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23 浏览量: 作者:长治市老促会 白水平 来源:中国老区网
“烈士们年纪轻轻就牺牲在我们村,我们守守墓,算不上什么。有生之年我还要继续守下去。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我也会托付给儿孙后代,尽所能守好烈士墓,不让英雄们孤单。”4月4日临别前,面对记者的采访,年逾六旬的刘春生老人深情地说。
每年清明节,黎城县阳和脚村的刘春生和老伴提早买好祭祀用品,来到烈士墓前,为两位烈士义务扫墓,擦拭墓碑。
父子接力为烈士守墓
阳和脚村是黎城县上遥镇的一个自然村,这里四面环山,蜿蜒曲折,全村仅有20余口人。大山深处的这个村庄里,长眠着两位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烈士,其中一位是打响百团大战第一枪、赫赫有名的原八路军129师386旅16团团长谢家庆。
阳和脚村虽处在太行山深处,但两位烈士并不孤单,在长达70余年的时间里,阳和脚村的村民们像对待逝去的亲人一样,默默守护着墓地。
刘春生说,1940年10月底,年仅28岁的谢家庆在关家垴战役中不幸中弹,在送往后方医院的途中,经过阳和脚村时因伤势过重英勇牺牲。谢家庆和另一名烈士张天文,一同埋葬在了阳和脚村。
村民刘春泉义父的墓地正好挨着烈士墓,于是,每年清明节上坟,他都要给两位烈士扫墓,全然把烈士当成了亲人。他这一坚持,就是50多年,直至去世。刘春泉去世后,儿子刘乃松担起了守护英陵的重任,至今,两代人加起来已经70多年了。2007年,刘乃松一家从村里搬到县城,但每逢清明节他都赶回村里给烈士扫墓。
收集资料为烈士立碑
刘春生是刘春泉的堂弟,对堂哥刘春泉义务守护烈士墓几十年的举动一直感动在心。“16岁那年,我头一次听说村东头埋着两位八路军烈士,那时候我就想,有朝一日我一定要接好班,不仅要照看好烈士,还要给他们立碑刻字,让子孙后代永远记住英烈的名字。”刘春生回忆道。
2008年,刘春生的大儿子刘海军结婚时,刘春生郑重地给儿子说起为烈士立碑刻字的打算,刘海军听后非常支持,几次专程赶赴邯郸市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搜集、整理两位烈士的功绩资料,同时找专人设计制作石碑。当年清明节,纪念碑便正式立了起来。
“为纪念在抗日战争时百团大战中牺牲的谢家庆、张天文烈士,使后人铭记这段历史,弘扬他们英勇抗击侵略者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特立此碑。”纪念碑上的碑文,激发和坚定了更多阳和脚村村民守护烈士墓地的决心。
“从那以后,到烈士墓前扫墓的人越来越多。每逢清明节,总有不少村民自发来墓前打扫祭拜。”刘春生说。
为烈士寻亲,找英雄后人
扫墓的人多了,刘春生心中又萌发了一个为烈士寻亲的念头,让烈士的家人知道亲人魂归何处。刘春生根据谢家庆、张天文的现有资料,先后给河南省确山县、光山县、罗山县民政局写信寻求帮助。然而,多年来查无结果。直到2015年10月,谢家庆烈士的家人主动联系到刘春生。原来,通过网上一篇记录黎城当地发生的红色故事的文章,谢家庆的孙女谢丽霞知道了爷爷埋葬的地方。从2015年至今,谢丽霞多次来到阳和脚村,祭拜她一直苦苦找寻的爷爷。
青山处处埋忠骨。如今,在村子东边最高的地方,一棵高大的枣树下面,便是谢家庆和张天文两位烈士的墓地。墓前有两座石碑,一座是2008年刘春生父子所立,一座是黎城县政府新近所立,石碑两侧栽种的松柏郁郁葱葱,石碑前是水泥硬化、护栏环绕的小平台。这里是村民们心中最重要的墓地,是整个村子的精神“高地”。
守烈士墓、修烈士碑、筑“家庆路”、寻英雄后人。阳和脚村的乡亲们用朴素的方式找到了他们的精神高地,点亮了敬重英雄的民族之魂。这是一团不熄的火,光焰照后人。
编辑:白雨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