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济源市老促会:一切为了老区人民

2014/02/26  浏览量:     

  “济源市老促会班子硬、思路清、务实重干,办了很多好事、大事,许多工作走在了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得到人民群众的好评。请市委宣传部组织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日前,市委副书记、市委组织部部长王天顺的批示,对市老区建设促进会成立6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今后的工作寄予了厚望。

  连日来,记者在济源市部分革命老区村采访时,深切感受到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的老领导为改变群众生活、帮扶困难学生而奔走呼号的决心和信心。

  ●因地制宜,引进适合山区种植的农作物,帮助群众实现梦想

  在济源市1931平方公里的版图上,山区丘陵面积占81%以上;有9个老区镇(街道),359个老区村(居),其中山区5镇186个行政村是老区村。一直以来,因受自然条件限制,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依然较差。对此,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的老领导千方百计寻找符合山区特点的致富项目,并引导群众种植高山反季节蔬菜。

  “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筹措近20万元资金,在思礼镇水洪池村租赁20余亩地,并提供农资和技术指导,进行反季节无公害蔬菜种植试验。后来,又以同样方式分别在王屋镇罗庄村、大峪镇冢堌堆村等地进行试验,并取得成功。”高级农艺师孙树卓告诉记者。

  说起种植高山蔬菜这一产业,罗庄村村民程建设感慨地说:“山区土地贫瘠,且干旱少水,以前种啥啥不长。现在,我种植了3亩番茄,收入了4.5万元;种植了1亩辣椒,收入了1.7万元。这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啊!”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试验种植之初,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以每亩500元的价格租用农户的土地,提供无公害灭虫灯、灌溉设施、化肥、农药以及相关的种植技术等。如果试验成功了,收益归农户所有,如果试验失败了,农户也不会受到什么损失。

  ●孩子是祖国和家庭的希望,从智力方面进行扶持,将大有可为

  面对无力上学的贫困学生,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的老领导不怕山高路远,深入革命老区,进农家,问疾苦,将助学款送到了贫困学子手中。

  坡头镇连地村的琚晓钰过早地失去了母亲。不幸的是,她家里还欠下了近20万元的外债。2013年8月,她接到吉林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时,又喜又忧。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的老领导得知后,为她送来了4000元资助款,解决了她的部分学费。提及这些,琚晓钰心怀感激地告诉记者:“是爷爷们送来的资助款,圆了我的大学梦。我一定会努力学习,以优异成绩回报社会。”

  邵原镇郝坡村学生侯智耀家庭困难,他的母亲又常年生病需要吃药。2010年7月,他拿到济源一中的录取通知书时,适逢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组织捐助活动,借此契机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的老领导为他发放了4500元资助款;2013年9月,他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又得到了6000元的资助款。

  面对这一切,侯智耀和他的父母感激不尽。他告诉记者:“爷爷们不仅仅从经济上资助我,更激励我自强自立,教会我如何做人,如何回报社会。我学的是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将来打算搞科研工作,以实际行动报效祖国,感谢帮助过我的人。”

  市老区建设促进会负责同志说: “每个孩子都是祖国和家庭的希望,从智力方面进行扶持,将大有可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6年来,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的老领导筹集助学资金20余万元,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帮他们圆了上学梦。

  ●把烈士事迹搬上舞台,用身边人教育下一代,更有说服力

  济源是革命老区,涌现出党继新、薛子中、于思礼等一大批革命烈士,他们的事迹具有很强的感召力、说服力和影响力。为充分学好、用好身边的烈士事迹,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市老区建设促进会组织创排了以党继新、薛子中为原型的大型历史剧目《高悬的红星》、《野火春风》,并辗转全市16个镇(街道)60多个村(居),巡演60余场次,让烈士形象生动再现,以此教育引导广大干群,使之成为传统教育的活教材。目前,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又组织创排了以于思礼为原型的大型历史剧目《武山英魂》,现已经定稿,计划2014年组织排练并在全市巡演。

  “把烈士事迹搬上舞台,用身边人教育下一代,更有说服力。”一位观众如是说。

  对此,市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原有升说:“这几位都是济源的烈士,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我们组织创排并巡演,主要目的是引导广大干群,弘扬烈士精神,继承先烈遗志,全身心投入到干事创业的伟大实践中。”

  一桩桩实事,彰显着党和政府对老区人民的厚爱;一次次进村入户,体现着老领导们勤政务实的作风。6年来,为山区妇女创业,为群众取暖、修路、引水等,协调资金,慷慨相助;围绕土地流转、大学生创业、老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并写出调研报告,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编辑:蔡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