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一心琢磨着让群众致富的人

2022/01/26  浏览量:     

  阳春三月,在岳庄村南岭上,二、三十个男女村民聚在一起,只见着装朴素、脸色黝黑的男子放下肩上扛着的一捆连翘苗,他们便围拢在一起,听他讲解连翘种植技术。邻村也有几个人闻讯赶来学习。间歇时,邻村一老者问道:“咦,听他讲的头头是道,这是谁呀?”一老汉指着讲课的说道:“你说的是老曹呀,他是咱村里的。”这位被称老曹的,如今岳庄村好多人都这么说。其实,老曹真的不是岳庄人,是被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委派到岳庄村的第一书记。

  

  老曹名叫曹生伟,驻村前是区公安局副科级侦查员。2015年7月,在脱贫攻坚关键阶段,当组织上派他到西李村乡担任第一书记时,他面临常年有病、三天两头住院的父亲、临近高考的女儿,曾彷徨过、犹豫过。但还是在接到组织通知的第二天,风尘仆仆赶到村里,在他看来这脱贫攻坚和公安破案一样,都容不得犹豫和懈怠。下乡没几个月,老百姓见他都称老曹,对外人介绍时说“他是咱村的!”他也很受用,在他内心,确实如老百姓说的,成了咱村人。

  连翘花开富农家

  岳庄村位于陕州区西李村乡南部与洛宁县交界处,山川相间,沟豁纵横,距三门峡市区90公里,是省级贫困村,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78%,无疑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听说曹生伟是干公安的,有人就说起了风凉话,“这人是来镀金的,停几个月屁股一拍就走啦。”曹生伟在党员会上说:“从今天起,我要把大家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乡亲们不脱贫,我决不返城!”

  

  过去岳庄种植结构单一,农户靠种烟种粮收入较低,要脱贫先要选择致富项目,他和村“两委”一班人多次外出考察筛选,认为搞中药材种植是个不错的项目,针对本地小范围气候特点和荒山荒坡面积较大,且连翘管理粗放,市场潜力大,可为靠种烟30多年的农户减轻劳动强度,带来较高的收益,当为首选。村党员干部商品意识较低,他便组织农户到邻近乡村参观学习,统一认识,激发了不少农户种植连翘的积极性。为了节约购苗资金,曹生伟带着岳母、妻子和同学马明公夫妇等一起到邻近宫前山上挖了500多株连翘苗,选了上河组5户群众试种,并尝试用枝条插扦的方法育苗,逐步积累了插扦经验,还制作了PPT组织农户观看学习,他利用出外打工农民农忙回家种麦之机,晚上入组入户宣传种植技术,逐步影响扩大农户的试种范围。在区包村领导孟煜的支持下,村又向区扶贫办申报连翘种植项目,获得批准后,开始在全村大面积推广插扦方式育苗,当年种植连翘800亩,第二年3月金黄色的连翘花竞相绽放,亩收入达600多元,既绿化了村庄,又为老百姓增收,走出了一条帮助农民致富的新路子。

  

  在连续两年时间里,岳庄村发展蔬菜大棚100个、香菇大棚100个,又因户制宜一户一策,发展致富项目,实现了家家有产业、户户有项目,彻底摘掉了省级贫困村帽子。剧作家刘云以曹生伟为原型创作的大型蒲剧《连翘花开》,在黄河金三角地区多次演出,好评如潮。

  “粉条哥”脱贫传佳话

  在岳庄村,曹生伟喜欢串门和老百姓拉家常,尤其是下雨天或晚上。村里不少比他小几岁的人都喜欢叫他“曹哥”。有一天雨后,他串门到张书祥家。看到张书祥家院子还没有硬化,院里泥水满地下不去脚,住的房子倒塌,母亲又有病,欠了一屁股债,日子过的紧紧巴巴,他心里很难过。在和书祥闲聊后,感觉他是个勤快人,除农忙在家摆弄几亩庄稼外,农闲时候出去打工还欠债。岳庄村盛产红薯,有加工红薯粉条的传统。曹生伟便建议他就地创业,生产红薯粉条脱贫,既能照顾家里,还能多些收入。张书祥自然乐此不彼,说干就干。曹生伟自掏腰包500元,让他先硬化院落,又帮他买回红薯打粉机,便忙活开了。屋漏偏遇连阴雨,张书祥由于技术不过关,加之销路不畅,白忙了一年,反而赔了5000元,真是连死的心都有了,说啥也不想再干啦。

  

  曹生伟知道后,又主动找上门,鼓励他不要气馁,分析原因继续干。2016年冬,张书祥从邻近宜阳县请来粉条师傅,认真学习制作技术,产品质量提升,每天可做价值500元的产品。曹生伟为帮其拓展销路又担当起他的宣传使者,制作推销广告,帮他在电脑和微信上销售,并邀请陕州电视台进行报道。曹生伟还手把手教他在电脑上推销产品,回到机关或与朋友、同学交谈,他常把岳庄粉条挂在嘴上边,致使有人说:“老曹下乡扶贫咋变成商人啦?”

  张书祥出名啦,岳庄村晶莹剔透、劲道的红薯粉条畅销黄河金三角地区,成为豫晋陕结合部城乡人舌尖上的美味。被称为“粉条哥”的张书祥,靠做粉条脱了贫,岳庄村的许多农户也靠粉条加工走上了致富路。

  张书祥说:“曹书记和咱不沾亲带故,拿着劲帮咱,他就是我的亲哥。”村民们说:“曹书记拿老百姓的事老挂在嘴上,净想法帮咱们富哩,这才是共产党的好干部哇。”

  

  高粱果红透半边天

  在脱贫攻坚的征程中,岳庄村脱贫致富榜上有名。曹生伟驻村帮扶有功,被评为河南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广播中有声,电视上有影,网络上有名,面对诸多荣誉和掌声,但他没有骄傲,更没有迷失方向,他清醒认识到自己只是一滴水珠,折射出的是太阳的光辉,反映的是整个公安队伍的爱民情趣,自己只是一片绿叶,衬托的是整个森林的勃勃生机。诠释的是公安民警的奉献精神。陕州区委又一次相中了他,任命他到张茅乡担任乡党委副书记、政府乡长。在新的岗位上,曹生伟依然初心不改,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在张茅乡工作期间,曹生伟又一次做了带领群众致富的领头羊,他经过调查研究后,陷入了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思索中。曹生伟不亏是个有心人,在一次和朋友闲谈中,说起民工打工难、种庄稼收入较少等话题时,这个朋友说:“我在部队时有个战友是四川的,前天打电话时说他转业后种高粱现在富了。”说着无心,听着有意。曹生伟一下记住了,他连着往外地打了好几通电话,上网查了个通宵,觉得种高粱或许是调整产业结构,让农民增加收入的一个法儿,他在党委会上谈了自己的想法,后又带着几个村干部到四川、贵州、陕西等地考察,更加确定了自己的想法。

  红高粱是酿酒的好原料,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种植管理方面技术要求却不高,农户可普遍种植。通过党委研究,乡政府动员村里通过流转土地,选择与黔豫农业公司合作发展高粱产业,专门生产贵州茅台酒厂专用红高粱。经过一年试种,效果喜人。

  

  2021年,张茅乡种植红高粱涉及麻塘湾、韩家沟、西崖、庙坡、白土坡等6个行政村,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亩产700多斤,实现总产450多万斤,产值1200多万元,为村增加收入20余万元,极大地推动了集体经济的发展。

  收获季节,一串串笑红脸的高粱穗粒饱满,微风吹过,空气里弥漫着阵阵清香,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农民笑了,面对连成一片的红色海洋,前来游览的人络绎不绝,红高粱映红了前来旅游者的脸庞,一个个都脸上都挂着微笑,游客中不乏拍电影的、拍电视的,也有专业摄影的,还有网红拍抖音的,更多的则是以红高粱为背景拍照留念的游客,让曹乡长没有想到的是,红高粱不仅富了农民的钱包,也催活了一个季节性旅游产业。

  有人说:“曹生伟真是能干啊,他整天都在琢磨着让咱老百姓致富的事儿,群众咋会不欢迎他呢。”

  (三门峡市陕州区老促会 王克建)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