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02 浏览量:
地处高淳西部圩区的砖墙镇木樨村,近年借助强农富农惠农政策支持和省市区帮扶,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兴办民生实事,促进了现有资源优势提升、挖掘和特色产业发展,加速了村民人居环境改善、村办公益事业发展及脱贫攻坚,使集体变强、村民变富、环境变靓。去年村级集体经济年稳定性收入达135万元、年经营性收入达66万多元、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18200多元,分别比2012年增长60 %、50% 、21%;8个自然村村貌发生新变,其中木樨自然村已成省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示范村、市水美乡村, “梦里水乡”成了一道亮丽风景。
一、产业提升,特色富民
木樨村濒临于固城湖、水阳江。土地肥沃、资源丰富。以往这里有过江南“渔米之乡”美称,但由于传统农业结构单一,农业耕作方式落后,经营机制不够灵活,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本世纪初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环境治理和资源优化,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种养模式逐步完善,绿色、安全、高效农业发展加速,螃蟹等特种水产养殖持续崛起,农业资源优势进一步显现,农民增收路径进一步拓展。其一,结合乡村环境整治,近年对村集体300多亩沟叉水面进行先期整治,经过深度清淤、生态修复、污水治理,使水源渐渐变清、堤防逐步变绿、养殖水域不断加深,生态养殖效益提升、潜力得到挖掘。经过整治的沟叉水面,仅发包租金收入就比原来翻了二番,年亩均收入达到1100元。其二,利用农业专项资金,整理废地荒水,将先后复垦的100多亩土地部分返回村组与村民,部分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发展水产养殖和蔬菜种植,既增加了村民收入,也壮大了村、组经济实力。去年市经信局挂村帮扶,帮助复垦土地种植的40多亩水生蔬菜和大棚蔬菜,在一次性增加10多万元村民土地租金收入的同时,又增加了经营与打工者的收入,村集体当年也增加收益5万元。其三,根据养殖实践和市场需求,采取“蟹、鱼、虾”套养和立体放养,适当增加塘口水草、螺蛳饵料与增氧设施等措施,引导村民在养殖模式、管理方式上进行调整,促进了农业水源净化、农业品质提升、农业产出效益的增加。同时,依托良好交通条件和互联网载体,扶持农户新建电商平台,促进产销直接对接,加速了水产养殖的规模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产出效益和村民收益有了同步提速。该村目前仅在本区域发展水产养殖5000多亩,年亩均收入一般达到2600元-3000元,高的有的亩均年收入超5000元,也有的亩均年收入超万元。村民盛幸福,2013年返乡创业,开始养殖螃蟹,去年投入100多万元,改养了近40亩水蛭,亩均年收入超过万元,预计三年收回投资。还带动了周边村民打工,其中常年打工的2位姐姐,每年实现的收入达到2-3万元。村民芮保根,由他和老伴养殖的20多亩特种螃蟹,去年亩均收入也达到5000元,年总收入达10万元。该村目前已有70%的农户依靠水产养殖实现了增收。
二、打造环境,彰显生机
近年,该村借助圩区西部干道贯通、固城湖大桥至水碧桥永成路改造与提档升级,一方面加快了村庄环境整治,推动了重点村美丽乡村建设。自2014年以来,先后投入700多万元,重点对木樨自然村实施了环境整治。通过这次村庄环境打造,生态得到修复,特别是通过河道清理,新建排污及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拓展和硬化村内道路,栽种近万株桂花、紫薇等花卉树木,实行墙面出新,新建凉亭、牌坊和戏台、并将村规民约、村民自治及公民道德准则等绘制上墙,使原本村庄依水而建、村民伴水而居的木樨,在蓝天、白云、清水掩映下,更显娇娆。另一方面结合提升村级能力建设和周边环境打造,新建了面积达800平方米的社区服务中心,为村“两委”提供了集中办公用房,也为村民、党员活动的开展和集中为民办事提供了阵地。同时,对木樨自然村村后长达2.4公里的村道实施改造和新建,在全村形成了环村路,水美乡村对外影响力不断提升。近期还对芮家自然村长达200米的村口河道进行了清淤,在河道两侧浇注了水泥护堤,垒砌了块石台阶,在村前修建了水泥道路,扩大了村庄绿化,美化了村庄环境,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
三、关注民生,真情温暖
近年,针对村民反映的突出民生问题,重点重视和加强了环境整治中存在的难题及扶贫济困、村办公益事业建设。一是注意倾听呼声,善排民忧。根据党员干部大走访、村民集中反映的突出问题,上半年重点对水美乡村木樨村口一处原设施条件较差的公厕,进行改建和提档升级,使其外观更美,也使其厕内更加干净、整洁,卫生条件得到改善,周边环境得到改观。下半年,对村内一处面积达500平方米、数十年没有清理的庙基塘,通过清淤、垒墙、砌栏、建亭、移房,进行了彻底根治和重新打造,使其貌变新、其水变清,其境变美,多年的“臭水塘”变成了小风景。二是注意助农增收,减少贫困。除政策兜底,该村对低收入农户特别是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重点通过腾出公益岗位,为其拓展增收渠道。仅该村使用的17名保洁员,90%来自低收入农户,人均年收入达到一万多元。贫困村民王生焕,全家3口,2人患病,自身体质又不强,村上安排他进入保洁员队伍打工,加上其他扶持,很快实现了脱贫。目前该村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53户、73人,已有30%实现脱贫。三是注意建设公益事业,为民解难。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近年新建了面积达200多平方米的村卫生医疗服务室,并配套了相关医疗设施、选配了2名乡村医生,乡村卫生医疗条件逐步提升;先后投入100多万元新建4-5个停车场,逐步满足了村民停车需求;同时利用和改造学校闲置用房,为6位孤寡老人集中新建了老年公寓,改善了其住房条件;通过新建老年活动中心和村民休闲广场,更为村民休闲和健身活动提供了重要场所。目前村民中存在的看病难、停车难、住房难等民生问题逐步缓解,幸福指数不断提升,乡村更具魅力。
(南京市高淳区老促会:李云 功保 孝斌 春火)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