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溧阳第一所红色学校——光华中学

2021/09/03

  在抗日烽火的1939年8月,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了具有光荣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的江苏溧阳第一所红色学校——光华中学。

  1984年由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开国上将叶飞为学校题写“光华中学”校名。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部部长、开国上将张爱萍在光华中学陈毅塑像落成时挥毫题词:“功业千秋,遗爱万代”八个遒劲大字。

  光华中学的历史就是一部传奇,1939年春,陆平东、方志强、陶阜匋遵照新四军一支队陈毅司令员的指示,与强苏生、周宗姬多次商谈组建进步群众组织“光华社”,“光华社”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当年7月,“光华社”被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江南行署”下令取缔解散。1939年7月,原“光华社”主要成员朱行厚、朱长柏、周宗姬、强苏生等决定另行开办中学,选择新昌蒋氏宗祠为校址。

  在开办这所学校的过程中,陈毅司令员对办学宗旨作出明确指示:“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积极宣传党的主张,揭露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罪行,要为新四军输送骨干力量”。在学校命名上,陈毅司令员认为“光华中学”这个名字很好,“光华、光华、光复中华”,很有政治意义。

  在陈司令的关心和支持下,光华中学地下党组织得到迅速发展,到1939年底,教师和学生党支部相继建立。房竹笙为党支部书记,吴忠华,陈德易先后为学生党支部书记。从此,“光华中学”的政治空气特别浓厚,教唱革命歌曲,散发抗日宣传单,为新四军培养输送了大批抗日人才,深得社会的支持和赞誉。

  但遭到国民党反动势力的忌恨,他们为达到搞垮“光华中学”的目的,百般阻挠和刁难学校,并在1942年10月的一个晚上,派伪江南行署政工总队的特务头子李乙飞带领挺进军一起包围“光华中学”,把周宗姬、房竹笙、方策等许多师生抓起来关押在敌人的牢里,整整关了9个月。1943年夏,经许闻天、强苏生等力保,周、房、方等恢复自由。

  为避免麻烦,周宗姬校长将学校搬入房氏宗祠。1944年冬,汪伪军一个连进驻新昌附近的后沿村,昼夜来搞扰乱,徐公普县长决定学校暂时停办。1945年12月1日,迁城复课,借溧城西门彭氏宗祠一部分房屋恢复初中部继续上课。1946年2月,学校迁入溧城古道巷陈夕坤宅为校址,增设高中部,直到1972年8月学校迁入溧城北门外凤凰墩桑地。

  2005年10月,光华中学初、高中分设,光华初级中学校区在溧城镇北河沿31号;光华高级中学校址在溧城镇昆仑南路216号。2019年8月,学校整体搬迁至溧城镇燕鸣路8号,现有高中班43个,在校学生2083人,教职工305人。学校占地面积86580平方米,建筑面积81163平方米,从建校时的初中发展到现在的江苏四星级高中、江苏省知名重点中学,全校上下精诚团结,担当使命,笃行“诚毅”校训,把中国革命史、新四军军史、光华中学校史与师生深化学习党史教育活动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学校围绕“红色基因代代传”,弘扬“铁军”精神的主题,修缮了“光华校史陈列馆”,在校园里增添了“诚毅”校训石。

  溧阳光华中学历经82年风雨淬炼,铸就了优质的教育品牌,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中科院院士、北大生命科学院教授翟中和,国务院学部委员、西安交大原校长史维祥,美国国际济丰股份有限公司原董事长谈智隽,安徽农大原校长沈和湘,中日友好医院原院长强瑞春都是光华校友,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溧阳市老促会溧城街道分会 蒋洪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