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福建古田县开展“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实施情况调研活动的报告

2012/05/16  浏览量:     

  根据宁老办[2012]7号《关于开展“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实施情况调研活动的通知》精神,县老区办、老促会于4月17日上午联合召开会议进行研究部署,成立由县老区办主任黄光尧、主任科员程诗茂、科员魏碧芳,县老促会顾问许天保、会长谢德如、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陈光孝等组成调研组,分别于4月19日深入重点苏区杉洋镇边远的珠洋村调研(省定扶贫开发重点村,挂钩单位是省高速公路公司,派驻单位是省信息化局,省派驻村干部是吴国阜);4月20日深入重点老区凤埔乡东溪村调研(县定第三轮扶贫开发重点村,挂点县领导吴春芳、江怀生,挂点县直单位是县教育局、教育督导室、统计局等);重点老区平湖镇后岩基点建制村云梯老区基点村调研(挂点干部是镇纪委副书记陈建曦);5月7日深入吉巷乡重点老区七茶洋村调研(挂点领导市人大副主任李过渡,挂点单位市发改局等,市派驻村干部周清)。在下乡调研过程中,各有关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分管领导及村两委都非常重视,分别召开座谈会,通过听取乡镇、村领导介绍和实地考察,我们感到开展“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实施以来领导到位,措施得力,项目落实,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现将实地调研情况及各乡(镇、街道)调查后上报的老区村跨越发展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与成效

  我县现有省定扶贫开发重点村3个,即大甲乡岩前村,杉洋镇珠洋村、泮洋乡泮洋村均为重点老区建制村;市领导与市直机关挂钩村4个,其中杉洋镇杉洋村、卓洋乡京峰村、吉巷乡七茶洋村均为重点老区建制村;县领导与县直机关挂钩村13个,其中大甲乡宁洋村、杉洋镇康宁村、鹤塘镇坑头村、卓洋乡沽洋仔村、大桥镇高洋村、平湖镇南岭村、凤埔乡东溪村、凤都镇石坑村、黄田镇潮渔村、城东街道仕板村、城西街道长岭村等11个系老区重点建制村。以上省市县三级开展实施“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的全县有23个建制村,其中老区建制村20个,占87%。全县20个老区建制村在开展实施跨越发展工程中都做出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切实有效地改善了各老区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其收入,进一步促进各老区村经济社会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

  杉洋镇珠洋村:全村1743人,480户,劳动力人数776人,自然村5个,革命五老健在6人,优抚对象2人,低保对象75人,残疾对象56人,耕地面积2100亩,山地面积5600亩,距镇所在地22公里。2010年度村级债务14.6万元,财政收入5800元,2011年度财政收入5800元,2010年度村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2011年村民纯收入3800元,年度总投入169万元,各级扶持90万元,自筹含村民募捐79万元,全村主要靠粮食、林竹、种菜、养牛、羊、猪、兔、鸭等收入为主。

  该村于去年3月31日编制珠洋村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暨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2011-2013年),其内容从珠洋村实际出发,在村民的直接参与商议下完成,对全村建设和发展的项目做了可行性论证,经村两委评审,由镇党委、政府审定的。去年该村一是投入68万元建造安全饮用水工程;二是投入80万元改造村容村貌一期工程;三是投入8万元拓宽珠坑路基;四是投入3万元重建主村危旧门楼;五是投入2万元为全村购置清洁家园垃圾桶;六是为“五保户”、“低保户”、“病灾户”、困难老党员发放慰问金3万元;七是投入5万元硬化水尾桥路面;八是开办二期专门发展农村经济技术培训班;九是开展普法宣传培训,培养年轻党员3名。今年首先要完成珠洋至坑口公路余下的2公里路面的硬化工程,需90万元,上级补助18万元,缺口72万元;其次是清渠引水,建设引月湖和湖西景观建设;三是对大樟洋、柿田洋、过溪洋三片农田进行综合改造;四是要筹备建设后山主题公园;五是完成中心村公厕建设;六是引进服装加工厂。这些项目的实施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才能起动或实施,但该村村财年收入仅5800元,是不能适应该村实施跨越工程的需要的。

  而省挂点单位:省高速公路公司与省信息化局与省派驻村干部自去年1月20日挂点该村以来,由于相互之间没有联系沟通好,一年多来分别下达挂点扶贫开展资金19.5万元(其中5万元是省信息化局局长来该村时给的),在该村座谈时,调研组一行与村两委和村民们急切盼望省挂点单位能够尽快沟通好,按照省、市政府的部署,把重点老区珠洋村的整体推进扶贫开发暨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的各个项目落实好,不至于到明年底扶贫开发时间结束了,许多工作还没完成,对全村老区人民也交不出满意的答卷。在调研中,我们深感该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即使在省挂点单位目前处在被动的工作局面中,他们积极带领全村老区人民投入新农村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并不断取得新成绩。

  吉巷乡七茶洋村:全村辖4个自然村,共有13个村民小组,282户,1046人,其中劳动力725人,村两委成员6名,党员33名,耕地1467亩,全村林地25783亩,距乡所在地23公里。低保对象38人,残疾15人;2010年度村财收入3万元,村级债务40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3227元,2011年度村财收入4.5万元,农民均纯收入4631元,年度总投入326万元,各级扶持225万元,自筹101万元。主要产业为粮食、林竹、食用菌及养猪、鸡、鸭等。

  该村由市人大副主任李过渡,发改委等单位挂钩,发改委农经科科长周清驻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备受当地干群的好评),乡纪委副书记李明焕驻村任党支部书记,他们以身作则,团结村两委班子成员,以项目促发展取得显著成绩。我们深入南院自然村时,被新修2.7公里投资110多万元的水泥路所震撼,难怪一同参加调研的88岁原乡党委书记许天保(1972年至1974年在该乡任职,后任宁德地委副秘书长,享受厅级离休干部)对该村的变化称赞不已,认为这全靠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上级挂钩领导和单位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村两委和村民克服困难,奋力攻坚。而建成的民心工程,是值得庆贺的。该村去年以来还投资15万元建设七茶洋自来水工程;投资2万元改建了七茶洋自然村危桥1座,投资3万元对横洋水尾桥进行了加固并建造了栏杆;投资40万元建设3个自然村2200米长共6000多平方米的村内水泥路,并建设了1处200多平方的停车坪。投资3万元实施了“家园清洁”行动,清理了水沟卫生,建造了垃圾池,购置了30个垃圾桶,并对部分水沟进行盖板;投资3万元实施了“绿色村庄”建设,在3个自然村“四旁”种植13000多株珍稀树木,并建设了200平方米的绿地;投资4万元实施了“农民健身”工程,建设了蓝球场、健身活动场所;投资8万元建设了公厕1座。在县农办、县文体局的支持下建设了“农民书屋”,现有农业生产、科学技术、文史知识等书籍1000多本供群众借阅。2011年新种植3300多亩杉木、松木;新增桃、李水果面积30亩;建设年出拦200头的小规模生猪养殖场;投资兴修水利3条,全长25公里;在县农办、联动中心和老区科技服务团的支持和帮助下,开展了3期涉及食用菌生产、水果、蔬菜种植、畜牧养殖等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食用菌生产,2011年在原有年生产20万袋的基础上突破100万袋,2012年初投资5万元建设了集体食用菌生料加工灶,方便群众发展食用菌生产。全面实施“三双”、“五要”工程,完善党务、村务、财务、卫生等各项制度建设,建设公开栏,严格各项公开制度和程序,班子进一步团结,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得到明显加强。注重后备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把能带领群众发展生产,政治素质良好的群众作为目标对象,2011年转正党员2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名,后备干部3名。关心群众疾苦,密切党、干群关系,共慰问困难群众46户,让群众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今年该村开展的项目:1、积极筹措资金,争取完成建设七茶洋至水竹洋5公里水泥路,方便群众生产生活;2、2012年内完成南院、横洋自然村的自来水工程;3、抓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各项工程措施的实施;4、拟投资2万元建设3个自然村主干道路灯。5、加强示范带头,计划在水果、食用菌种植,畜牧养殖,反季节蔬菜等开展示范带头,在技术、资金上予以扶持,争取以点带面,达到全面发展的效果。6、成立专业合作社,适度发展规模经营,今年让群众以现在荒废的2000多亩毛竹林以股份形式或承包形式入股,成立股份制毛竹合作社,集体负责筹措资金投入建设生产道路,对毛竹林进行垦复,尝试适度发展规模经营路子,增加农民收入。7、加大资金投入,今年在生产道路、水利建设等方面增加投入,在交通、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上下功夫,给群众发展生产提供方便,节约生产成本。8、投资20万元建设食用菌标准房5间,引进示范户发展黑木耳等食用菌类种植,切实增加农民和村财收入。9、继续完善和推行各项管理制度,进一步落实“三双”、“五要”工程,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进一步完善各项制度建设,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管财、管物。

  杉洋镇康宁村:全村146户,631人,党员22名,8个村民小组,劳动力392人,低保对象38人,残疾13人,耕地面积531亩,林地面积3980亩,距镇所在地24公里。2010年度村级债务15.5万元, 2011年度村财收入11万元,2010年和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均为3100元,2011年度总投入54.9万元,上级扶持52.9万元,自筹2万元。主要产业为农村种植业。

  该村由县领导陈景泗、卓向晖,县建设局、国土局等单位挂钩,对扶贫开发工作重视,得到该村干群的肯定。投入16.3万元建造村级活动场所,27.3万元修建地质灾害点,11.3万元修建自来水工程。今年该村开展的项目有:1、村内下水道铺设:经技术人员现场堪测设计需投资17万元,彻底解决内涝问题。2、农田水利建设:需投入资金15万元,铺设“u”型槽1500米。3、村内路网硬化:经技术人员现场勘测需投资30万元,解决行路难。4、建设公厕一座需投入资金5万元。5、投入2万元建设村内路灯,解决晚上照明问题。6、发展旅游业,本村现有明代,清代古建筑大厝3宅,有古井、书楼、武石、武坪等,此外还有齐天大圣殿、虎马廊规模较大。拟投资50万元。7、叶腊石矿资源丰富,可引资开发。

  凤埔乡东溪村:全村270户,966人,5个自然村,革命“五老”5人,优抚对象3人,低保对象48人,残疾23人,耕地面积2636亩,林地面积22368亩,距乡所在地18公里。2010年度村级债务10万元,村财收入13万元,2011年村财收入22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800元,总投入36万元,上级扶持31万元,自筹5万元,主要产业为:水稻、银耳、香菇、竹荪和林竹等。

  该村由县领导吴春芳、江怀生,县教育局、督导室、统计局等单位挂钩,他们关心该村发展,在项目和资金上给予大力支持,受到该村干群的好评。2011年投入6.5万元修膳村委会,2万元搞清洁家园,4万元修机耕路,3万元修农田水利,2.5万元建文体活动中心, 2万元修膳村主道,1.5万元修防洪堤清理门前溪,12.5万元搞村内道路硬化,0.5万元用于发放低保户、病灾户、计生困难户等慰问金。今年开展的项目:一是修建村道两条;二是修建自来水工程;三是发展食用菌专用房,这些还需上级给予项目资金的支持。

  平湖镇后岩村云梯基点村:人口213人,去年村内道路硬化投资16.8万元,其中县移民局拨款10万元,缺口6.8万元,该村发展变化大。今年开展项目:一是修建通村水泥路3公里、需126万元;二是安全饮用水工程16万元,除项目资金补助外,资金缺口大。

  二、做法与经验

  加强各级党政领导对开展“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要一抓到底,与当地干群同心协力,想方设法解难题,领导当地干群尽力完成所制定的扶贫开发暨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如:市人大副主任李过渡与发改委农经科周清科长等在吉巷七茶洋扶贫挂点就是一个很好的典型。

  2、在实施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中要实行分类指导,深入老区乡村调研,根据各村的不同情况和发展现状,认真分析阻碍发展诸多内在因素,从中寻求破解难题的最佳方案,同时要千方百计地用好用足中央和省市老区的特殊优惠政策,积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真心实意地办好老区村的实事好事,不断总结推广当地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努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工作的科学性和实效性,在实施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中做出新的成绩。

  3、在实施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中,要切实重视抓好“项目”,从我们调研了解到,凡是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搞的好的,其项目内容多,上级扶持的资金多,这已成为老区村真抓实干的一个重点和亮点,被越多的干群所认识。因此,实施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必须重视项目,而项目是落实政策的载体,是跨越工程的基石,是推动工作的抓手。有了项目,才有资金,抓不抓项目,工作成效就不一样。

  三、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

  1、各老区村在实施跨越发展工程中,普遍存在村财脆弱,多为空壳村,这是制约老区村的瓶颈。2、各老区村常住人口不足全村户籍人口的1/3,多数到外面谋生和到城市打工经商、陪子女就读,农村多留下老人和病残者。3、各老区村的子女教育也是制约老区村跨越发展的一个瓶颈。4、城乡差异持续扩大,老区村跨越发展阻力越来越大,上级制定的好政策,有的在基层难落实兑现。5、老区村的基础设施虽经多年努力,有较大的改善,但仍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如杉善公路(杉洋镇至善德村)还有21公里未硬化,沿途共有16个建制老区村,村民以此路做为生产谋生的必经之路,但需约600多万元经费无法筹措,道路无法硬化。

  四、意见和建议

  1、建议全国和省人大对老区工作要立法和颁布条例,加大对苏区、老区项目资金的支持力度,各老区市县要真抓实干,逐村把老区跨越发展工程抓好,让老区人民生活得到改善,不断增加老区人民的幸福指数。

  2、对中央苏区和重点老区县份,中央所制定的享受西部和中部政策要不折不扣地执行,省市定的优惠政策不能以中央下达的资金相抵扣。

  3、要加大对村级财政的扶持力度,每个村至少要有一个造血功能的项目,其收入能适应各村正常的开支,不要年年都是向上级要钱来支付村级的正常开支,现上级财政虽有给各村一定的办公经费,但有关部门订阅报刊杂志等费用和其他有关开支太多,村级干部无法制止,影响村级活动的正常开展。

  4、要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建好村级班子,尤其是选好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的人选,只有村两委班子团结,以身作则,勤政廉政,才能带领广大干群投入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建设,取得更好的成绩。

  5、各老区村在实施跨越发展工程中,要切实结合各村的实际,根据新形势的需求,修订好所制定的发展规划,不要盲目攀比,干好各老区村的事,在实施老区村跨越发展工程中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更上一层楼!

编辑: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