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15 浏览量: 作者:武金琢 来源:中国老区网
沧州市政协原副主席 武金琢
近日,有幸拜读了市老促会赠送的《海兴县革命老区发展史》一书,第一次全面了解了海兴县的红色革命历史。海兴县于1965年建县,由于当时是由河北省盐山县、黄骅县和山东省无棣县的部分公社合并而成,没有自己的区域性完整红色历史资料,该书主编李兆新(县老促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原是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所选资料是历任党史研究人员帶着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多方搜集整理而来,弥足珍贵。为了永远记住家乡那段难忘的红色历史,根据该书提供的红色历史资料,现将海兴县党的历史和老区发展脉络和发生在海兴大地上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加以浓缩,简要整理如下,作为永久的记忆。
1926年11月,经天津党组织派遣到津南一带协助刘格平开展建党工作的盐山藉邸玉森介绍,今高湾镇后良章村的进步教师平业新第一批加入中国共产党,从而开启了海兴县的红色历史。
海兴县第一个党支部——勤丁党支部,于1927年春天,由中共盐山县委书记胡恒熙在今高湾镇一带建立,支部书记平业新,从此海兴大地上有了党的领导组织。
1932年11月,由中共津南特委书记刘格平在今海兴境内建立第一个区委——高湾区委,杨正泉任区委书记。在此前后又陆续建起中共高湾支部、黄河支部、苗庄子支部、前良章支部等,到1937年7月,今海兴境内建立了一个区委、6个支部、1个党小组,党员发展到50余名。党组织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开展了抗税、打盐警、抢粮等斗争。
1936年“西安事变”后,在津南特委邸玉栋的主持下,共产党人杨正泉、路牟班发起在高湾、大路庄一带建立抗日救国五人团,到1937年发展到300多人,这年8月被华北民众抗日救囯军编为特务团,路牟班任团长,这是今海兴境内建立的战斗力较强的第一支抗日武装。特务团配合救国军围攻盐山、攻打无棣、夺取庆云、收复乐陵,所向披靡,威震敌胆,名声大振。
1938年萧华率八路军东进纵队进入冀鲁边区,建立了军政委员会。是年冬,先后在今海兴县的高湾、尤村、苏基、小山四个有党组织的区率先建立了抗日民主区政府,成立了抗日武装区(中、小)队,并相继建立了区战地动员委员会、青年抗日救国会、妇女抗日救国会、工商界抗日救国会等群众组织,积极开展抗日活动。
抗日战争时期,今海兴一带是冀鲁边区的重要根据地之一,许多将士为抗日牺牲在海兴这片土地上。1938年11月12日八路军冀南军分区司令员兼冀南第六专署专员杨靖远在攻打顽孙仲文部老巢大赵村时,在战斗中负伤被俘遭惨杀。冀鲁边区八路军挺纵司令员萧华立即命符竹庭、周贯五在苏基率部直发大赵村,生俘孙中文,全歼其部,将杨靖远尸首运回苏基,选最好的棺材将烈士装殓。为纪念杨靖远烈士,冀鲁边区将包括今海兴大部的盐山县改为靖远县。1944年冬,回民支队参谋长何仕兴带回支一部护送中共天津市工委书记刘格平到渤海区根据地,行至双庙、高湾一带与伪军张子良部遭遇,突围时不幸中弹负重伤,被人连夜送回今小山乡李良志村,因伤势过重抢救不治牺性,由当地群众厚葬在李良志村头。
抗日战争时期,冀鲁边区的海兴军民奋勇抗战,打了许多漂亮仗,给了日伪军以沉重打击。1941年9月22日,我军在辛集镇采取里应外合、声东击西的打援战术,一举抜除魏庄据点,毙俘敌300余人,缴获机枪3挺,步枪300余支,打通了冀鲁边区与清河区的联系通道,成为冀鲁两省的经典战例,被载入史册。
小山区是冀鲁边区的坚强抗日根据地,遭到无棣张子良伪六旅的极端仇恨。1941年9月22日、24日、28日,张子良勾结天津、济南日军派飞机连续三次对小山村进行狂轰滥炸,造成伤亡总数2000余人,其中有130人被炸死,140人被炸成重伤,制造了骇人听闻的小山惨案,更加激起了当地群众的抗日斗志。
1942年6月,由中共冀鲁边区党委书记兼军区政委王卓如住进今苏基镇邢王文村,领导边区700万军民度过了抗日战争最残酷的年代,同时在这里妥善处理了1943年6月30日发生的震惊全国的大赵村黄骅、陆成道等九烈士惨案。
在抗战最艰苦的时期,创刊于1938年10月的中共冀鲁边区党委机关报《烽火报》于1942年7月转入今小山乡傅庄子村,坚持出版,后与军区《前进报》合并,改为《冀鲁日报》,及时宣传党的主张,报道抗战消息,成为党联系群众的纽带、鼓舞斗志的号角、打击敌人的锐利武器。
在抗日战争时期,由我党领导的北海银行冀鲁边区分行分别设在今苏基镇的献庄、傅常丰、马厂和赵毛陶镇的大尤村,负责印刷发行北海票。在当时,对于冲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保证根据地军需民用,对于稳定市场、发展边区生产,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抗日战争进入最恶劣艰苦阶段,冀鲁边区军区司令员兼115师教导第六旅司令员黄骅驻在小山乡山后、盘洼等村,领导冀鲁边区的反扫荡斗争,黄骅夫妇当年在盘洼村住的房屋如今仍保留完好。1943年大赵庄惨案发生后,驻苏基村的冀鲁边军区政治部主住刘贤权火速赶到现场,一面组织医务人员抢救伤员,一面组织民兵将黄骅、陆成道等九名烈士转移,连夜分别掩埋在小山、曹庄子、大张庄附近。其中黄骅烈士遗体掩埋在小山脚下,全国解放后被移至济南英雄山革命烈士陵园。
抗日战争中,今海兴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对敌进行大小战斗一百余次,消灭日伪军2000多人,仅海兴就有208人英勇牺牲为国捐躯。1943年冬,冀鲁边区第三军区副司令员黄荣海亲率4个连和回民支队两个大队,将200多从羊二庄出来的日军包围在大摩河村,使敌人死伤大半,成为冀鲁边区的一次漂亮的伏击战。1944年夏到1945年8月,渤海三军区海防大队,为了保卫大口河运输通道,先后多次与日伪军进行激战,毙伤俘虏日伪军200余人,缴获敌小火轮一艘、70余支枪。
在抗日战争时期,在今海兴大地上还留下了国民党抗日将领高树勋的战绩,他先后在今辛集镇西马村、今张会亭乡杨店村、今小山乡张皮庄子等村与日军作战,给了日军以沉重打击。1945年10月30日,高树勋将军率新编第八军万余人在邯郸起义,在全国形成巨大影响。全国解放后,高树勋将军担任河北省第一副省长,1965年海兴县建立时,高树勋省长取靠“海”而“兴”之意,亲自定名为海兴县。
从1945年后的解放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在今海兴大地上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从根本上摧毁了封建制统治,消灭了地主剥削,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在进行土地改革运动的同时,开展了剿匪反特斗争,回击“还乡团”的疯狂反扑。1947年1月7日,小山区中队及各民兵联防大队,在上级的统一部署下,配合主力部队一举攻破了“还乡团”老巢一一黄骅县王徐庄子据点,击毙敌人130余人,俘670人。至此,剿匪反特斗争取得全面胜利。
翻身解放的广大老区群众踊跃参军支前,今海兴县参军人数达2614人,并且涌现出了献庄张金岭将三个儿子全部送到部队、大尤村张连秀将两个儿子三个女婿全部送到部队的一些模范典型,受到当时盐山县政府的表彰。另外支前民工达43752人次,出动大车2166辆、牲口驮子1000余架、担架5000余副、挑子1000余副,承担了青沧、孟良崮、泰安、济南、准海、渡江等一些重大战役的火线运输以及后方运转任务。其中小山区、高湾区等获“支前模范区”称号,今香坊乡郭庄村荣获渤海区“一等支前模范村”,由小山区民工与兄弟单位组成的华东支前民工营,被评为“华东支前模范第一营”。这一时期,今海兴境内为全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生命的烈士达343人。
为纪念牺牲在海兴这片热土上的革命烈士,2008年由离休干部张风鸣个人为主出资,在小山乡曹庄子村修建了革命烈士陵园,内有小山惨案纪念碑、大赵村惨案纪念碑、刘宝田等三县长就义纪念碑等17通高大纪念碑,分别镌刻着各大惨案事件的祭文和全县640位革命烈士的英名。陵园西侧为人民英雄祠堂,内有黄骅、路牟班、姜魁文等十位烈士革命事迹介绍,另有全县在各个历史时期为国捐躯的革命英烈人物简介。该陵园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海兴县地处冀鲁两省结合部,海兴人民具有燕赵慷慨悲歌之士与齐鲁英雄豪杰之气双重品格,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英勇不屈、艰苦奋斗、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创造了辉煌的红色历史,书写了红色土地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
在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历史节点上,读《海兴县革命老区发展史》更有一种全新的收获和感悟,特别是读迟浩田将军的序言让人倍感亲切。该书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它不仅仅是对红色历史的一次回顾,还是历史与现实的一次衔接,是跨越时空的一次对话,为今天的人们了解海兴过往的历史,了解海兴的发展历程,了解海兴的人文精神,开启了一扇大门。我相信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厚的红色政治资源,将激励着海兴人民永远向前,在新时期不断夺取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
(作者系沧州市政协原副主席)
编辑:田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