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赤水市老促会调研红托竹荪产业发展

2024/06/17  浏览量:   作者:赤水市老促会办公室  来源:中国老区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实际工作的切入点。”为更好向赤水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助推农业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近期,赤水市老促会会长汪洪林率队调研赤水市红托竹荪产业发展情况。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大同镇两汇水村红托竹荪种植基地、天桥村红托竹荪种植基地,了解红托竹荪的生长习性、种植条件、种植技术、生长情况等;深入赤水市旭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赤水市冠萃林业有限公司,实地查看冻库、烘干、外包装间、外包材间、出菇区、清洗间等车间,了解生产、销售、卫生、安全、品质保证、食安管理、售后服务情况及工人工作条件、工资待遇、劳动保障等;在赤水市冠萃林业有限公司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听取市农业农村局、大同镇、赤水市冠萃林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关于红托竹荪产业发展情况介绍,就如何推进红托竹荪产业发展交换意见。赤水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袁海、大同副镇长袁中成及相关企业负责人陪同调研。

图为,调研组在两汇水村红托竹荪种植基地观看竹荪长势情况。

调研组认为,红托竹荪市场前景看好。竹荪为食用菌,多生长于竹林,主要有长裙、棘托、红托、冬荪等4个品种。红托竹荪因其菌托遇强光变为紫红色而得名。红托竹荪营养价值高,含有丰富的多种氨基酸、维生素、无机盐等,具有滋补强壮、益气补脑、宁神健体、提高机体的免疫抗病能力功效,具有降血压、降血脂和减肥的效果,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竹荪中含有能抑制肿瘤的成分。红托竹荪食用价值高,气息清香,肉质肥厚、口感脆嫩。2022—2023 年全国种植规模维持在 3.5 万亩左右,虽然河南、安徽、云南、四川、广西、广东、福建、浙江、海南等省的部分地区也有种植,但是市场上流通的产品数量仍然未能满足市场需求,价格在稳定上升。特别是红托竹荪鲜品食用产品的开发,潜在市场进一步增大。随着消费市场的拓展和渠道构建,红托竹荪鲜品消费日渐增加,尤其是冬季鲜品的稀缺性,导致11月至次年4月,红托竹荪鲜品价格高至320—460元/kg。

图为,调研组在赤水市旭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观看红托竹荪分捡情况。

调研组认为,红托竹荪产业是助农增收致富产业。红托竹荪产业项目涉及贫困农户项目分红得股金、基地涉及农户 林地流转得租金,基地务工农户得薪金。红托竹荪种植属劳动密集型产业,据测算,种植1亩竹荪需要人工约60个,人工工资80-120元/天,工人工资达4800-7200元/亩;同时,种植林地流转费100元/亩。

调研组认为,赤水市具有种植红托竹荪的先天条件。赤水市是全国最大竹乡,森林面积224万亩,其中竹林面积132.8万亩,森林覆盖率82.51%,地形遮蔽大,林木茂盛,具有发展红托竹荪得天独厚的条件。经初步排查,适宜林下红托竹荪种植地块面积约5万亩。

图为,调研组向赤水市旭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责任人调研了解竹荪生产经营情况。

调研组认为,赤水市红托竹荪产业发展目标明确、规划可行。红托竹荪产业发展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绿色高质高效为导向,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原则,通过“以坡定林、以人定点、以销定产、以技定业、以棒定亩”方式,提升红托竹荪产量、做大红托竹荪产业产值。通过一镇一示范、重点乡镇村村有示范,稳定示范基地、逐步辐射带动群众参与的方式,到2028年实现建设产能达200万棒菌棒加工厂5个,林下种植红托竹荪3万亩,产量达12000吨,产值达10亿元以上,力争实现占全国红托竹荪三分之一市场份额的目标。分两个阶段组织实施。到2025年,计划种植面积7000亩,3个菌棒厂建设投运;到2028年,计划种植面积30000亩,2个菌棒厂建成投运。

调研组认为,红托竹荪产业发展已初见成效。2023年7月,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赤水市2023—2028年林下红托竹荪产业发展工作方案》(赤委办字〔2023〕23 号),围绕菌种供应、基地建设、人才科技支撑、项目争取、资金保障、市场拓展、品牌打造、招商引资以及金融、保险服务等方面成立专项小组,有力推动了赤水市红托竹荪全产业链发展。已建成投产年产能达200万棒的菌棒厂1家。2家红托竹荪种植企业成功与贵州大学、贵州省农科院、贵州金荪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研究减少菌棒生产环节投入资金和探索栽培模式。在具有竹荪种植经验的天台镇、大同镇、复兴镇、宝源乡、旺隆镇等5个乡镇先行先试。目前发展较好的乡镇有大同镇和复兴镇。大同镇主要以林下仿野生栽培为主,种植面积约1500亩,种植较早的现已采摘上市。依托基层农技推广项目,开展技术培训3场(次)、培训人员280人(次)。近两年争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资金1181万元和林下经济项目资金148万元,支持红托竹荪产业发展。目前已培育和引进红托竹荪种植企业3家、合作社2家。坚持红托竹荪线上线下销售同步推进,产品主要销往成都、昆明、重庆、上海等地,市场供不应求。

图为,调研组在赤水市冠萃林业有限公司观看竹荪分装情况。

调研组认为,赤水市红托竹荪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起步晚、规模小、品牌弱。红托竹荪从2020年开始种植,从5亩发展到今年的1500亩,面积增速较快,但规模还小,不能产生规模效应。市场知名低,未打响“赤水红托竹荪”品牌,导致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二是投入高、风险大。红托竹荪种植亩产值虽达20000余元,但亩投入约需17000元,亩利润仅约3000元。我市红托竹荪种植属仿野生栽培,如种植技术掌握不够,田间管理不到位或遇自然灾害的影响等,都会造成种植者难以承受的损失。三是农民群众持观望状态,推广速度缓慢。目前,仅有大同镇、天台镇、复兴、旺隆、宝源等5个乡镇示范种植,且都是由种植企业和合作社经营,农民仅在其中打工,未形成农民自主参与红托竹荪种植经营的局面。

图为,调研组在赤水市冠萃林业有限公司会议室与有关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座谈。

调研组建议:一是创“赤水红托竹荪”品牌。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标志。要制定科学规范的质量标准体系,抓好无公害、绿色、有机和地理标志产品等认证,多渠道多手段宣传,提升美誉度、信誉度等,逐步形成“赤水红托竹荪”品牌。二是建交易市场。针对目前红托竹荪主要是鲜销的实际,要抓好物流等配套工程建设,确保运销快速通畅,避免途中坏损造成损失。随着红托竹荪种植规模的扩大,逐步建成“赤水红托竹荪”交易市场,使赤水成为红托竹荪交易中心。红托竹荪交易市场的建设,既可及时掌握红托竹荪种植技术、市场信息和趋势,降低种植风险,又可提升“赤水红托竹荪”品牌效应;既可扩大红托竹荪销售,提高种植效益,又可带动赤水其它农产品销售,推动赤水一产发展。三是抓好林地储备。林地种植红托竹荪后,须间隔4年才能再次种植,按常年林下种植红托竹荪3万亩计,需要林地15万亩。目前,排查出适宜种植红托竹荪的林地仅约5万亩,缺口还很大。为此。要按照全年都能出红托竹荪的目标,根据海拔、降水量、气温、水源等因素,充分考虑林下红托竹荪种植对深林郁闭度、竹种、树种结构、土层厚度等需求条件,加快摸清全市范围内适宜种植的林地,建立适宜林下红托竹荪种植的林地资源数据库。林地种植红托竹荪后的4年休养期怎么利用,要积极探索,大胆尝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林地利用率。四是抓好人才队伍建设。红托竹荪种植技术含量高、风险大,这就需要大批懂红托竹荪种植技术的专业性人才。我市有三四十年的种菌历史,且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掌握竹荪种植技术,在农村有一定数量的“土专家”“田秀才”,各地要善于发掘和用好这些“土专家”“田秀才”。要更好发挥农广校作用,培养大批红托竹荪种植技术人才。要更好发挥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作用,原则上,乡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干部,尤其是专业技术干部都应当成为红托竹荪种植的行家里手。五是建好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红托竹荪种植主要由公司运作,农民仅以雇工身份参与其中,这不利于红托竹荪种植规模的扩大,也不能有效带动农民增收。红托竹荪种植技术含量高、投资大、风险大,又制约了农民参与红托竹荪自主种植。农民,尤其是脱贫户农民不愿自主参与红托竹荪种植,也没有能力自主参与红托竹荪种植,这就需要走“公司+合作社+农民”的路子,让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为公司与农民间的纽带,带动农民自主种植红托竹荪。要贯彻落实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社依法经营、科学管理、民主决策,重点要监督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财务管理、合理分配收益,更好调动农民尤其是脱贫户农民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性。六是高度重视红托竹荪质量安全。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食品安全源头在农产品”“首先把农产品质量抓好”“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要求,坚持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和产品品质检验,提高红托竹荪安全质量,防止有毒有害产品流入市场。要建立红托竹荪溯源体系,一旦流入市场产品出现问题,可及时追溯,召回产品,减少影响,追责问责。

编辑:孙晟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