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场地联动促发展 共融共建共振兴

——关于盐城全市推动地方和农场联动发展工作的调研

2021/12/29  浏览量:   作者:盐城市老促会  来源:中国老区网

  2021年10月以来,江苏省盐城市老促会根据市领导要求和老促会工作职能,先后至大丰、射阳、滨海、响水、东台等地,深入上海农场和大中、方强、新洋、临海、淮海、滨淮、黄海、新曹、弶港等国有农场及周边乡镇,采取现场观摩与座谈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对去年5月市政府召开的“推动地方与农场联动发展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收获很多,启发很深,充分认识到场地联动发展工作是助推全市农业农村加速现代化,实现场地共融共建共兴的重要举措,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一、场地联动发展工作的进展和成效

  1.地方高度重视,农场积极响应。市政府去年场地联动工作会议之后,市领导持续抓落实并于今年六月召开了工作推进会,农业农村部门认真牵头精心组织,相关部门主动履职积极配合。沿海五县(市、区)迅速传达贯彻落实市会精神,联系本地实际出台工作意见,普遍建立地方与农场高效协调机制,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响水县两任书记六次到黄海农场调研会商。大丰区紧扣接轨“大上海”,高质量建设“北上海”定位,全面构建区场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东台市注重高层统筹对接,主要领导亲自谋划部署,多次带队与省农垦和沿海集团等对接,共同推进合作项目落地。滨海和响水县统筹黄海高新区、黄河故道、淮河经济带建设,加强顶层设计,整合场地资源,拓宽共建领域,扩大共建规模,提升共建水平。射阳县采取“一场一策”办法,深入谋划场地联动工作。各驻盐农场主管单位对场地联动工作都很重视,省农垦集团魏红军书记来盐召开所属八大农场专题会议,要求把盐城作为“再建一个新农垦”的主阵地;省司法厅专门在方强农场召开了场地联动发展会议,与盐城法律服务中心、大丰和亭湖区政府、扬大、极飞集团和盐城农科院落实了五大合作项目;上海光明集团、省沿海集团也都落实了深化场地联动发展的具体举措。场地联动得到了各沪属、省属驻盐农场的积极响应,纷纷采取了与地方共融共建共兴的实际行动。

  2.农业产业联动发展取得新进展。(1)共建农业园区和基地取得新进展。大丰区与上海农场共建10万亩优质稻米、5000亩早酥梨、2万亩健康水产等十大品牌基地,建成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11个,努力打造上海域外最大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苏垦农发公司与银宝集团在射阳盐场共建1.8万亩规模化种植、智慧农场,由临海农场经营管理,探索可复制的“农垦模式”。滨海县依托滨淮农场规划建设20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区。响水县和黄海农场合作共建10万亩现代农业园区,与农场加工、储藏等产业链对接。大中农场和市农科院合作建设种子示范基地和省现代农业示范推广基地。(2)共建农产品加工储藏项目取得新进展。大丰区与光明食品集团落实农产品加工“一园一厨五基地”项目,推动上海农场向大丰全域辐射,包括光明食品产业园、中央厨房及净菜加工配送基地、1000万羽蛋禽养殖及深加工基地、粮食储备加工基地、进口牛羊肉及深加工基地等7个项目,计划总投资100亿元。方强农场建成日产300吨的大米加工线,与大丰区三龙镇合作建立绿色食品种植基地,为当地农户提供粮食烘干服务,协调争取国储粮指标收储粮食。东台市与弶港农场共建银河食品二期工程、与金东台农场共建粮食烘干仓储等项目,提升沿海蔬菜冷链保鲜、粮食烘干仓储能力。省沿海集团在大丰开辟农产品加工、贮藏、流通产业基地,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射阳县支持临海农场米业仓储、江苏农垦智慧农业园一期等项目用地挂牌出让,保证顺利建设。(3)共建高效设施农业基地取得新进展。不少农场高效设施农业稳定在总面积的五分之一左右,为农民创业提供了优质土地资源。新曹、弶港农场每年发包种植大棚西瓜3万多亩,成为东台西瓜主产区;大中农场西甜瓜每亩年租金高达四千元,农民务工收入三千元,创业农民亩利润万元左右。各农场利用河堤、路边等闲置资源,积极发展苗木产业,既促进了美丽田园建设,又增加了农场收入。临海农场海棠和紫薇、滨淮农场楸树、新曹农场樱花、弶港等农场中山杉等新树种都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苗木供应基地。(4)共建种业基地取得新进展。农场种子基地规模不断扩大,良繁水平持续提高,供给了全市一半左右的稻麦良种。(5)共建共享农产品品牌取得新进展。东台与各农场共建共享“东台西瓜”、“弶农西瓜”、“东台大粮仓”品牌;射阳与淮海、新洋、临海等农场共建“射阳大米”品牌;大丰场地共享“大丰仓”、恒北早酥梨、丰收大地小番茄等首批6款品牌;滨海将农场优质农产品纳入区域公共品牌“滨鲜四海”统一管理;响水将黄海农场大米等农产品纳入“响誉味来”品牌一揽子打造,统一包装,提高了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3.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一体建设。各大农场特别是新曹、大中、上海、方强、临海等农场,在铁路、高速、国道、省道等建设中,顾全大局,提供了大量土地。滨淮农场支持疏港铁路、滨淮高速、S328延伸等重点工程建设,推动公共交通扩面。市政府会议之后,各地进一步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上发力,东台将农场区域内基础设施纳入地方统一规划,同步实施,畅通路网、管网、水网、电网。大丰坚持区场交通、供水、燃气等基础设施一体布局、一体建设。射阳为新洋农场新建了直达县城的等级公路,并规划建设临海农场与县城直达公路。响水统筹推进黄海农场和大有镇集镇建设,以“两纵三横”为重点,全面实施主干道黑色化、绿化、亮化、美化“四化”提升工程。

  4.社会职能有效承接。全市已基本完成场办社会事业剥离,学校、医院、环保设施以及退休职工人事管理等均已移交地方。大丰草庙镇建立大中农场仙鹤社区居委会,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滨淮农场建立了高水平社区服务中心。射阳县境内的淮海、新洋、临海等农场退休人员档案、党组织关系转接、管理服务职能全部移交到位。新曹农场将幼儿园资产回收后移交地方,东台教育局又投入200万元维修改造,使农场职工子女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响水将黄海农场的教育、卫生事业纳入全县统一规划,并决定在黄海农场建设新的区域中心卫生院。

  二、场地联动发展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一年多来场地联动发展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但对照市政府《关于推动地方和农场联动发展的意见》和市领导要求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突出表现在对场地联动重要性认识不高,现实性、具体性、局部性工作抓得比较多,而长远性、系统性、综合性、大规模、高水平的联动抓得还不深不实。概括所到农场反映的具体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详情请见十个农场建议意见汇总表):

  一是地方乡村振兴等规划与农场融合不紧。一些地方未充分体现场地融合发展和对全域、全要素、全过程整体管控要求,对农场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集镇开发边界、土地空间利用等未完全纳入所在地总体规划,事前沟通和指导农场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不够,预留发展空间不足。农场拥有独特的红色军垦文化、丰富的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资源,但开发利用接不上蓬勃发展的乡村农旅规划,亟待与地方旅游体系相衔接。

  二是现代农业深度合作力度不大。农场具有现代农业规模化、标准化、机械化、产业化、集团化等综合优势,但未能在助推盐城现代农业发展上充分发挥。农场与县镇村整体合作共建大规模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农技农资社会化服务等方面动作不大。黄海农场已在宿迁市集中流转经营5.3万亩土地建设现代农业基地;苏垦农发公司组织驻盐农场已与苏州市共建苏州苏垦公司,打造30万亩现代农业全产业链一体化公司。这样的大规模合作在盐城一个也没有,这种“红杏出墙”现象值得深思。

  三是农场所在地集镇建设水平不高。多数农场集镇建设普遍落后于乡镇和社区,特别是部分农场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职工棚户区低矮老旧,与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房改造后新农村形成鲜明差距。农场大多分布在沿海旅游观光景区和路线附近,其场容场貌与全域旅游要求很不相称。

  四是农场应享受的优惠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农场内部土地整理、工矿废弃地复垦等形成的占补平衡指标收益,未完全享受与地方同等的出让金返还政策,有的没有及时足额兑现。新曹、弶港等农场反映基本农田保护率过高,导致农业设施等投资项目建设缺少用地空间。农场在惠农补贴、申报涉农项目、争取涉农专项资金等方面缺乏地方支持。涉农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对农场没有全覆盖。农场危旧房未全部纳入属地棚户区改造并享受相关费用减免、经济适用房、公租房等优惠政策。林业和苗木已成为各大农场的重要产业,目前,林地承包已到期,但砍伐审批难。农场希望参照国有林场政策,对国有农场的林木不进入平台交易,实行垦区内有序采伐更新。农场办社会职能实行“授权委托、购买服务”改革后,服务费用不足,社区管理、稳岗补贴、网格化管理等费用得不到基本保障。方强等农场为沿海生态保护作出了贡献,但其鸟(兽)害损失未得到相应补偿。

  五是医疗保险超比例缴费增加了农场负担。农场加入所在地职工医保体系时,规定每3个在职职工可免费带1个退休人员进入医保体系,多余退休人员要缴纳超比例医疗保险费。目前农场退休人员多而新增职工少,超比例退休人员医保费加重了农场负担。农场认为其职工在职时作为参保对象已经缴费,退休后又作为超比例人员是重复缴费,建议按(苏国资〔2018〕21号)文件“逐步将国有农场缴纳的超比例退休人员医疗保险费转为由县级以上财政补贴”精神,取消超比例退休人员医保费。

  另一方面,有的农场对场地联动积极性不高,主动融入盐城发展的担当意识不强,甚至舍近求远;全市场地合作项目不多,尤其是大项目寥寥无几,实施进度不快;有的对社会事业移交积极,对承担责任义务消极;有的绿色共享理念不强,对农场区域人居环境整治、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骨干河道管理、水质监测、养殖废弃物排放等监管不到位。

  三、关于深入推进场地联动发展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农场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农场众多是盐城重要的市情特点之一。全市有1家沪属、14家省属农场,其总面积达197万多亩地,另外还有9家市属、45家县级农场。我市应充分利用平原农业、区位优越、农场众多等独特优势,跳出传统小农思维和模式,走富有盐城特色的“以大图强”的新型农场式现代农业振兴之路。

  (一)充分发挥国有农场现代农业产业化优势,推动盐城农业农村走“以大图强”之路,打造“新型农场化”样板

  “新型农场”是以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为前提、农民为主体、国有农场(企业)为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市场决定要素配置的农业新模式、新业态。这种模式政治担当强烈,体制机制成熟,经济实力雄厚,技术管理先进,履约信用可靠,具有强大优势和生命力。

  1.统筹农村与农场发展规划布局。站在新的百年起点,当代盐城人应与时俱进,以前瞻眼光,擎画经得起历史检验的盐阜大地农业农村现代化长远蓝图。应以大型河流为界进行流域规划,聚焦发展大农场远景,按照“农民集中居住社区化,农田高标准建设数字化,农业规模经营产业化,农村美丽田园现代化”目标和程序规划建设。坚持规划布局全覆盖,将农场纳入所在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对接好江苏沿海发展、长三角一体化、淮河流域发展、黄河故道发展、黄海高新区建设、弶港康养基地等重大战略规划,统筹考虑国有农场发展定位,纳入所在地总体规划,实行场水田林路,工商运建服综合规划,协调发展。

  2.加大高标准农田整体推进力度。盐城历史上有三大工程福泽后代,影响深远:一千年前范仲淹修筑“范公堤”使农灶两受其利;一百年前张謇学习西方推行2300万亩“废灶兴垦”开启现代农业先河;七十年前毛主席命令大规模军垦使现代农业有了现实样板。继续实施市政府去年提出的“4年5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加快实现全市所有农田达标。以先进农场为“参照系”和“样板田”,实行高标准农田整镇整村区域化整体综合推进,不搞天女散花小打小闹。应借鉴现代城市建设成功经验,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建设高标准一次到位,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近年来智能农业在农场竞相发展,导航耕种、无人机喷药施肥已大面积推广,大中农场“一个中心六个子系统”,上海农场一人万亩“慧种田”,滨淮、临海、新曹、淮海等农场智能灌排等,亮点纷呈,未来已来。我市要适应现代智能农业快速发展趋势,把农业智能化和农场化作为加速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两大引擎,重视农业新基建。盐城大数据产业发达,建议整合资源建立盐城农业大数据中心和智能农业研究院,努力打造全国智能农业高地。

  3.唱好场县(场镇)联动“三步曲”。按照积极探索,有序推进原则,严格依照《农村土地承包法》,严守“四个不得”底线,采取业已成熟的租赁、入股、合伙等模式,逐步扩大场地联动规模,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力、劳动生产力和农业竞争力。第一步,用三年左右时间整体推进重点农场与邻近镇(社区)合作,共建各十万亩左右现代农业示范区,探索路径,积累经验,全市总规模100万亩左右;第二步,用五年左右时间组织重点农场与沿海5县(市、区)挂钩,在全域联动建设基础上,实现串场河以东农场式建设和发展,总规模500万亩左右;第三步,用十年左右时间组织重点农场与9个县(市、区)全面合作,逐步扩大合作共建范围。我市银宝大地禾农业公司把商业连锁模式移植到现代农业上,建立了以总公司为平台、分场为模块,实行“一体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智能化”合伙连锁经营,开创了合伙连锁农业新模式、新业态,在短短两年之内建设了28个分场,总面积20万亩,具有体制机制创新性、可行性,应予大力扶持。

  (二)充分发挥盐城农业农村综合优势,努力实现农场资源价值最大化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让各种要素连起来。继续加快完成农场电网改造、光电风电并网、自来水管道改造、天然气管道改造、污水处理中心、道路完善提升和农场公交班车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农场“断头路”、“断头河”等问题。

  二是实施“国有农场现代特色小镇建设工程”,让农场面貌美起来。按“一场一特色”原则,积极推进富有农场特色、留得住乡愁的集镇规划和建设,也可像黄海农场与大有镇那样一体建设。高度重视改善农场职工住房条件,将农场职工危房纳入属地棚户区改造,争取国家和省各项棚改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在实施棚户区改造安置时,应结合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和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科学合理确定安置房布局,对进城入镇后符合当地经济适用房和公租房保障条件的农场职工,应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农场周边的中心村规划应尽量向农场小镇集中。

  三是支持农场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建设,让农场的龙头带动作用强起来。农场有不少闲置工业厂房和土地,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宝贵资源,立足盐城乃至区域性农产品加工发展需求,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储藏、物流)集中区,加长我市农产品加工短板,更好发挥龙头引领作用。对获评国家、省、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园区)的应享受所在地奖励政策。鼓励推进农场接轨大上海、深耕长三角,建立冷链系统、配送中心、直销窗口。学习借鉴“五常大米”经验,加大“射阳大米”、“东台西瓜”等驰名区域公用品牌共建共用力度。

  四是统筹安排公共服务资源,让农场员工的幸福指数高起来。着力解决农场员工急难愁盼,坚持将农场区域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纳入当地整体布局,统一规划、统筹安排、同步推进。探索推动城镇优质学校和农场组建教育集团,共享优质教育资源。优化调整医疗卫生布局,推动农场医院纳入地方统一管理,增加投入改扩建医疗业务用房,全面提升农场医疗保障水平。

  五是加大综合整治利用力度,让农场土地资源价值大起来。农场可整理的土地、晒场、住宅、工业、学校等公益建设用地资源丰富,应在维护合法权益、不改变土地用途、不破坏生态环境等前提下,支持农场开展国土全域综合整治,强化政策支持,鼓励农场继续搞好农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棚户区改造、原有分场及大队部用地复垦、工业用地和公益性用地调整,在服从总体规划管理、优先安排本场发展基础上,支持地方主体经济发展。

  (三)健全共建协调机制,提升联动发展一体化水平

  一是建立定期高效协调沟通机制。市、县、镇都应建立地方与农场联动发展协调沟通制度,进一步明确挂帅领导、牵头部门、职能部门和工作机制。大丰区围绕“区场一体化,双方领导互相挂职”和响水县建立县长每季、分管县长每月、镇长每周会办场地联动工作的做法值得各地借鉴。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认真贯彻落实并逐步完善市政府《关于推动地方和农场联动发展的意见》,结合各地实际制定具体政策,确保政策集成和带动效应得到充分发挥。

  三是部门主动作为。各相关部门应把农场作为重要服务对象,开展“服务农场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年”活动,对场地合作项目建立“绿色通道”,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要引导各方力量和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农场”建设,开创场地合作共赢新局面。

  我市各级老促会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和工作职能,围绕促进场地加强沟通,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创造了“场地共建”这一具有鲜明特色的工作品牌并长期坚持。去年市政府提出了“场地联动”的新课题,内涵更深刻,工作更广泛,任务更光荣。盐城市老促会将继续当好农场与地方之间的“信使”和“纽带”,为促进全市农业农村早日现代化再作新贡献。

  (盐城市老促会)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