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01 浏览量: 作者:灵山县老促会 来源:中国老区网
在党的生日来临之际,灵山县太平镇隆重举办迎“七·一”暨“太平镇革命史馆”建馆五周年系列活动。灵山县委副书记苏历、县老促会会长黄羽萍岀席,邀请嘉宾: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退休中医副主任医师施显美、钦州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何健、钦州市公安局一级警长施扬刚、原东兴公安局治安大队队长何鸿良、广西审计科学研究所所长玉志强、东兴公安局原治安大队长何鸿良、贵港监狱四级高级警长何文位、横州市新福中学退休老师覃贵达、灵山公安局原法制科科长何鸿佳、县委办副主任何富贤、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湛、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陈南、灵山县政协农业农村委主任陈启奎、灵山中学校长何海波、县老促会副会长檀宗文和谢启强,太平镇领导:太平镇党委书记施敏、党委副书记镇长宁朝新、镇人大主席陆亮运、党委副书记陈钧海、太平镇那驮村党支部书记何鸿洁。活动主要有:召开太平镇2024年迎“七一”暨“太平镇革命史馆”建馆5周年座谈会。回忆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歌颂建党以来的丰功伟业和辉煌成就,激发干群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的热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激发内生动力,发挥优势,努力走出一条新时代振兴发展新路,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革命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举行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及专场文艺演出系列活动。开展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迎“七一”暨“太平镇革命史馆”建馆5周年庆典文艺演出专场。开展多形式宣传党的创新理论,把党的政策送到群众身边;开展义诊活动,把健康送到农民家门口;普及科技知识,对优质稻技术进行指导,把科技送到田间地头。
在太平镇2024年迎“七·一”暨“太平镇革命史馆”建馆5周年座谈会上,镇党委书记施敏汇报太平镇党建工作和革命史馆建馆5周年以来工作情况:革命史馆建设得到上级的大力支持,那驮村民也积极参与到史馆建设中,群众自发捐资20多万元,并积极向史馆捐赠抗战时期使用过的枪支、大刀、军号等抗战物件,丰富了革命史馆藏品,为建馆贡献一份力量,也让人们通过这些藏品了解当年英雄抗战的艰苦岁月。自2020年开馆以来,太平镇革命史馆接待了来自自治区、市、县、镇各级200多个党支部以及100多个社会团体,共约10000多人前来参观学习。太平镇革命史馆的建设,不仅是为了纪念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更是为了教育后人,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奋斗精神。中共钦州市委党校把太平镇革命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确定为市委党校红色文化教学点。
通过开展红色教育、廉政学习等特色活动,激发了全镇党员群众对标先进、主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助推财税收入稳步增长,由2019年的1603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2917万元,同比增长81.9%。推进了一批项目落地开花,太平镇全民健身中心项目,花果山项目已伸报和做了前期工作,规划投入两千多万建成红色旅游场所,在花果山公园山脚做一个集体育、健身的场馆,对花果山公园的彭刚臣烈士修缮,整合做成一个红色体育公园。
激发红色动能,助力党建引领乡村治理。那驮革命老区建设以来,全镇各支部通过设立党员先锋岗,组织引导入党积极分子、青年志愿者、老党员积极参与到乡村治理工作中来,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学习红色精神,赋能乡村振兴。太平镇积极动员党员群众参与环境整治,大力开展乡村风貌提升活动,共建设了那驮、华楠等12个村(社区)乡村风貌示范点和353个基本整治型村屯(队)。
开展红色教育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那驮革命老区的文化发展坚持以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为核心,太平镇党委通过举办“太平盛世杯”男子篮球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戏曲下乡村”主题活动等各类文娱活动,多方式强化阵地建设,繁荣基层文化,让红色革命精神深植于群众的心中,营造了和谐、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发挥好红色革命老区阵地开展义诊活动育人作用,引导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高度重视学生教育,例如,2022年那车村一个自然村就有8名学生考上大学,整个村委每年就有20多名学生进入武汉大学、广西大学等高等学府,为今后乡村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积极鼓励和支持青年参军报国,每年超额完成大学毕业生征兵任务,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
参会领导和嘉宾结合做好革命老区宣传提升和与太平镇旅游资源深度融合发言。
县委副书记苏历在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灵山县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不断丰富和发展红色文化的内涵和表现形式,深入研究红色基因蕴含的丰富思想和精神资源,继续推动红色基因创新发展。灵山县是中国革命老区县,共有358个行政村,其中有172个行政村,652个自然村是中国革命老区村,全县有革命烈士746人。近年来,灵山县积极开展对革命遗迹遗址和革命纪念地维护和建设。目前,全县已建成或在建的革命历史展览馆(室)共21处,有革命烈士纪念碑(园)13处。全县红色基因思想教育体系不断得到拓展、丰富和完善。
一是传承革命老区精神,必须创新传承方式。用好红色资源。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珍贵资源,必须保护好、利用好。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把这些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的生动教材,引导全社会知史爱党、知史爱国,永葆初心、勇担使命,矢志不渝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二是讲好红色故事。红色基因镌刻在红色印记中,沉淀在红色故事里。围绕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重大事件、重大节点,研究确定一批重要标识地,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三是加强红色遗址、革命文物保护工作,统筹好抢救性保护和预防性保护、本体保护和周边保护、单点保护和集群保护等。坚持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把好导向、聚焦主题,用史实说话,着力打造高质量精品展陈,增强表现力、传播力、影响力,生动传播红色文化。推进红色资源数字化,探索与时俱进的传播方式,让更多的人受到教育、得到启迪。四是推动红色文旅融合发展,坚持以伟大建党精神为统领,传承弘扬红色基因,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加强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促进红色教育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县老促会会长黄羽萍讲:那驮老区村挖掘红色史料,传承红色基因,率先建成史馆,为其他村树立了榜样,起到了示范推动建设了一批村史馆;建议太平党委政府发展农文旅项目,以红色资源,传统产业,交通区位优势,平陆运河辐射带动等等,谋划好发展思路,加大宣传推介,引进项目,人才,资金,振兴老区产业发展,提高老区人民的幸福指数。
史馆建设策划人何理辉向参会人员讲:太平镇革命史馆建设始于2019年,县老促会多次深入调研后向县财政局提出项目建议逐级申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县老促会跟踪推进建设,历时一年的筹备和施工,于2020年7月1日正式开馆。2022年,史馆进行了扩建,总投资约230万元,总建筑面积约450平方米,分为3个展厅,分别展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剿匪战争的历史。
参会领导慰问了烈士后代党员。县委副书记苏历(右一)、县老促会会长黄羽萍(右二)、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刘湛(右三)为他们送上慰问金。
开展义诊活动,医务在为村民测量血压。
(摄影谢启强)
编辑:黄紫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