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先锋队中当标杆

——寻访原苏区福建省少先队总队长王锦标的人生足迹

2021/05/12

  暮春时节,走进龙岩市长汀县濯田镇坝尾村一座沧桑古朴的清代客家民居内,尽管古宅因长年无人居住蒙尘灰暗,然而厅堂上方的“五代同堂”、“翮翔泮池”两块清代牌匾却熠熠发光,无声诉说着古宅曾经的温馨红火和浓厚书香。鲜为人知的是,这座保存完好的古民居是原中央苏区福建省少先队总队长王锦标的故居。

  1983年王锦标(中右三)与妻邓秀英(中右四)和子孙的全家福照

  和许多风云一时的苏区干部一样,王锦标在土地革命的浪潮中挺身而出,经历了闽西苏区创建发展的全过程,成长为一位年轻的苏区优秀高级领导干部。因为主力红军北上,在留守闽西根据地坚持游击战的艰辛岁月中遭遇失败和离散,而后潜返故乡艰难求生。时势更迭,王锦标的命运也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在坎坷漫长的人生岁月里,平静地终老乡间。

  列宁青年学校的“红色榜眼”

  年过七旬的王锦标三子王湘兹回忆父亲:“1929年9月,红四军王良纵队来到濯田,帮助当地建立红色政权。1930年5月,濯田农民暴动成功,年仅16岁的父亲被任命为区苏少先队队长。父亲出身书香之家,在斗争中意志坚定、机智灵活,很快被委任为长汀县少先队队长、共青团长汀县委宣传部长。于1931年9月前往江西瑞金列宁青年学校学习深造,父亲记忆最深的是在团校现场聆听了毛泽东的讲课。父亲经常加班学习训练,各个科目成绩优异。结业考评获得总评成绩第二名,凯丰校长亲手把一支精美的钢笔授予父亲。对于父亲,这是一次特殊的‘中榜’,‘红色榜眼’的身份为他今后的革命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把自己的姓名改为‘锦标’,自我勉励争当革命队伍中的标杆。

  晚年王锦标

  “学习回来,父亲被任命为福建省少先队总队长。时任福建省儿童局书记陈丕显小父亲两岁,两个战友朝夕相处,情同手足。1932年3月,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未满18周岁的父亲当选为省苏执行委员,是当时最年轻的一位委员中。会后,省苏在水东街龙山酒楼招待中央代表张闻天和任弼时,父亲平生第一次吃火锅,终生不忘。作为亲历者,1992年,父亲在省苏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发言,曾经提出,任弼时与张闻天是同时与会的中央代表,结合当时的斗争形势,向大家传授工作经验。鼓舞大家坚定党的信念和领导,全身心地投入苏维埃政权的各项工作。”

  抢谭震林辣椒酱的小鬼

  恰逢清明,王锦标四子王涛兹从小听父亲讲述亲身经历的血火征程:“同村老红军黄盛山和父亲同龄,生前常说,他亲眼看见父亲骑着马,身上挎着一支驳壳枪回村扩红。父亲担任总队长期间,主要任务是跟随福建军区行动。1932年至1933年,在福建军区主要领导罗炳辉、谭震林身边工作。红军官兵一致,伙食标准一律平等。谭震林是湖南人,爱吃辣,父亲隔段时间就托家人弄些黄豆酱,特别交待多加朝天椒。大家熟知谭震林‘小气’,不敢动他的辣椒酱,只有父亲‘没大没小’,吃饭时凑上去拨拉些辣椒酱。谭震林就会笑嘻嘻地捂住辣酱罐说:不多喽、不多喽,节省一点,留着下餐再吃哈。”

  王锦标1992年参加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60周年纪念大会的纪念品果盒

  “父亲晚年常说,是共产党和朱毛红军把他领上了革命的道路,在长年的革命工作中,得到了谭震林、罗明、张鼎丞、邵式平等众多革命导师的亲切教诲,受益良多。不久,谭震林前往瑞金中央学习,临行前,父亲把自己最珍爱的获奖钢笔送给谭震林作纪念。万万没想到,他和首长就此天各一方,再也没有见面。”

  在闽赣省的艰难岁月

  “1933年5月,父亲被委派到闽赣省任少先队总队长。时任省委书记顾作霖,省苏主席兼军区司令员邵式平。1934年7月,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连连失利,闽赣省委决定在闽北山区开展游击战争。父亲成天行军打仗,风餐露宿,不幸染上疟疾。在邵式平等首长的关怀下,父亲被安排到闽赣军区医院接受治疗。医院派人连夜到瑞金领回特效药“奎宁”针剂,给父亲注射控制住了病情。数月后的一天凌晨,红军医院突然遭到国民党军何键部包围,住院治疗的父亲和许多红军伤病员被俘。先后被押送到建宁、广昌、石城、宁化等地做苦力,在饥寒交迫和万般凌辱中苦度时光。

  1935年4月,父亲得知一个亲戚在国民党卢新铭部担任勤务兵。父亲利用这个关系,由亲戚出面保释出狱。伯父王在臣步行到宁化把父亲背回了家。在白色恐怖统治下,家人央求宗族长老出面保赎,父亲才得以保全性命。病愈后,父亲被当地反动民团继续罚做苦力,三天两头被叫去掩埋遇害的苏区干部、失散红军,从此又陷入了另一个痛苦的深渊。尽管如此,父亲一边忍声吞气,一边暗中联络失散战友,寻找党的地下组织。”

  甘蔗地里的“游击”生涯

  年过七旬的王锦标二子王浪兹讲述:“父亲回家后,与我母亲邓秀英结婚。长汀县组织史有记载,母亲邓秀英曾任长汀县苏维埃政府妇女部长,跟随县委书记李坚贞工作。母亲的两个哥哥先后投红参加长征,在湘江战役中牺牲。主力红军北上后,苏区各级红色政权相继停止工作。父母亲与组织失散后,回乡相依为命艰难度日,等待东山再起。

  王锦标故居

  “1949年春夏之交,父亲得知长汀南部的驴子岭山区有红军游击队活动,领导人是当年的老战友、曾任省苏执委候补委员游荣长。7月,父亲和我堂哥王金标动身前往驴子岭。通过地下党联络站负责人的介绍,父亲化名王彬,参加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独立第七团,负责政治宣传工作。8月,团政委游荣长委派父亲和王金标携带政治处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布告和其他革命标语,秘密潜回家乡濯田,暗中发动群众做好迎接全国解放的准备。

  “为了免遭反动势力迫害,父亲和堂哥白天只能躲在潮湿闷热、蚊虫成群的甘蔗田里栖身,由下地劳动的母亲偷偷夹带地瓜芋头等粗粮接济他们。夜深人静,父亲悄悄把布告和标语张贴在集镇街上。反动民团撕毁标语,驱散围观群众。父亲有斗争经验,每次只张贴部分传单标语,反复几次,反动势力非常恐慌,穷苦群众却欢欣鼓舞。地下宣传活动,有力打击了当地反动民团的气焰,促使他们最后起义投诚。

  “1949年农历8月25日,独立第七团在游荣长、钟德标等人领导下,汇合起义投诚的部分闽西起义部队进攻长汀。后来,在四野部队的支援下,胜利解放了古老的汀州城。8月30日,得知长汀解放的父亲和王金标终于走出了甘蔗林,来到长汀城向游荣长复命。父亲主动请缨,申请回乡工作。被任命为濯田区兴隆村村长。父亲配合工作团开展土改运动,组织民兵参加剿匪战斗。1950年春,在参加三洲乡竹园头山区的剿匪战斗中,父亲奋勇争先,缴获了反动土匪的一支步枪。庆功会上,县长游荣长把一只精美的小藤箱作为奖品送给父亲作永久纪念,如今成了我们的传家宝。”

  患难之中见真情

  王锦标故居卧室中中,有一叠福建省苏维埃政府成立60周年纪念活动材料。1992年,年近八旬的王锦标作为唯一的特邀代表出席大会。王湘兹深情地说:“我陪同父亲参观省苏纪念馆时,父亲看着墙上的罗明照片,两眼含泪告诉罗明夫人谢小梅,当年错误批判所谓的‘罗明路线’。在火药味浓烈的大会上,省委代理罗明书记一直低头沉默,内心充满痛苦和无助。漫长的批判会结束后,大家陆续走出会场,年轻的父亲却停下脚步,拉住了罗明的衣角,郑重地把一支没有用过的铅笔送给敬爱的首长。此时无声胜有声,这份肝胆相照的战友之情,让年事已高的谢小梅老妈妈热泪盈眶,两位革命老人的手握得更紧了。”

  “‘四清’运动中,父亲曾被诬为‘反革命’。最后,工作组审查结论,认定父亲是早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因为有群众检举,把父亲的问题归为人民内部矛盾,希望父亲放下思想包袱,安心劳动生产。1967年春,公社干部带着上海警备区陈丕显专案组的两个外调军人来到家中。外调人员说:“你是陈丕显交代的历史证人,是陈丕显的战友、老乡,你揭发陈丕显就是立了一功。”父亲强忍怒火大声回答:‘陈丕显是个好同志、好干部,你们现在凭什么说他是混进革命队伍的,战争年代脑袋别在裤腰带上,日子是那么好混的吗!要我睁着眼睛说瞎话,我办不到!’那时候父亲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可是在维护战友政治生命的大是大非问题面前,他不畏权势、正直敢言、敢当风险,给子孙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王  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