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广安市抓好“三个统筹”保障脱贫攻坚实效

2017/09/01  浏览量:     

  2017年以来,广安市全面落实脱贫攻坚“春季攻势”“夏季战役”工作部署,着力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同脱贫攻坚一体化推进,切实保障了脱贫攻坚工作实效。

  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立足现代农业发展,牢固树立“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充分发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引领作用,继续巩固和扩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成果,整合产业链、共享价值链,新业态、新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和促进农民增收。基地建设呈现集群化。全市建成“五大带状优质稻基地”100万亩,“八大柑桔产业带”48万亩,“五大优质菜区”42万亩,梨子、葡萄、花椒、核桃等特色产业基地15万亩,建成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224个,现代渔业基地390个。产业发展突出绿色化。全市产业基地先进技术实现全覆盖,循环农业面积达到21万亩,生态养殖鸡鸭达到860万只,牧草和饲料作物种植面达到76万亩。建立生态农业循环经济示范片24个。产品质量注重安全化。市、县、乡、村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初步形成,全市已有46个种植企业开展了农产品追溯试点,生猪质量安全追溯已全面实现。全市创建无公害农产品184个、绿色食品37个、有机食品4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2个,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面积占粮食总面积的80%以上,粮食优良品种覆盖率达91%。市场营销模式品牌化。全市累计注册农产品商标2000余个,其中创建知名商标91个、著名商标17个、驰名商标4个。定位“伟人故里、绿色生态”的伟人故里广安优质农产品“华蓥山”公用品牌已成功创建并得到大力宣传,目前使用“华蓥山”公用品牌的广安优质农产品生产企业达到118家。

  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推进生态保护、生态资源利用和流域污染治理建设,筑牢贫困地区持续发展的生态本底。按照“增绿增收相结合,绿山富民建小康”的思路,大力推进实施生态林网、特色产业、美丽乡村建设,通过人工造林、封育管护等措施,增加森林面积,拓展绿色空间。2017年上半年,完成乡村造林增绿工程7.09万亩。立足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总目标,积极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已建成以花椒、核桃、油樟为主的特色林业生态产业基地30万亩,涉及163个贫困村,农民人均增收882元。全面建立河长制组织领导体系,建立起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组织体系,确保各类水体水质全面改善和稳定达标。扎实开展“洁净水”行动,坚持把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作为污水治理的重点工程来抓,大力促进城乡水环境改善,全市累计建成城乡污水处理厂(站)162座。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过程中,村落布局、村庄规划、民居设计突出地域风貌和民族特色,坚持“建改保”相结合,注重“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体现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乡风美和生活美。按照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整治农村生活垃圾乱扔、乱倒、乱堆为重点的环境突出问题,同步推广秸秆综合利用,全市93%的行政村已建立“户定点、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垃圾处理体系。

  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全市按照以确保农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为中心任务,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实现了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新突破。适时借助全域规划、整村推进、临界户帮扶等新方式不断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农村住房建设方面,加快农村危房全面调查进度,核实核准底数,锁定贫困户对象,今年以来,农村危房改造开工4023户,完工2485户。易地扶贫搬迁住房开工建设5598套,开工率100%,建成住房5598套,建成率100%。教育扶贫方面,全面落实中省教育扶贫政策,实现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格局,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优先并可重复享受各类国家资助政策,资助面达100%。医疗卫生事业方面,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免收一般诊疗费5.01万人次33.71万元、院内会诊费2330余人次2.56万元。巩固完善分级诊疗和“先诊疗,后结算”制度,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农村居民新型合作医疗的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部门按照统筹地最低档次缴费标准给予全额代缴。基本社会服务方面,巩固农村低保和扶贫“两线合一”成果,农村低保保障标准提高至3360元/人•年,超过全省3300元/人•年的农村低保低限水平和国定扶贫线。累计为4.53万名农村低保兜底对象发放低保金5707.8万元,月人均补助水平达180.1元。

  (供稿:市扶贫移民局项目科:李广文 高银岭)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