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帅瑜:奋笔颂谷城 难舍老区情

2022/02/14  浏览量:     来源:中国老区网

  退休后,本该安享晚年生活,但他却反而更忙了,就连笔者采访他,还是电话约了几次,他才“挤”出时间接受采访。他不仅在谷城名气“大得很”,甚至在襄阳市、湖北省的记者圈、作家圈,提到他的名字也都是被人纷纷点赞。2020年至2021年,他连续在《人民日报》发表8篇大作,令人刮目相看。他就是革命老区湖北省谷城县老促会聘请的特约通讯员、谷城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帅瑜。

  

  2017年,他在《中国老区建设》杂志发表的长篇通讯《不为名不为利 只为老区早富裕——湖北谷城县老促会一心为老区人民办实事的真实写照》,至今谈起,仍然让谷城县老促会会长邱先国赞赏不已。

  67岁的帅瑜是谷城县南河镇人,热爱新闻写作,尤其是退伍后,凭借勤奋钻研,进入当地报社,成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他先后担任记者、编辑、副总编,在中央、省、市级报刊上发表新闻作品2000余篇,获奖无数。

  

  

  

  

  退休后的帅瑜,激情不减,坚持创作,只为追逐新闻梦想。特别是被谷城县老促会聘请为特约通讯员后,最是难舍老区情。

  “我生在老区,长在老区,工作在老区,对老区人民的情分真是血浓于水。”帅瑜说。

  2月11日,笔者来到帅瑜家中,聆听这位具有“三牛”精神的老报人讲述他的激情故事。

  2015年1月,60岁的他退休了,“退休人不休,奋笔颂谷城”是他退休生活的真实写照。

  7年来,帅瑜不丢手中笔,继续书写老区人和事,利用新闻和文学作品,积极主动地报道老区谷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新变化,讴歌和赞美谷城,他的作品在国家、省、市报刊上刊登,为宣传谷城、提高老区谷城的知名度,立下了汗马功劳。

  2015年5月11日,《湖北日报》以半个版的篇幅,刊发帅瑜采写的稿件《谷城有两个“红色村”》,图文并茂地报道了谷城的革命老区。他采写的五山镇《黄山垭村的扶贫路:你富我富大家富》,在11月23日被新华网向全国播发。这对帅瑜来说是莫大的鼓舞。

  2016年,帅瑜采写的五山镇马鞍山上致富带头人《范修启:马鞍山上共同致富人》、城关镇的《谷城农民任吉明自费创办民营养老院》等通讯,先后被新华网等媒体采用。

  这一年,帅瑜还把自己写谷城的50多篇散文,汇集成36万字的散文集《生活的回望》一书,在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国家级出版社出版谷城作者的散文集,这在谷城还是首次。

  2017年,帅瑜采写的稿子《谷城县提升生态品级干好绿化大工程》《谷城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主动履职为民办实事》,分别在2月9日、8月7日被新华网向全国播发。

  2018年,是老区谷城县脱贫攻坚的关键年。帅瑜积极走山乡,进村组,采写脱贫致富的人和事。他写的《谷城县确保脱贫工作不落边远贫困户》《谷城县老区促进会扶持药材生产为脱贫攻坚助力》稿件,分别在5月29日、12月10日被新华网向全国播发和报纸采用。他还采写了“一条高山公路的变迁”,报道了谷城县山区公路建设的新发展。

  这一年,帅瑜在谷城文化事业上,还做了一件功在千秋的大事:他把上至春秋战国,下至清朝末期,历代写谷城的经典的古诗古文,进行甄别、汇集、校勘、注释成49万字的《古诗古文说谷城》一书,6月份,在湖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了。

  这是谷城从没有过的集中荟萃、全面搜罗、详实注释的古诗文书籍,也是帅瑜怀着传承本土优秀历史文化的使命,为今人也为后人选注、阅读、研究和使用而精心留存的。

  当社会中的其他人在追求金钱和名利的时候,帅瑜却在默默留存一个地方的优秀历史文化。他一个人完成了一项伟大的文化工程!

  湖北省社科院原副院长刘玉堂在该书“序言”中说:“帅瑜甘于淡泊,历尽千辛万苦,查阅收集文献,考证鉴别真伪,《古诗古文说谷城》有利于更好地传承地域文化,有利于今人和后代研究地域文化,有利于地域文化的对外交流,这对传承和弘扬谷城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帅瑜针对谷城南河镇苏区村的变化,创作了《苏区村三变——一个山村的传记》一稿,此文不仅被《湖北日报》上刊登,还荣获了中国传记文学奖。

  2020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了。

  疫情发生后,帅瑜作为一名有经验的新闻工作者、宣传战线的老干部、省级作家,时刻关注谷城抗疫的典型事迹和感人故事,用手中的笔,及时写出了一篇篇新闻稿和文学作品,赞扬谷城抗疫和复工复产的典型,及时向各级报刊推出,最大限度的宣传了谷城抗疫工作。

  帅瑜的第一篇稿件《生死之间》共4100多字,写的是县委、县政府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带领全县人民快速抗击疫情。2月9日,帅瑜又写了2300字的《抗击疫情,谷城众志成城》新闻稿,全方位反映了谷城抗疫战斗。

  随后,帅瑜又写了1860字的新闻稿《抗疫阻击战中的“蓝色尖兵”》,报道了以谷城退役军人为骨干的谷城蓝天救援队阻击疫情的事迹,于3月4日被《人民日报》11版头条刊发。

  帅瑜创作的散文《芳华,在抗疫病房里绽放》,赞扬了谷城医护人员日夜抢救感染者的事迹,在2月20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上发表,这是湖北省县级业余作家在中央级大报上发表的第一篇抗疫作品。

  帅瑜认为,新闻写作必须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取材,要在地方找到典型的人和事。“作为新闻工作者,这就是职责所在。”

  为了便于出行采访,2017年,他不顾家人反对,考了驾照,买了车。“有车代步,采访更便利了。”

   当新冠疫情被基本控制后,田野里犁耙水响,茶园里新枝吐绿……人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抢抓生产,把损失补回来。

  帅瑜怀揣喜悦之情,采访回家后,创作了散文《从这个春天出发》,经反复打磨,投给《人民日报》。“编辑一眼就选中了,给我回电话,指导我修改,我的内心有说不出的激动!”4月8日,帅瑜的这篇文章又在《人民日报》刊发。

  之后,这篇文章被很多地方当成了语文考试的范文进行赏析,由此可见其功夫了得。

  这又是湖北省县级作家在中央党报率先发表的第一篇抗疫复工复产的文学作品。

  随后,帅瑜又写出在疫情期间五山镇班河张建武、庙滩镇水沟村省定贫困村抓好精准扶贫的新闻,分别在4月19日、7月12日的《人民日报》上发表。

  “张建武的报道,五易其稿,改到手软,硬是扛下来了。”但只要一说到写稿,帅瑜总有使不完的劲。

  防控疫情期间依然要搞好农业生产,帅瑜以此为内容创作了散文《鸟鸣声声话农事》,在5月16日的《人民日报》“大地”文学副刊上发表。短短一两个月内,帅瑜在《人民日报》上连续发表了多篇抗击疫情和复工复产的作品。

  2020年,是脱贫攻坚收官之年。10月中旬,帅瑜走进深山中的茨河镇杨村、青鞍山、马家塆3个省级贫困村,采访脱贫攻坚的新变化,写出了《决战深山“刨穷根”》一文,被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办的《学习与研究》杂志刊发。

  去年,是建党百年华诞大喜之年。帅瑜又创作了《红色村名蕴初心》《传承红色基因的谷城》《红色谷城簇簇新》《星火成炬耀谷城》等散文,其中,《红色村名蕴初心》在谷城县庆祝建党100周年征文中荣获二等奖。

  2021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大地”文学副刊刊登谷城作家帅瑜美文《马家湾修路记》,讲述谷城县茨河镇大山区马家湾村打通山村联通外面世界、走向美好未来幸福路的艰辛历程。

  笔者问他为何如此高产,而且频频上大报。帅瑜说,永葆激情才能有不懈的动力,做到心中有火,眼里有光,处处都有新闻。

  笔者曾是帅瑜的“老部下”,多次跟随帅瑜外出采访,途中交流时,他总是在思考如何跟采访对象沟通,“第一句话怎么说?”“如何引起共鸣?”“如何让采访对象说出心里话?”……已过花甲之年的他,仍对新闻事业孜孜不倦地追求,堪称后辈楷模。

  帅瑜的书房里堆满了一摞摞的采访本,上面记录的是他平时采访的素材。

  说话间,他又提起笔,要把新闻主角张建武变成文学人物,再用散文抒发感情,向《人民日报》进发。

  (湖北省谷城县老促会 马明刚)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