,当破晓后第一班快车到站后,同志们立即出现在人流中,接站的警察一见大佐一行已到,立即通话来车,当分乘上县公署两辆马车上后,掏出枪直逼马车一气跑到盘石县南桦甸抗联地区,交给了抗联部队。同时向县公署发出通谍,要他们以弹药、武器、粮食来换取俘虏。后来盘石县公署将物资如数送到,才放他们回去。

  1943年秋季"大讨伐"之后,我抗联七十多名同志被囚禁在通化市八道江监狱里,阚子祥同志率领地下党支部同志配合抗联部队组织了一次大规模劫狱行动。在一个月落星稀漆黑的夜晚,阚子祥同志等机警地摸掉两个端大枪的岗哨,引领部队缴械了两个连的警备队,砸开狱门,解救出我抗联战士和大批被囚禁的群众,在我抗联部队的启发教育下,很多人随我部队一起进山,参加了抗联队伍。通化劫狱后,阚子祥同志又转回到泰来,由于多次外出活动,引起了当地伪政府的注意,竟以"政治嫌疑犯"的名义被抓进泰来监狱。汉奸们对阚子祥同志施以各种酷刑,他总是疯疯癫癫地乱说一气,敌人得不到半点有用的东西。为了使敌人相信他确实是疯子,常常在敌人法庭上咬破舌头,口吐血沫,抽疯不止。敌人为了考验他,开饭时给他送马粪,他就大口大口地吃。给他放风,他到臭水沟里洗澡,有时上厕所,他竟跨进大粪坑里,弄得粪尿四溅。弄得敌人没办法,他知道敌人偷偷监视他,他就睡在猪圈里、马路边,终于骗过了敌人。在泰来监狱里押了一个多月才放出来。

  1944年春,泰来县警务科长胡郁文、对阚子祥同志的活动掌握了蛛丝马迹,一面把情报上报给省警察厅,一面逮捕了阚子祥,在警务科监狱里胡郁文亲自掌刑,天天严刑拷打,灌辣椒水、坐老虎凳,上大挂,打电鞭子,左肋骨被打断,右手拇指被抻得和食指一样长,但阚子祥同志始终坚贞不屈,丝毫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县警务科毫无办法,52天后被押解到省警察厅,在那里关了21天,受尽种种折磨,敌人仍是一无所得,最后只好再把他释放出来。阚子祥同志回家养好伤,又疯疯癫癫地到处"乱跑"起来。

  入冬,他又来到四平一带,此时日本帝国主义太平洋战争节节失利,已接近全面崩溃,正在作最后挣扎。四平日本守备队加紧修筑工事,筹集大量军火。在上级党委周密布置下,四平地下党组织积极行动,支部书记阚子祥和地下党员谢洪生等同志打入修工事的民工里进入守备队做工,晚上收工时,通过守门老汉(地下工作者)虚报人数,阚子祥他们三个人隐藏在一个黑暗的角落里,忍受着刺骨寒风,冻僵了手脚,等待着黑夜的降临。夜阑人静、万籁俱寂,鬼子兵也都死猪似地睡下了,院内的看守兵,也抱着枪龟缩在岗楼里。此时,三个人开始行动,把几天来准备好的汽油,潜足蹑踪地倒在各军装库和火药库上,点着火后迅速隐蔽起来。少时大火冲天而起,火藉风势,火光照亮了夜空,到处噼啪作响。鬼子兵乱成一团,电话飞向全市,下令全城戒严,霎时,救火的人四面八方涌来,他们望着熊熊大火,心里非常痛快,虚张声势,哪里是来救火,而是观火。在一片混乱中,他们仨悄然的撤出了现场。

  1945年8月15日,苏联红军进驻并接管了泰来,忍辱负重多年的阚子祥同志,拿出了埋藏多年前的证件,与党组织接上关系,又投身于全国解放战争中去。是年,任通化地区保安司令部副司令员兼总参谋长。1946年任杨靖宇支队司令员,1947年任辽宁(长白)警备司令员, 1952年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师师长,同年,任东北陆军医院二院院长。1959年8月1日,因病逝世,安葬于千山烈士陵园,终年61岁。

  张平洋,字希江,汉族。1909年出生于河北省遵化县城关。 1933年,在冀热辽边区参加革命。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以遵化县"道德会"会员的身份作掩护,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为加强东北抗日救国工作,1940年春,冀东军区派一批干部来东北,张平洋同志受冀东军区司令员李运昌单线派遣到泰来开辟工作。张平洋到泰来时,通过关系结识了泰来道德会长吕国范。道德会是以宣扬三纲五常伦理道德劝人为善为宗旨的群众公益组织,地方士绅为了标榜慈善,出资赞助,吕国范安排张平洋做道德会理事,管理日常事务。张平洋对道德会公益事业很热心,人又能干,很快取得了会长、绅士们的好感。为了巩固社会基础,他又与吕国范之弟吕国典等人结拜为兄弟。张平洋提出为了开展公益事业和增加道德会的经济收入,可以办个小农场,安排一些由关内来的逃荒人,虽然有的会首不赞成,但以吕国范为首的理事会通过了。张平洋便从家乡动员来耿长顺、张玉歧、窦连顺、王庆林九户贫苦农民和詹云亭、高常、王梦林等几家小商贩,筹集一部分资金,道德会支付一部分资金,购置了牲畜、车辆、农具,在泰来西下洼子办起来一个小农场,开荒种地。大家既是劳动力又是股东,场内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生产人员及家属的生活消费,都由场内统一垫付,这种没有剥削关系的管理制度,本是苏联集体农庄的雏形,虽然很不完善,但在当时也深受群众的拥护。当年生产形势很好,丰收在望,不幸的是由于秋季一场洪水使劳动成果付之东流。当时持反对意见的人大肆攻击,甚至有人密告他是八路军。农场没办成,又成了"政治嫌疑"而被注视。吕国范怕自己受瓜葛,一方面出面为张平洋开脱,一方面劝张平洋离开县城到五庙子道德会暂避。于是,1941年春在吕国范的斡旋下,张平洋与家乡来的几户同乡到五庙子乡安家落户。

  张平洋到五庙子后仍任道德会理事,积极热心公益事业,1942年在张平洋的倡议、募捐、多方奔走下,五庙子道德会办起了一座"老安所"。使一些鳏寡孤独的老人有了安身之地和生活保障,在社会上受到了群众的好评,张平洋的社会基础也更加巩固了。他经常用"道德会"讲道的机会,在群众中进行秘密宣传活动,向群众讲"日本鬼子统治东北的日子不会长了,总有一天要"改换天盘,大家过好日子"等。接着他又操办起草绳厂,由道德会出资购进四、五十台草绳机,招募五、六十人打草绳。名义上原料、机器、产销均由道德会负责,实际上只是张平洋里外一把手,道德会只提取利润而已。草绳厂实行"包件子"(计件工资)工资制,多干多得,工人很满意。张平洋同志就是这样通过举办福利事业和组织生产,热心公益而又得到了群众的信任,这就给张平洋进一步开展群众革命活动打下了有力的基础。

  在张平洋组织领导生产过程中,不断向群众宣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道理,用大量事实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旧社会的黑暗,启发诱导群众提高阶级觉悟,策略地讲解共产党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不要欺压百姓等人生道理。同时,每年还要去冀东向组织汇报一、二次工作。他的言行虽然极为谨慎,但活动在敌人心脏中,终于还是被敌人警觉,在暗中注视着他的行踪,把他列入"要视察人"的范围之内。1945年日寇全面崩溃的前夕,在最后挣扎中,把"要视察人"全部抓捕、审查和处置掉。在大逮捕中张平洋也被逮捕了,关押在泰来警察署。日寇对这批"要视察人"尚未来得及做最后处理,便已全面无条件投降,张平洋与其他人一起侥幸未死,得以解放。"八.一五"光复后,日伪统治垮台,匪患四起,日伪残余作乱,百姓的生命和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张平洋决定组织人民武装,他拿出隐藏多年的手枪,组织群众手持铁齿钐刀,砸了五庙子伪警察署,夺取了枪支,成立了一支20多人组成的自卫队。

  "八.一五"光复后,齐亚洲等以地下国民党身份冒了出来,组建"国民党党部"、"党专"等组织,并勾结汉奸、特务、警察等伪满的残渣余孽摇身一变,打出"地方维持会"的招牌,纠集反动势力,组织武装。土匪也蜂拥而起,招兵买马,各立山头,打家劫舍,泰来的形势一片混乱。张平洋做为一个革命者,利用过去的群众基础,在五庙子、江桥一带组建革命的武装力量。他一面积极想办法与党组织取得联系,一面领导组织群众揭竿而起。五庙子警察署日本警尉西山等人携枪逃往齐齐哈尔,被张平洋带领群众途中劫获,既报了群众的切齿仇恨,又武装了自己的队伍。同年8月下旬的一天获悉,日军残余部队有三、四十名散兵,由泰来坐铁路压道车经五庙子顺铁路由泰来向齐齐哈尔方向逃窜,沿路烧、杀、劫、掠,张平洋得知消息后,带领自卫队在五庙子火车站南伏击了日军,战斗进行了几个小时,日军弃尸而逃。此后又经大小十余次战斗,不断的缴获日伪武装,使自卫队在成立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发展到上百人的队伍。自卫队除与日伪残余部队作战外,还打土匪,维护治安,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当张平洋同志得悉党组织已派抗联干部王明贵、张瑞麟等同志到省城齐齐哈尔领导嫩江省的工作时,便去齐市与王明贵同志取得联系。王明贵接待了张平洋同志,并命令他继续回五庙子扩建武装。9月中旬,经周保中同志代表上级党组织,批准正式成立人民自卫军,任命王明贵同志为嫩江省人民自卫军司令,10月10日左右成立嫩江省人民自卫军司令部,王明贵同志任司令员,张平洋同志任命为副司令员,负责泰来、镇东、景星、泰康、林甸等县的建军工作。张平洋同志回到泰来后,立即张贴省人民自卫军布告,布告中宣布人民自卫军的任务是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维护社会治安,打击一切汉奸、特务和不法分子。并在泰来着手组建嫩南第一军分区司令部∶下设∶副官处 负责人姜桐、参谋处负责人孙德玉、军需处负责人胡士琦、政治部除奸保卫科负责人赵明久、宣传科负责人李士信。发布公告宣传建军宗旨,公告中申明∶"本军依据嫩江省人民自卫军司令部之指示,以民族自兴自决之真正精神,图谋人民福利,排除社会障碍,以维持党的早期地下组织斗争

  地方公共安宁秩序,达成人民自卫之安全为目的而编成之"。准备建立四个大队∶ 泰来第一大队、五庙子第二大队、塔子城第三大队、坦途第四大队;各大队下设中队,人员都已安排齐备,后又招募一批护路军,编为齐齐哈尔护路军第三团第三营。在张平洋的领导下,建军工作迅速开展起来,军队人数达800多人,并从白城子、北安等地搞来枪支弹药,加强了武器装备,在泰来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人民自己的军队。

  11月初,在接收嫩江省政府政权的同时,以嫩江省人民自卫军为基础组建了嫩江省军区,王明贵任司令员、刘锡伍同志任政委。不久省嫩南军分区成立,张平洋同志任嫩南军分区司令员,尹思言同志任政委。

  人民军队建立之后,革命声势越来越大,原来猖獗一时的"地方维持会"如坐针毡,面对军区和泰来军分区的建立,更感到末日来临,反动势力不甘退出军政舞台,更加惧怕强大的人民专政,所以积极蓄谋破坏革命势力。军分区参谋长孙德玉,原是伪满国高军事教官,伪满陆军中校,在人民军中没谋到第一把交椅很不甘心。当军分区会议决定对"维持会"缴械时,孙德玉却向"维持会"告了密。反动势力狗急跳墙,以伪县长韩岗镇、警务科长胡郁文等为首的一伙反动派,沉灌一气,密谋杀害了张平洋同志。

  1945年11月28日上午9 时许,原东北自卫军嫩江军区副司令员、嫩南军分区司令员张平洋将军,在泰来城区被刺杀,这是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反革命刺杀案件。

  "八一五"光复后,日本垮台了,国民党的"党部"、"党专"等反动组织相继成立起来。他们勾结汉奸、特务、伪警察打出了地方"维持会"的招牌,纠集反动势力,组织反动武装,张平洋领导群众与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人民自卫军的建立与发展,对泰来县的一小撮反动派是一个致命的威胁,他们对张平洋恨之入骨,处心积虑欲置张平洋于死地。当维持会得到孙德玉的情报以后,他们如坐针毡,预感末日来临,并狗急跳墙密谋杀害张平洋。以伪县长韩岗镇、伪警务科长胡郁文为首,纠集付国石(伪维持会大队副兼警察分局长、伪警尉)、商吉甫(伪火车站站长、国民党特务)、吕国典(维持会秘书委员、伪职员)等人在韩岗镇家和伪公安局,五次密谋宴请杀张平洋方案。并决定杀害张平洋后,由孙德玉以参谋长的身份里应外合缴械哗变全城戒严,逮捕法办自卫军其他领导人。

  11月28日早晨七时许,吕国典到义合源粮栈张平洋宿舍请张平洋去福合轩饭店吃早饭,张平洋因与吕国典有过结义之交,故未能察觉出不测,便应邀赴宴。政委尹思言、指导员宋子祥、警卫员崔海山陪同张平洋乘坐车夫梅佰魁的马车,一同到了福合轩饭店,吃完饭后,吕国典又以商量军需供应等为由,请张平洋到维持会,八点半钟左右,张平洋领警卫员崔海山、车夫梅佰魁到维持会(尹思炎、宋子祥因处理公务未去)。维持会分里外两间,张平洋走进里间坐在沙发上,与早在此等候的韩岗镇谈话,吕国典、孙雨廷作陪,警卫员崔海山和车夫梅佰魁在外间喝水警戒,将带去的一支长枪放在桌旁。九时许,伪警尉董洪涛暗藏手枪来到客室,看张平洋凛然正气未敢动手,转身而去。董走到外间付国石问董洪涛∶"枪为什么没响?"董洪涛未答付国石的问话,匆匆离去。付国石袖藏手枪闯到客室内说∶"他妈的!再叫你当司令!"话音未落就对张平洋面部连开数枪,张平洋当即中弹牺牲。韩岗镇唯恐不死,又朝张平洋腹部补了一枪。在外间的车夫梅佰魁听到枪声后,急忙去拿放在桌上的大枪,被维持会股长杨兴源(世一长药店经理)看见,便向梅佰魁开了枪,梅佰魁也中弹牺牲,警卫员崔海山被董洪涛返身抱住,保安队小队长韩庆云到东屋取来一条绳子,同董洪涛一起把崔海山捆绑起来,并押送到伪公安局监狱,随后伪公安队班长庞海胜带两名民夫把张平洋和梅佰魁尸体装进麻袋用马车运至城外东泡子处,庞海胜还将张平洋的皮靴扒下自己穿上,然后扔进冰窟窿里。

  张平洋被剌当天,泰来城四门禁闭,各商号关门停业,各道口增加岗哨,大街上行人断绝,伪公安队、伪维持会全部出动,进行全城戒严和大搜捕,孙德玉以参谋长的身份令护路军公开哗变,并将自卫军三百余人缴了戒,并逮捕了我官兵三十余人,至此,嫩南军分区司令部及泰来支队解体了,反动势力又猖狂起来。至1946年2月12日,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二团解放泰来,我被捕官兵才被解救出来。在解放泰来县城的战斗中,孙德玉、付国石指挥伪公安大队进行抵抗,被二十二团击溃,战斗中孙德玉当场被击毙,其他人见势不妙,纷纷逃到蒋管区,在镇反运动中均被我公安机关捕获归案。韩岗镇、付国石、杨兴源被判决处以死刑,执行枪决,胡郁文死在监狱,吕国典被判无期徒刑,除董洪涛下落不明外,其余罪犯均查捕归案。

  1946年2月12日,泰来县城解放后,人民政府和全县人民为了纪念张平洋同志的功绩,将他工作、居住过的地方"五庙子"改称为"平洋",是年10月10日,在泰来火车站东门出口往南约50米处,修建一座四角形高近3米的"张平洋将军纪念碑",纪念碑两则铭刻着"流芳千古 浩气常存"的雄浑大字。1987年7月1日,泰来县人民政府在站前广场修建了大花园,将"张平洋将军纪念碑"改建在花园中间,东西设水泥路,直通纪念碑。碑座四面宽高,高出地面约80公分,座设四门,四边设有栏杆,碑身为四方体,碑通高约8米,供游人和旅客敬仰。正面为水泥浮雕"张平洋将军纪念碑"字样,背面刻有碑文。张平洋烈士遗体于1951年9月移往家乡遵化,灵柩在1953年安葬在唐山市"冀东烈士陵园"第三墓区第一墓位。英烈归故安息,事迹流芳泰来。

  1994年开始,在修茸烈士陵园的同时,将站前广场辟为平坦的广场,将纪念碑移建在烈士陵园 。

张平洋将军纪念碑文

  前东北人民自治军嫩江军区副司令,张将军,讳∶ 希江,字平洋,河北省遵化县人。"九.一八"后,国难当头,将军以赤诚热血之男儿,掀起抗日救国之运动,到处呼号,唤起同志。迨芦沟桥事变,国府大军日溃千里,偃旗息鼓,畏敌如虎。唯我敌后军民坚持抗日,壮志誓复东北大地,打回鸭绿江边。彼时,将军者在冀热辽边区再营救国工作,辗转流离至于嫩江。含辛茹苦,矢志救亡数年。一日备历艰险,嫩江两岸,人心不死者,唯将军工作是敕。迨抗战胜利,倭寇投降,乃联合中华同志,东北健儿,掳获敌伪武器,建立人民军队,不懈一切艰险,维护人民利益。而国民党反动分子施虺蛇魍魉,阴谋勾结日寇残余势力,当将军护防泰来时,适遭彼辈之嫉恨,遂暗护危局,以备戕害。卒于民国三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享年三十六岁。竟遭叛国投敌之法西斯分子胡郁文之毒手,呜呼!将军十数年来驰驱国难,当此烟尘已靖,方思志气恨宏,孰意功几垂成,命伤一旦,凡其热血者,莫不为将军痛悼。迨到民国三十五年二月十二日,我东北联军解放泰来,日寇残余势力方经毁灭,将军之灵乃得含笑泉下矣!鸣呼!斯人已查其功,永在援地方之推心,据人民之思意,将军之原住地之五庙子改为平洋镇,永垂不朽,发扬民族至大至国之正气,标志革命不畏不惧之精神,后之来者,瞻仰先烈遗事,当有感于斯言。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十月十日。

  (徐国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