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老区罗坑镇发展茶叶特色产业的调查报告

2017/06/15  浏览量:     

  罗坑镇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西南部,是红色革命老区镇。全镇现有土地面积218平方公里,总人口10900人,其中瑶族人口1241人。现有5个行政村、1个社区居委会,共99个自然村,其中48个是老区村。

  最近,根据省老促会《关于开展<发展特色产业,促进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专题调研的通知》的精神,曲江区老促会会同市老促会组成联合调查组深入到罗坑镇进行了特色产业的专题调研。通过座谈、走访和实地考察,广泛地同镇村干部、企业经营者、茶农接触,了解到近6年来,罗坑镇党委、政府为改变老区的贫困面貌,大胆解放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利用本地生态资源优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带动、农户参与”的原则,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目前,全镇有人工种植茶园面积7800多亩,茶叶龙头企业3家,小型茶叶加工厂22家,主要从事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的有3600多人,占全镇总人口三分之一以上。2016年生产茶叶270吨,总产值9780多万元,茶农人均收入1.6万元,有效带动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特色产业实现了生产有基地、加工有企业、产品有品牌、营销有渠道、组织有协会,走出了一条特色鲜明、效益显著、优势明显的发展特色产业的好路子。

  一、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导特色产业定向发展。一是确定特色产业的发展方向。罗坑镇党委政府认为发展特色产业是扶持老区脱贫致富的必由之路。为此,罗坑镇党委政府在综合考虑本地气候、土壤等地理环境,种植传统、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深入调研,充分听取广大干部群众的意见,总结了过去发展产业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后,最终选定了具有增收长效的茶叶作为特色产业发展的方向,并通过镇党代会、人代会确立了“生态立镇、产业富镇”的发展战略。二是制定产业发展规划。2012年编制了《罗坑镇茶叶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6)》。规划明确了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原则和目标,提出了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高标准建设茶叶生产基地,大力实施精品名牌战略等一系列促进产业发展的针对性措施。三是招商引资。自2011年起,罗坑镇通过招商引资,先后成立了广东雪花岩茶业有限公司、韶关市曲江罗坑猴采红茶业有限公司等3家茶叶专业生产企业,并通过优化发展环境等一系列措施使其在罗坑生根、开花、结果。这些龙头企业充分发挥了带动和辐射作用,加快了全镇特色产业的发展。四是注重人才引进。为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和引进茶业方面的技术和管理人才,罗坑镇党委政府通过各种渠道广泛动员本籍外出经营的能人回乡创业,鼓励他们为建设家乡和发展特色产业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涌现出以雪花岩公司副总经理赖国清、罗坑茶叶协会会长何放平为代表的近10名企业家,以及一批充满朝气的年轻人回乡创业的典型。五是成立了行业协会。为协调企业、政府和茶农之间的关系,在罗坑镇党委政府的主导下,于2014年成立了罗坑镇茶叶行业协会。该协会成立近三年来,化解了许多矛盾,在提高茶农素质、提高小茶厂生产管理水平以及茶叶产品推介销售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充分发挥了协调、服务和监督作用,促进了罗坑茶业的有序发展,成为了镇党委政府发展特色产业的参谋和助手。六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在镇党委政府的主导下,2014年开展了“广东十大茶乡”巡礼系列活动;2014-2016年连续举办了三届茶文化节,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使得罗坑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二)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推动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罗坑镇大力培育和扶持茶叶龙头企业发展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成功打造了雪花岩公司、猴采红公司等3家龙头企业。通过龙头企业特别是雪花岩公司的带动作用,罗坑茶叶产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一是显著提高了茶农收入。在龙头企业成立之前,罗坑镇只产绿茶,且茶叶产业不成规模、无品牌、价格低。在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规模效应的带动下,罗坑茶叶生产实现了转型发展,现在不仅生产铁观音等绿茶而且生产杏仁香等系列红茶,有效地拉动了茶叶价格的增长,提高了茶农的收入。茶青收购价格由几年前的每斤2.5元提高到现在的每斤15-18元,比之前翻了几倍。特别是野生茶青的收购价格更高,达到每斤150元。瑶族村委会的邵氏兄弟在采茶季节平均每天收入4000多元,一个月就有6万元左右的收入。在茶叶产业的带动下,全镇90%的农户都住上了楼房,不少人还在市区买了商品房。老区人民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二是促使茶叶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因为茶叶产业的发展壮大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现在,不仅废弃的老茶园重获生机,而且茶农还不断扩大茶园面积。2010至2016年间,全镇人工种植茶园面积从原来的几百亩扩大到现在的7800多亩,同全镇水田面积相当,实现了农业种植结构的有效调整。三是带动了小型茶叶加工厂的快速发展。随着茶农种植规模的扩大和收入的增加,他们不满足于只卖茶青,也想通过对茶叶进行深加工来提高其产值,特别是在龙头企业学过茶叶加工技术的茶农,不少人从企业出来后自立门户搞茶叶加工。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罗坑的小型茶叶加工厂由原来的两三家发展到现在的22家。仅瑶族村委会的小型茶业加工厂就有8家,其中3家还通过了qs认证,生产实现了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中心坝村委的沈世贤,通过办茶叶加工厂,实现了茶叶的自产自销,年产值上百万元。四是提高了全镇的茶叶种植技术水平。龙头企业每年定期邀请市农业局、华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对合作农户进行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为全镇茶叶种植新技术的普及作出了重要贡献。五是本地劳动力实现了就地转移。茶叶采摘时节,本镇劳动力供不应求,本地有劳动能力的人,上至七十多岁的耄耋老人,下至十几岁的少年,几乎都会上山采茶,没有一个闲人。另外,随着茶叶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不少原在外务工的本地青壮年劳动力也回乡从事茶叶的种植和生产。

  (三)充分发挥质量标准的引领作用,助力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近几年,罗坑镇通过大力推广茶叶标准化种植和加工技术操作规程,保证了罗坑茶稳定的品质,打响了罗坑茶的品牌。茶叶种植方面,严格按照无公害茶叶的种植标准,大力建设和推广无公害高标准示范茶园。通过实施无公害栽培,控制施用化学肥料,采用生物、物理等方法防治病虫害等措施,确保茶叶的农药残留、重金属含量等各项指标符合国家质量标准要求;茶叶加工方面,严格按照茶叶加工工艺标准加工茶叶,通过建造标准化厂房,引进茶叶加工设备等措施,实现茶叶加工机械化、工艺规范化,确保了茶叶质量的稳定。同时,通过严格包装、储存等技术规程,鼓励企业申请qs认证和有机食品认证等措施,逐步建立茶叶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体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雪花岩公司的茶叶产品在2014、2015、2016年连续三年获得有机产品认证,在广东省第十届名优茶质量竞赛中获特等金奖,在第十一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获特等奖,2016年其产品还获得了“广东名牌产品”和“广东著名商标”称号;猴采红公司的“猴采红”牌高山红茶荣获“广东十大名茶”称号。

  罗坑因茶而兴,因茶而富。经过近6年的不断发展,罗坑茶业产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2013年被广东省专业镇发展促进会认定为广东省茶叶专业镇,2015年获得“广东十大茶乡”称号,奠定了罗坑茶在广东省茶叶行业的地位。罗坑茶叶特色产业的发展有力推动了全镇经济发展,加快了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的步伐。2010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9996万元,农民人均年收入5130元;2016年全镇地区生产总值2.9亿元,比2010年增长190%;农民人均年收入12546元,比2010年增长144%。2010年罗坑镇瑶族村委会还是省级贫困村,人均年收入只有3000元左右,在茶叶产业发展的带动下,2016年人均年收入中仅茶叶方面的收入就有7000元,人均年收入比6年前翻一番,70%的村民住进了瑶族新村,绝大部分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瑶族村委会村民邵林保自2007年开始种茶、制茶,经过十年的发展,现在拥有茶园150多亩,小型茶叶加工厂1个,年产值40多万元,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还建起了新楼房。

  二、发展特色产业的建议

  虽然近几年罗坑的特色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特色产业发展依然受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扶持政策不健全、产业资金投入不足等因素的影响,为此,老区罗坑镇的干部、群众提出了三条建议。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放宽产业扶持政策适用条件,真正发挥政策的激励作用。比如,根据2017年1月16日出台的《韶关市曲江区农业产业扶持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之规定“在我区新开发的山坡种植地种植的果树、茶叶、药材等林下经济连片30亩以上达到种植质量标准的,以400元/每亩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但罗坑镇的干部和群众反映,现有茶叶种植户的茶园大都未达到“连片30亩以上”的要求,曲江区现有的产业扶持政策适用条件过严、门槛过高,导致大多数茶农不能申请到扶持资金。建议上级有关部门对具有一定产业规模的老区给予特殊的产业扶持政策,推动老区特色产业加快发展。二是加大对茶叶种植和加工的补贴。国家对种粮和购买农机都有相应的补贴政策,希望上级有关部门能参照种粮补贴和农机补贴的政策,对规模以上的茶叶种植户和购买茶叶加工机械的个人或企业予以适当补贴。三是制定专门的古茶树资源开发和保护政策。罗坑镇政府虽然启动了古茶树资源调查工程,对全镇的古茶树资源进行了普查、分析、登记,对古茶树资源进行了初步的摸底调查,但是政府对古茶树资源开发和保护的措施还不多、力度还不是很大,建议省政府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古茶树资源开发和保护的专门政策,指导茶农或企业对古茶树资源进行有限度、有秩序的开发,把有限的宝贵资源发挥到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目前,金融机构针对罗坑特色产业发展的贷款投放投入不多,金融产品单一,贷款手续繁琐,政府贴息贷款期只有两年,导致茶叶产业融资难,资金周转难,严重制约了具有一定规模的茶叶种植、加工大户扩大生产规模。建议省政府协调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创新农村金融服务制度,大力发展扶贫小额信贷,向具有一定生产经营能力且有融资需求的茶农提供免抵押、免担保、财政贴息等小额信用贷款,做到应贷尽贷,同时简化办理手续,适当延长贷款期限,支持老区特色产业发展。

  (三)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目前,老区罗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仍很落后,不适应老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比如,从曲江主城区通往罗坑的主干道路仅3.5米宽,远远不能满足罗坑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业的通行需要;特别是一些通往茶园的道路还是土路,没有硬化路面;一些茶园特别是老茶园的水利设施不完善,无排水和灌溉设施,等等。建议政府安排专项资金,尽快启动罗坑主干路的拓宽工程,解决老区群众出行难和节假日、旅游旺季塞车的问题。加大对茶园特别是老茶园基础设施的投入,对基础设施进行更新改造,包括硬化路面、修建水圳、建设配套的机耕路、增设喷灌和病虫害防治装置等,让老茶园重新焕发新活力。加大对老区的网络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方便老区人民与外界的联系。支持老区推进土地整治、建设高标准示范性茶园,为特色产业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编辑:李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