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用毛泽东词《忆秦娥·娄山关》解读党的历史

2021/08/16  浏览量:   作者:王志强  

  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要“牢记红色政权是从哪里来的,新中国怎么建立起来的,不忘历史,不忘初心。”“学习党史、国史,是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必须修好。”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当前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刻认识党史学习的重要性。

  今天,我用毛泽东同志的《忆秦娥·娄山关》这首词来解读党的历史,记忆我党百年来所走过的艰难而曲折的革命道路,以教育我们的青年一代,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毛泽东同志的《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这首词是毛泽东同志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写成的。在此,我们有必要回顾党的艰难历程。第五次反“围剿”的斗争,由于党内“左”倾机会主义领导顽固地推行其“主力对主力、阵地对阵地、堡垒对堡垒”的单独防御的错误路线,多次拒绝毛泽东关于战略上向敌人内部作战的正确建议,从1933年10月到1934年10月,仗打了一年之久,结果除了使红军遭到重大损失外,我军不得不退出江西根据地。

  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变本加厉。1934年10月我工农红军开始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行军速度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中损失惨重。

  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仍按原计划,继续向湘西前进。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的行动,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设置了重兵。在危急关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毛泽东根据当时军事态势,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计划,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以摆脱敌人,争取主动。1934年12月12日,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赞称毛泽东主张,但李德等人拒不接受,坚持到湘西去。15日,中央红军占领贵州黎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经过激烈争论,会议接受毛泽东意见,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决定在川黔边创建新的根据地。黎平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改变了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使红军避免了可能覆灭的危险。12月31日晚至次日凌晨,中共中央在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提出首先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创建川黔边新的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会议还决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以加强政治局对军委的领导。这个决定,实际上剥夺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分别从回龙场、江界河、茶山关渡过乌江,1月7日晨红军先头部队进占黔北重镇遵义,把敌人的几十万追兵抛在乌江以东、以南地区,取得了进行短期休整的机会,也为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提供了必要条件。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了会议。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正确领导,把党的路线转移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轨道上来。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我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我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它是我党从幼年的党走上成熟的党的标志。从此,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指引下走上胜利发展的道路,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顺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

  《忆秦娥·娄山关》就是写在遵义会议刚刚召开的二月,我军胜利地重新跨过娄山关向遵义进军的战斗情景。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上阕着重描写环境,以衬托红军行军途中的严肃气氛,表现红军战士决心迎接一场激烈战斗的刚毅精神。

  拂晓,西风凄紧,雁声可闻,浓霜满地,残月在天。在这一片清冷的氛围中,只听到马蹄的嗒嗒声和一阵阵深沉而悲壮的军号声。以西风晨霜渲染凄冷,从凄冷中暗示环境之艰苦;以风号雁唳衬托静寂,于静寂中表现心情之严肃。虽然着墨不多,而气氛强烈,形象鲜明。同时点出行军时间,时令在二月,故有晨霜。“霜晨月”的重复使用是词牌格律句式上的要求,更能烘托出红军战士不畏艰苦、戴月履霜,起早行军的情景来。作品字锤句炼,以“碎”、“咽”两字创造意境,提高艺术表现力。“碎”是“连成一片”的反义,即清晰可闻之义,反衬静与严肃。“咽”是“高昂嘹亮”之反面,但绝非情绪的低沉感伤,而是指声调的深沉悲壮,震撼心弦,以此表现出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红军队伍的坚毅沉着的革命精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下阕写红军战士战胜敌人,跨过雄关,下定决心,不怕牺牲地去迎接新的更加艰苦而光荣的战斗。

  别说雄伟的娄山关真像铁打的一样难以攻破,现在,我们的红军战士们不是正迈开大步重新跨越了这道天险吗?看那苍翠的群山,连绵起伏的就像蔚蓝色的大海中翻腾的波涛,而那西边的将要下山的太阳,就像一团一团殷红殷红的热血。

  “雄关”两句,直抒胸臆,无比豪迈。是红军在毛泽东的英明领导下,披荆斩棘、英勇战斗的响倾云天的凯旋曲。它奏出了整首乐曲中的极高昂的主旋律,迸发出来的强烈的思想光芒,照亮了全词,毛泽东藐视一切困难的伟大战斗思想,得到了光辉的体现。

  “从头越”三字的重复,意味更加深长:它不仅仅指红军挥戈东向,重跨娄山关,更加突出地强调了具有伟大意义的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转折点。“从头越”亦包含着新的起点、新的一页,从此开始了新的胜利航程,如同今日我们的党史教育——奋斗百年路,起航新征程。

  跨过娄山关后,红军队伍又经过金沙江、大渡河、大雪山、大草原……等等漫长而艰难的长征行程,真所谓“苍山如海”。然而不管怎样的艰难险阻,也必然会像雄关大山一样被红军所征服,所跨过。“残阳如血”,使人联想到遵义会议之宣告机会主义错误路线的破产,重新肯定毛主席的革命路线的正确,是流了多少鲜血,付出了何等大的代价才得来的啊!同时它还暗示着今后的革命尚需艰苦奋斗,尚有流血牺牲。在此后的长征过程中,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全词激越苍凉,气势如虹,展现了卓越军事家和战略家的博大胸怀,既是中国革命特定的历史时期的真实的艺术记录,同时又是毛主席革命路线胜利的赞歌。不畏征途艰险,敢于从头跨越重重障碍去争取胜利的思想,有着普遍现实的教育意义。

  毛泽东的长征诗词对于后人的启示意义和促动价值是深远和巨大的。

  毛泽东同志是当代最卓越最伟大的诗人,他写的长征诗词格高意深,许多名句为新中国几代人心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真实写照。红军长征,这部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生命诗篇,在他的笔下得到及时的抒写和传神的再现。深厚的意蕴、丰富的历史内涵和鲜明的时代主题,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古典诗词的雄浑豪放、沉郁悲壮的审美特质实现了完善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多次引用了毛泽东诗词名句,以教育我们的党员,铭记历史,不忘初心。2012年11月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光辉历史,深情阐述中国梦指出:“中华民族的昨天,可以说是‘雄关漫道真如铁’,中华民族的今天,正可谓‘人间正道是沧桑’,中华民族的明天,可以说是‘长风破浪会有时’。”总书记用“雄关漫道真如铁”来说明尽管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苦难深重,但是中国人民从不屈服,不断抗争,终于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翻身,壮写了一部中国梦的“简史”,蕴含着历史的沉思,激扬起奋斗的力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今天,我们学习毛泽东同志的诗词,重新找回我党光辉的百年历史,激励我们在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途中,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勇前进。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