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不愧当年七里坪

红安县老区建设红色遗址遗迹保护现场推进会侧记

2024/07/01  浏览量:   作者:湖北省红安县老促会 丁胜权  来源:中国老区网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6月27日,红安县老促会组织各乡镇老促分会会长集中乘车到七里坪镇参观学习,推进红色遗址遗迹保护工作。

七里坪镇位于大别山南麓,鄂豫两省边际,是著名的黄麻起义策源地,红四方面军诞生地,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重建地,是郑位三、秦基伟、徐深吉等143位开国将领的故乡。现存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37处。被国家建设部、文化部授予“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宣部授予“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北省红色旅游名镇。

中巴车沿G230国道一路向北,远山含黛,路边禾苗翠绿,一望无垠,将军故居等红色标识不时映入眼帘,会长王旺松在车上介绍,熊家咀村打响了1927年九月暴动的第一枪,为黄麻起义准备了基干队伍,揭开了序幕。

熊家咀村是全县革命历史红色文化村,有共和国将军程儒珍同志故居,英雄树,兵工厂,红军被服厂,红军医院,鄂豫皖三省会址等。一行人来到姜家岗烈士陵园,村干部闵小玲讲解道,姜家岗红军烈士陵园是红安境内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重要的烈士墓群遗址,是红安县的爱国传统教育基地,安葬着73名红军烈士。八旬村民姜能山,从缕缕青丝到满头白发,60多年如一日义务守护红军烈士墓,并为无名烈士寻找亲人。先后被评为黄冈楷模、荆楚楷模、黄冈市优秀共产党员和第七届黄冈市道德模范等荣誉。在参观鄂豫皖红军医院第一分院,一张张照片、一件件实物,让人回到那艰苦的岁月,敬佩油然而生。

在檀树岗村红二十五军重建地纪念碑前,村党支部书记来鸿介绍:“1932年秋,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后,为集中红军力量,统一军事指挥,独立坚持根据地的武装斗争,11月29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檀树岗召开军事会议,重新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吴焕先任军长,王平章任政委,全军约7000人。11月30日,在这河滩召开大会,宣布新的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组成。”大家参观并合影留念。

在程维德村参观徐向前旧址,叶小珍讲解道:从黄麻起义到鄂豫边区武装割据后,程维德村成了苏区的中心地带。1929年6月,徐向前来到鄂豫皖苏区,担任红十一军三十一师副师长,当时,鄂豫皖特区正在各地扩红,特区政府在檀树岗程维德祠堂成立红军招募处,招募处的牌子就挂在祠堂的门口,祠堂的围墙上写着这样一幅标语:“世人要学张国英,她劝丈夫当红军”,张国英就是檀术岗附近的一位新婚妇女,她把丈夫送去参军打仗,在苏区传为佳话,当时有一首歌谣是这样唱的:早起开柴门,红日往上升。今天送郎当红军,小妹喜在心。我郎志气强,血气正方刚。参加红军多雄壮,实是好儿郎。作战上前线,特别要勇敢,向着敌人瞄准打,切莫心胆寒。统治要推翻,工农掌政权。革命成功再回转,夫妻再团圆。在苏维埃特区政府的号召下,人们纷纷向张国英学习,程维德村的青年纷纷报名参军,出现了妹送哥、妻送夫、娘送儿郎参加红军的动人场面。程绍祥、程绍山`程启学、程启联等人纷纷参加红军。村里的蓝桂珍大妈,把丈夫程启忠和儿子及四个兄弟都送到祠堂里的红军招募处,报名参加红军。据史料记载:从1929年秋到1931年7月,枟树岗红军招募处两次招兵达7000多人参军,而程维德一个村子就有100多人参加了红军,到解放后仅幸存7人。程训宣是程启光的妹妹,程启光是程氏五兄妹中的老大,他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徐向前手下的红三十一师特务队队长。在他的影响下,程氏五兄妹都参加了革命。程训宣的二哥程启宗,是程维德私塾的教书先生,他以此为掩护开展地下工作,发动群众同土豪劣绅作斗争,不幸于1928年9月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于程氏祠堂前面的河滩上,时年仅25岁。程训宣的三哥程启波,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曾任红四军警卫员,后任排长、连长,由于打仗勇猛,被任命为英山县独立团团长,后来在鄂豫皖苏区反“围剿”斗争中牺牲。程训宣的四哥程启东,也是中共党员,担任子云区五乡的苏维埃主席,他从事农运工作,积极组织农民武装,不幸在敌89师进剿时被捕,在狱中他坚贞不屈,最后敌人在黄安县城将他杀害,时年25岁。程训宣是五兄妹中的老幺,她在哥哥的影响下,参加革命,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程维德村的妇女会主任,,她带领妇女剪发放足,争取婚姻自主,是个大脚姑娘,她们还组织了送饭队、洗衣队,为红军做后勤工作,照顾伤病员,在枟树岗一带是叫得响的妇女主任。

徐向前在苏区除了打仗,还经常和当地的老百姓打成一片,深受群众的爱戴。徐向前丧偶多年,而苏区的环境又非常恶劣,需要有人照顾生活,在苏区政府主席曹学楷的牵线下,程训宣和徐向前结为夫妻。两人在自家的祠堂里举行了简单而又热闹的婚礼,洞房就设在前厅的厢房里。1931年底,张国焘来到鄂豫皖苏区后,大搞“肃反”,把鄂豫皖苏区的许多优秀将领和地方干部打成“改组派”、“第三党|”和“AB团”予以逮捕、杀害。1932年6月间,位于七里坪王锡九村的鄂豫皖特区保卫局将程训宣抓走了,与程训宣一同抓走的还有她的婶娘。程训宣被关押后,保卫局的人员对她用尽酷刑,威逼她承认是“改组派”,要她承认徐向前也是改组派,可程训宣至死也设有出卖自已的丈夫。张国焘没有得到她的囗供,就下全令将程训宣处死。

来到戴世英村鄂豫皖军事委员会旧址。村党支部书记郑胜萍介绍,戴世英村因戴世英湾而得名,湾名来源于始祖戴世英,为明初进士,官至指挥使,自明初洪武年间“江西填湖广”人口流动中迁徙红安。戴世英村有光荣的革命历史传统,为新中国建立作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1930年初,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正式形成。奉中共中央指示,组成中共鄂豫皖边特别区委会和红一军前敌委员会。同年秋,国民党政府开始发动了对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围剿”,11月,为粉碎敌第一次“围剿”,鄂豫皖边区紧急成立了鄂豫皖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由特委书记曾中生兼任,副主席蔡申熙、郑行瑞。军委下设经理处、彭杨军政学校。鄂豫皖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机关就设在我村戴氏祠堂内。军事委员会组建后,领导根据地军民连续粉碎了国民党的一、二次反革命“围剿”,1988年1月13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到杨李家村参观彭杨军政学校,村党支部书记方建新介绍:为纪念1929年8月在南京被国民党杀害的我党早期农民运动领袖彭湃和工人运动领袖杨殷烈士,各根据地成立了“彭杨政治军事学校”。鄂豫皖苏区是在不断反“围剿”中建立发展起来的。鄂豫皖苏区教育是革命的产物,是人民革命战争的一条重要战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马列主义教育的基本原理为指导,结合苏区实际、依靠工农群众,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创办和发展起来的,为了革命根据地生存发展,需要大批党政军各种类型的干部,因此创办了彭杨军政干部学校。彭杨军政干部学校在鄂豫皖苏区是级别最高、人数最多、学科门类最多、影响最大的干部学校,培养了大批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英勇善战的革命干部,对苏区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作用。

在观音阁村,缅怀了开国少将秦光远将军自费为55位战友烈士修建的纪念碑和烈士陵园,观看了秦光远将军家书的专题片。

随后,在观音阁村会议室,召开了县老区建设红色遗址遗迹保护现场推进会,县老促会副会长刘兴吾主持,七里坪镇党委副书记叶春风介绍七里坪镇红色和美乡村建设和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和老区宣传工作经验。县老促会会长王旺松作工作总结,一是深化认识,红色革命遗址遗迹是革命老区的历史见证,记录了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要传承好保护好,这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二是要大力进行革命老区精神的学习,武装头脑,振奋精神,努力工作;三是要多方筹措资金,全面做好红色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工作;四是要与乡村振兴相结合,以实际行动迎接9月份在红安召开的全省老区工作会议。

现场会行程满满,收获多多。

编辑:黄紫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