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1 浏览量:
初夏时节,黄陵县店头镇建庄村村民周宏云坐在轮椅上,望着漫天飞舞的蜜蜂,露出了笑容。
“今年我养了70箱蜜蜂,收入过万肯定没问题。有党和政府对残疾人的好政策,有真心帮扶残疾人的组织,我一定能过上好日子。”周宏云信心满满。
5月20日是第二十八次全国助残日,本次助残日的主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帮扶残疾人实现小康梦,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顶层设计,织密政策保障网
追求幸福奔小康,是残疾人心底的渴望。我省有249万名各类残疾人,约占全省总人口的6.69%。为确保残疾人与全省人民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三五”以来,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的实施意见》《陕西省残疾预防行动计划》《陕西省“十三五”加快残疾人小康进程规划纲要》和《陕西省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办法》等一系列政策。省残联制定《陕西省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并以此为总纲,形成全省残疾人脱贫攻坚“1+n”系列文件,为我省残疾人实现小康梦搭建起了政策兜底的平台。
科学的顶层设计为残疾人追求自我进步与发展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政策实施以来,全省170余万名困难残疾人和70余万人次的重度残疾人享受到“两项补贴”,2.41万人次的残疾人享受到托养服务,50余万人次的残疾人享受到了便捷化个性化的康复服务……这些变化,使广大残疾人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授之以渔,让生活更有尊严
帮助残疾人提升自我发展能力,自主创造幸福生活,有助于残疾人获得更多的认可。
“我一定要把网店经营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人生路。”和家人一起租房居住的铜川市耀州区90后残疾人王力对记者说。
今年25岁的王力,患有先天性脑脊膜膨出,双腿萎缩,下肢瘫痪,只能坐着或躺着。通过参加耀州区针对农业合作社的电子商务培训,他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网店,并将家乡的藏香猪肉、土鸡等特产卖到了全国各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王力只是众多通过技能培训找到“渔具”、掌握“渔技”的残疾人中的一员。“十三五”期间,省残联把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作为加快推进残疾人小康进程的重点工作持续发力;大力抓好残疾人“雨露计划”培训工作落实,累计对4.91万名残疾人进行了种植养殖、电子商务、盲人按摩、家政服务等培训,确保每名残疾人能掌握1门至2门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大力实施就业精准帮扶,通过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开发公益岗位、居家就业等方式,多种渠道安置2.5万余名残疾人就业;加大残疾人辅助就业机构建设,落实税收优惠和收费减免,提供金融扶持和资金补贴等服务,扶持建立了40个省级残疾人就业基地、43个省级残疾人职业培训示范基地、14家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27家特色工艺品制作基地、51家省级盲人按摩示范店,进一步拓宽了残疾人就业渠道,让残疾人通过就业获得更多尊严。
自强自信,创造幸福生活
对于残疾人来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充实。不少残疾人凭借着自强自立的精神,从原来的被帮扶人转变为如今的帮扶人,破茧成蝶,展翅高飞。
为增强残疾人自我“造血”功能,全面激发残疾人的脱贫积极性和致富“原动力”,省残联坚持把精神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重要突破口,多措并举在思想上“扶志”、能力上“扶智”,引领残疾人脱贫致富。通过抓政策宣传,让贫困残疾人知晓政策;抓典型引导,让贫困残疾人学习典型;抓精神提振,让贫困残疾人感受转变;抓脱贫引导,让贫困残疾人主动参与,努力帮助他们树立战胜贫困的信心和勇气,提升了残疾人参与脱贫攻坚、共建幸福美好新生活的精气神。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每一名残疾人都是参与者和贡献者。今天,残疾人实现小康梦已经有了坚实的基础。在政策制度的有力保障下,在全社会共同关注关心下,残疾人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激情正浓。面对大好局面,我省残疾人一定能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幸福生活,实现小康梦想。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