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25 浏览量: 作者:高连山 王杰 来源:中国老区网
编者按:鄂尔多斯是多民族聚居地区,是内蒙古西部最早开展革命运动的地区之一,也是党的第一个民族政策试验田。在党的领导下,鄂尔多斯实现了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伟大跨越。进入新时代,加快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鄂尔多斯新篇章的必然要求,也是办好两件大事的根本前提。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全市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下,全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进步,社会大局持续稳定,就业、教育、医疗、社保、安居等惠民举措深入人心,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前所未有,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坚定性、自觉性前所未有,呈现出社会和谐稳定、各民族团结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一、推动各民族团结进步意义重大、责任在肩
(一)推动各民族团结进步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紧紧抓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共同建设伟大祖国,共同创造美好生活。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始终追求团结统一,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把自己建立的王朝视为正统。近代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并肩浴血奋战,推翻了内外敌人,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赋予了中华民族全新的意义。从历史发展脉络看,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二)推动各民族团结进步是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把各族人民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在新时代继续保持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作为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各族人民始终心向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赢得并长期呵护了“模范自治区”的崇高荣誉。进入新时代,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就是要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加快推动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步伐,着力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
(三)推动各民族团结进步是复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的具体行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精心做好民族工作,把内蒙古建成祖国北疆安全稳定的屏障。近年来,鄂尔多斯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工作为抓手,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融入全市发展大局,推动实现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推动各民族团结进步是持续维护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崇高荣誉的具体行动,这就要求全市上下心向一处、力着一处,不断扩大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圆”,让民族团结进步成为推动鄂尔多斯实现全面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二、鄂尔多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绩突出、卓有成效
(一)全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实施“石榴籽”育人工程,制定《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通过“线上+线下”、“主场活动+专项领域活动+重点活动”等多种方式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活动。建成我市首家以“同心向党,凝聚力量,共筑梦想”为主题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基地 “石榴花开广场”,高标准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研究中心,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各族人民心灵深处。
(二)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紧紧围绕“走好新路子、建设先行区”总体部署,出台《鄂尔多斯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展规划(2021-2025年)》,构建“10+6+N”创建工作模式和三条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带,全面巩固提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创建成果。广泛开展“结对子”“手拉手”“心连心”活动,构筑区域性自主品牌—全市“抓党建 送温暖 促团结 做表率”活动,推进“送政策、送健康、送文化、送技能”常态化开展,推深做实抓党建促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三)加快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策划举办“河套人”发现100周年国际论坛等活动,整理编写《金冠文库》《鄂尔多斯短调民歌》《漫瀚调》《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鄂尔多斯卷》等书籍,创作推出《拥抱阳光》等10部展示新时代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大力宣传推广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进社区、进街区、进乡村、进景区,营造构建共有家园良好氛围,突出爱国主义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不断增进中华文化认同。
(四)大力发展地方优势特色产业。立足绿色发展,融合文化旅游,打造特色产业,做实、做强、做优现代农牧业、传统奶产业、民族手工业、乡村旅游业等民族特色优势产业,实施民族特色产业发展项目78个。探索形成“企业+嘎查集体经济+农牧户”合作共赢模式,推进奶产业高端化、特色化发展。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特色产品等为一体的鄂尔多斯农牧优品、手工艺品展示展销中心,推动农畜产品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实施健康鄂尔多斯行动和中医阁(蒙医阁)项目,不断推进我市医养结合试点建设。
(五)加速建设幸福暖城。聚焦解决地区差距、城乡差距和收入差距问题,大力推动教育、医疗、文化、养老、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聚力“防范化解社会矛盾风险”和“发挥智治支撑作用”,“多多评·码上生活”赋能基层社会治理,“12345”接诉即办实现“一号直通政府、一键极速应答”,96885心理援助公益热线24小时护航市民“心”健康,探索推行 “千里草原安睦隆”等典型经验做法,实现“三个95%、一个100%”目标,连续3届获得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
三、推动我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是用好红色文化资源,赓续各族群众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精神血脉。鄂尔多斯红色文化资源完整贯穿建党时期、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建设等各个时期,一直受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等领导同志的高度重视,是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北方门户。习仲勋同志在中共中央西北局工作期间,就鄂尔多斯党的建设、武装斗争、民族统战等工作多次提出具体要求,有力推动民族地区解放事业,凝聚和团结各族人民,为统战工作和民族区域自治积累了宝贵经验。建议用好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复创等工作,免费开放革命文化场馆等,让红色精神走进百姓、融入生活,把红色资源服务大局、育人铸魂的独特优势发挥出来。推出一批党史党性教育教学精品,让红色旧址、文物史料成为党史教育的“教室教材”。把红色教育纳入各类学校思政课,利用红色研学实践基地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引导青少年访红色之迹、走红色之路、探红色之源、铸红色之魂,培养新时代接班人。
二是深挖革命时代内涵,凝聚各族群众心连心、手牵手、共奋斗强大合力。鄂尔多斯有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事件和故事,这里发生过受李大钊等共产党人指导的轰轰烈烈牧民革命运动的“独贵龙”运动,乌审人民送给毛主席小青马,伊克昭盟蒙汉支队在芦河浴血奋战保卫党中央等等一系列革命史实,是各族人民为了解放事业团结奋斗和“民族一家亲”“军民鱼水情”的有力见证和缩影。建议广泛征集革命线索、史料、文献和文物,建立革命历史档案库及革命文物数据库,把党领导鄂尔多斯各族人民改变命运、摆脱奴役、追求解放的革命史实完整准确呈现出来。对乌审旗纳林河党小组旧址、中共乌审旗委旧址、准格尔旗葫芦头梁党小组旧址的内涵进行丰富完善,形成红色文化宣传教育矩阵。充分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建设一批数字化展馆,开发“红色鄂尔多斯”APP,建设红色文化互联网展示传播“云”阵地。推出一批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红色文艺精品,让各族群众真正享受到“文化民生”带来的美好生活。让红色好声音唱响全市,让正能量在新时代传播的更生动、更接地气,凝聚各族群众心连心、手牵手、共奋斗强大合力。
三是办好特色体育赛事,形成各族群众争优秀、善交流、促团结全新格局。群众性体育赛事是面向广大群众的活动,不仅会吸引当地群众参与,还能让各族群众感受到一种共同体意识和归属感,为少数民族文化宣传提供契机,为地方的发展和民族团结注入了新的动力。建议用足用好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支持乡村自办群众性文化活动政策红利,充分发挥本地文化资源优势,依托现有 8 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支持各地深入挖掘一批独具地方特色、群众基础深厚的体育赛事活动,鼓励各地扶持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支持农牧民自发组织开展村歌、“村晚”、广场舞、“三大球”、乒乓球、健身跑、健步走、游泳等贴近群众生产生活,群众参与度高的文化体育活动。探索“农牧民点单”建设服务模式,增加农村牧区体育健身设施供给,推进农村牧区体育场地设施适老化改造。利用举办那达慕等,发出全国参赛邀请。重点举办一批展示民族文化互鉴、民族交融交流、民族互帮互助的嘎查村级体育赛事活动,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形成各族群众争优秀、善交流、促团结全新格局。
四是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构筑各族群众强本领、共进步、同致富坚实基础。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各族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也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事关党和国家根本利益,事关进一步增进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中华民族繁荣发展。建议因地制宜全面推广“统种共富”等创新模式,重点推进整社、整村或跨社、跨村、跨镇土地规模化经营,鼓励支持有条件的家庭农牧场组建农牧民合作社、农牧民合作社根据发展需要创办企业。支持龙头企业联合村集体经济、农牧民合作社、中小微企业等开展产品创新、食品研发,大力发展预制菜肴等精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溢价能力。引导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向产地下沉、向园区集中,促进“运畜”向“运肉”“卖食”转变,大力提升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围绕集中式光伏发电、生态治理、板下经济、沙漠旅游等,大力发展林下、碳汇、光伏等产业,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聚焦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培养一批少数民族“带头型”“技术型”“实干型”乡土人才,培育更多独当一面的“强雁”,让更多的“雏雁”快速成长,以“头雁效应”释放“群雁效应”,实现“群雁齐飞”、激活“雁阵效应”。
编辑:郭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