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关于五常市革命老区发展状况的调查报告

2022/04/12  浏览量:     来源:中国老区网

  抗日战争时期,具有光荣革命斗争传统的五常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凭借优越的地理条件,与抗日联军一起,为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共同奋战,给日伪政权以沉重打击,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1979年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认定五常市的沙河子、冲河、向阳、小山子四个镇为革命老区。目前,五常市的4个老区乡镇共有51个村、293个自然屯、30223户、85498人。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关心支持下,五常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革命老区开发建设快速发展,城乡面貌日新月异,老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已经走在了五常的前列。

  革命老区建设的主要成效

  一、基础设施相对完善。全市51个革命老区村,处于山区或半山区,现已全部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有70%以上的通村公路是水泥路,沙河子镇的13个村、52个自然屯,有39个自然屯内巷路都已改造成白色路面,公交客运班车可以开到每个村。近五年,51个行政村共改造危房1298户。电路标准化改造已全部完成。自来水安装也达到75%以上。通过垃圾分类,厕所改造,村屯整治,有机更新等措施,使五常革命老区的乡镇在环境卫生、村容村貌都有了极大的改善,像沙河子镇、向阳镇、冲河镇的许多老区村成为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

  二、公共服务设施日益丰富完善。随着五常市乡村振兴计划的不断推进,革命老区村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健全,革命老区人民也逐步享受到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如:幼儿园、托老所、日间照料室、农家书屋、休闲广场遍布51个行政村,公共体育健身设施日益增多,文体、科普、扶贫等公益志愿服务向革命老区延伸。

  三、组织建设不断强化。在2021年乡镇党委政府换届时,五常市委充分考虑全市四个老区乡镇班子年龄结构,确保四个老区乡镇领导中,都有一名35岁以下正科级领导主政,增强了老区乡镇工作活力。51个革命老区村基层组织健全,两委班子继承发扬了革命先辈讲党性、乐奉献的优良传统,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党组织战斗力强,在群众中有良好的威望。有相当一部分革命老区村在组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诸多方面都走在了全市的前列。如沙河子镇的北沙河子村、向阳镇的建国村、冲河镇的旭日村等都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先进典型。

  四、脱贫攻坚成效明显。绝大多数老区群众通过经商办企、务工创收、特色经济、多种经营等途径实现了脱贫致富,过上了小康生活。少部分贫困群众、孤残弱势群体通过最低生活保障、医保、专项救助等政策,“两不愁三保障”都已实现。四个老区乡镇在2019年就把460户贫困户、846人全部脱贫,圆满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老区村集体经济灭债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截止到2021年底,全市51个老区村有35个村有存款,部分村集体建立了特色产业,尤其近三年来四个老区乡镇都加强了新增耕地的管理,仅此一项,四个老区乡镇年可收入资金在1500万元以上,凡是新增耕地管理好的老区村,都有相对稳定的集体收入来源。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红色资源挖掘保护尚需加强。五常市红色资源非常丰富,散落着许多有教育意义的革命历史遗址和纪念设施。全市四个老区乡镇只有小山子镇建有一处烈士陵园,安葬了74名烈士,并在文化礼堂集中展示革命历史老物件,梳理汇编革命英雄事迹,较好地发挥了革命传统的传承、教育功能,每年清明节都有近万人来此扫墓祭祀。但在走访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一是革命老区的知晓度不高。一些老区村党员、干部表示,直到市老促会来调研才知道自己所在村是革命老区村,一些群众尤其是年轻人根本就不知道本村光荣的革命历史。二是革命历史的挖掘整理不够充分。随着时间的推移,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年代的老革命、老党员相继离世,了解当年革命历史、英雄事迹的人越来越少,况且到目前为止,大多数老区村还没有开展抢救挖掘革命历史工作,更没有形成文字材料,如再不整理就有革命历史失传的可能。三是革命遗址、文物保护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市级层面的革命英雄人物事迹宣传得到有效落实,如五常市内杏花山烈士陵园的落成,对宣传五常红色历史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散落在一些革命老区村的红色资源却缺乏有效的保护、修缮。尤其是随着农村、土地越来越珍贵,土地耕种时拱地头、展边越界,以及村屯改造过程中,一些有教育意义的革命文物场景没有得到较好的管理保护。如沙河子镇是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汪雅臣和第四军军长李延平战斗过和牺牲的地方,每人除了保留一块石碑纪念之外,再无其他任何宣传英雄痕迹。

  二、村级集体经济相对薄弱。老区村村干部反映最多的是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虽然通过近几年对软弱涣散的村两委班子进行了调配,但村集体经济薄弱现象尚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全市51个老区村有存款是35个,有债务的是16个,存款最多的老区村是沙河子镇达到10个,存款最高额度已突破100万元。有存款的老区村都是对新增耕地管理好的村。一是村集体收入方式单一。目前全市51个老区村都没有集体产业支撑,收入没有逐年增加的保障,所有的村集体收入就是靠收取新增耕地承包费一项。二是集体经济收入与基层组织承担管理任务不对称。当前,随着乡村振兴计划的快速推进,包括革命老区村在内的基层组织承担的社会管理任务日益繁重,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务管理、环境卫生整治等投入快速增长,多数老区村感到入不敷出,压力较大,如老区乡镇一个村书记说:近三年每年用于禁烧秸秆人工管护费用,每年一个村少则3万元,村型大、耕地多的村每年都在5万元以上。三是灭债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全市51个老区村在前几年的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集中抢修了一些道路、桥涵,从一个时期来看,确实对百姓出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由于国家对地方支持的资金有限,也给一些老区村背上了沉重的包袱,仅冲河、沙河子两个乡镇在以往修路、修桥等建设上,镇、村两级债务达1000余万元。

  三、革命老区认定面需进一步扩大。一是革命老区认定不够全面。五常市现有24个乡镇,仅有4个革命老区乡镇。在抗日战争时期,五常市的五常镇、山河镇、拉林镇、龙凤山镇、背荫河镇、八家子乡、二河乡等的人民都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一定的贡献,立下了汗马功劳,我市应组成专班,对上积极争取,把那些曾经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乡镇早日纳入革命老区行列。二是融合发展有待进一步推进。老区干部群众反映,行政村规模应进一步扩大,村屯撤并步伐应加快,尽早形成村集体经济相对独立,开发建设形成合力,把不足千人的村撤并,有利于管理,盘活土地资源,降低行政管理费用。三是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市政府近几年拨付下摆的“一事一议”村屯道路改造资金冲河、小山子得到偏少。在近两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项目上,小山子镇和向阳镇没有享受到这一政策支持。

  四、革命老区人口外流现象十分严重。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五常市四个老区常住人口为13万。第七次人口普查,四个老区人口分别为:沙河子镇18456人,向阳镇23086人,冲河镇22956人,小山子镇21000人,总计为85498人。仅向阳镇三个朝鲜族村,外流人口多达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几点建议

  一、有效开展红色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利用工作。(一)分层次开展革命历史的挖掘整理工作。市史志办、市老促会要进一步完善革命老区史;革命老区乡镇,老区村组织开展本辖区范围的革命史料的整理工作,形成文字、影像音响等资料,并把红色基因融入文化宣传阵地。(二)组织开展革命遗址、文物的保护、修缮工作。建议市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老区乡镇等部门组织开展革命遗址、文物的普查,登记造册并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对一些重点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修缮,进一步加大对红色资源的管护力度,对老区村旧址、红色战役实行分类保护,建成一批红色教育基地;加强烈士墓的管护工作,力争做到相对集中管理保护。(三)加大革命老区申报工作。把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过突出贡献的乡镇,而至今没有纳入革命老区范畴的乡镇进行统一集中梳理,积极向省和国家主管部门申报沟通,早日圆上老区乡镇村的梦想,享受国家对革命老区发展的优惠政策。

  二、加大革命老区宣传力度。(一)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充分利用革命纪念设施,加强对群众尤其是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工会、共青团、妇联、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教育等部门要经常组织干部职工、青年学生、社会组织走进革命老区。要组织形式多样的公益活动,向老区人民提供的公益服务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二)加大新闻媒体宣传力度。宣传部门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开设革命老区宣传专栏,加大革命老区宣传频次、覆盖面,提高革命老区的知晓度,增强老区人民的自豪感,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老区建设的良好氛围。(三)组织开展红色故事宣传。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乡贤、退休教师、志愿者、老区老革命后代等资源优势,组建市、乡红色故事宣讲团,培养一批革命老区村宣讲员,充分利用好农村文化站的宣传阵地。

  三、不断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一)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按照省和哈市老促会的部署,建议成员单位要深入开展老区行调研活动,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在扶持资金,技术普及等方面给予支持;发动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联系革命老区村,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帮助革命老区村发展壮大集体产业。(二)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充分挖掘老区红色资源,带动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如冲河境内的中国雪谷、黑龙江最高山峰大秃顶子的景色已经令国内外游客流连忘返。要把革命遗址、文物的保护开发利用与我市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助推老区第三产业发展。如沙河子镇双龙村是抗日联军第十军军长汪雅臣牺牲的地方,福太村是抗日联军第四军军长李延平牺牲的地方,龙江凤凰山国家四A级景区就坐落在沙河子镇境内,要充分利用旅游的优势,把抗联红色资源开发出来,弘扬出去。(三)大力发展能人经济。老区村集体经济发展较好的村,两委主要干部大多是年轻有为、市场经济意识较强的能人。在村两委换届过程中,要着力把讲政治、乐奉献、有经济头脑的能人推上乡村主要领导岗位。同时,还要把眼光放在从四个老区乡镇走出去,并且已在全国各地发展较好的企业家,宣传五常革命老区发展的优惠政策,致富不忘家乡,要拥有家乡的情怀,动员返乡创业拉动老区经济快速发展。

  四、以项目为抓手,促进革命老区可持续发展。(一)政府主导,统筹规划革命老区开发建设项目。结合全市乡村振兴计划,每年都要统筹安排一批革命老区村开发建设项目,重点是改善革命老区基础建设、培育特色产业、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抗日战争纪念设施等项目,着力增强老区“造血”功能。相关部门在建设资金安排上要继续向革命老区倾斜,深入推进老区道路交通、自来水改造、小城镇建设,土地整理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老区基础设施,要确保革命老区项目建设高质、安全、有序推进。(二)继续动员社会力量关心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挖掘社会资源,包括企业、社会组织、爱心人士在内的社会各界联系、支持革命老区,在人才、资金上助推老区发展建设,着力形成上下联动,社会互动,后进赶先进的发展局面。(三)积极向上争取老区建设专项资金。随着国家对革命老区重视程度的提高,国家每年都安排老区建设专项资金,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向上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老区乡镇快速发展。同时,要严格按照项目资金的管理办法,结合乡村振兴计划,统筹管理使用好老区专项资金,实实在在发挥好专项资金“四两拨千金”的作用。

  五、进一步加强党委政府对革命老区的重视和支持。(一)思想认识再提高。要进一步破除“革命老区等同于贫困地区”的片面认识,充分认识好做好革命老区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建议市委、市政府两年召开一次革命老区工作专题会议,研究推进全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二)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我市的革命老区村大部分处在山区,属于生态保护、饮用水源保护所在地,有的实行退耕还林,如沙河子境内哈尔滨市主城区饮用水源地磨盘山水库修建,波及到三岔河村整体搬迁移民,虽然给了一定补偿,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居民和村集体的收入。建议通过转移支付等途径建立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确保移民户长期的稳定收入和老区人民的收入不下降。(三)着力提高特殊人群保障水平。要继续加大对“三老”(农村老党员、抗联人员、支前人员)等人员的关怀力度;要切实做好老区困难群众的民生保障工作,尤其要做好因病返贫等群体的救助工作,确保所有老区人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四)搞好并村合屯规划工作。针对革命老区人口外流现象严重这一现实问题,我们市里有关部门要引起高度重视,要提前规划,一个自然屯居民宅基地加上庭院,至少在5万平方米,大的自然屯可能都得超过10万平方米,作为日渐珍贵的土地资源,长期在那里闲置,国家不可能不考虑,并村合屯、发展中心村中心屯是大势所趋,要提前谋划,按照国家政策适时启动。(五)进一步充分发挥老促会的作用。继续加强对革命老区促进会的保障力度;鼓励革命老区促进会走出去学习交流,取长补短;全力支持深入老区一线与群众开展调研,与老区人民面对面座谈,真实了解到老区人民所想所盼。

  (五常市老促会 赵杰 王景斌 张雪峰)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