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老区黄土地 青睐励志人

2020/05/20  浏览量:     

  李汶昌是剑阁县元山镇粮丰村人,今年50岁。村上有他父辈们厮守了几代人的小瓦房,场镇凉泉路有早年投建的小砖楼,新城区千米大街有自己经营的茶楼产业,持有大本法律专业文凭的儿子在西昌市办了律师事务所,他的元配结发妻子何彩慧是位通情达理、聪慧能干的贤惠女性,一家人小日子过得殷实而滋润。

    

  2014年,病魔的利爪悄然袭向李家。李文昌的妻子何彩慧突生重病,日益加剧,历尽磋磨,于2016年元月病逝,年仅43岁。人生苦短,生命的脆弱与无奈,让这一家人为之胆寒!从结发妻卧病在床到痛彻心扉的生离死别,李文昌在万念俱灰中,萌发了化失望为希望、用产业脱贫转移伤痛的念头:租地种药!

  李文昌是一位中专文化程度的共产党员。曾于2007年担任剑阁县元山镇粮丰村村主任,2010年担任党支部书记。2015年,为了全身心投入流转土地产业开发,引领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主动向党委政府申请辞去了村干部职务,把家庭和个人的全部精力、财力全身心投入农村产业发展,期望在3至5年内,使产业项目实现较大规模的突破。他决心以组建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作出农村经济发展新贡献。

    

  2014年11月, 元山镇粮丰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成立,采取村民自愿的方式,联合农户组成农村经济新实体,形成了“自主经营、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经营新模式。专合组织对农业组织化、规模化、机械化经营,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典型示范和推动作用。

  合作社成立后,有了合法的工商营业执照,李汶昌担任该社负责人。企业注册资金500万元。经营项目包含中药材种植、销售及相关加工技术、信息咨询服务及农副产品购销。该社新建伊始发展会员85户,采取租赁承包的形式,集聚经营土地1300余亩。种植范围涵盖中药材、林果等多元经济作物。合作社的建立,使元山镇农村种养业布局产生急剧变革,一大批致富能人异军突起,21个村、18个专业合作社相继成立,2000多名会员如同“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乡村老百姓遵照着“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模式,不断刷新贫困人口对脱贫致富的认知和梦想。

    

  李汶昌经过较长时间、地点的多次市场考察调研之后,了解了很多种植中药材的相关行情,他了解到丹参单产1.5吨/亩,产值可达到6000元/吨;当归单产1.2吨/亩,产值可实现5000元/吨;芍药产量2吨/亩,产值可达到2万元/吨;党参产量2吨/亩,产值可达到4000元/吨……加上当地党委政府全力支持,市场行情一路看好,销售渠道和土地资源也不用愁。他信心满满,坚定不移启动了项目。2014年初,他首先租赁了元山镇金竹村土地230亩;同年10月,又租赁了本镇柳河村土地120亩;2015年10月,跨乡镇租赁了柘坝乡龙柏村土地370亩;2017年,全镇脱贫攻坚厉兵秣马,李文昌乘势而上,在本镇双狮村发展脆红李套药材300亩,成为点睛之笔。他先后在租赁到手的1020亩流转土地上,种植了丹参450亩,当归300亩,芍药120亩,党参150亩。关键时刻,他以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积极争取得到了国家脱贫攻坚退耕还林项目支持,在1000亩中药材基地,采用5米*5米、每亩22株的密度,全部套栽了核桃、枇杷、脆红李等果树,共栽植15840株。大忙季节,在工地干活儿的劳动力经常不少于100人,久违了的欢声笑语,让村民们感受到去合作社干活儿的快乐。

  产业开发,光盯准收益不得行,首先要舍得投入、李汶昌的核桃园+脆红李+中药材基地,投资160万元/年,其中劳动力用工75万元/年。劳动力现金支付最低50元/人/天。还有种子、肥料、农药及土地流转租赁费,这些开展一细算不下100万元。他深信,只要精细管理,不忽略每一个环节,这些投入必定会有好的回报。

  因为大多数中药材生长期只有10个月,当年就能见效,而核桃、李子、枇杷3至5年才陆续挂果。这样,只有果药套作,才可能实现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提高产业效益,李汶昌的产业园就是这种经营模式。

  每年秋收季节,李汶昌开着收割机开始收获药材,去年仅决明子一项就收获了成品100多麻袋。

  姹紫嫣红的产业转型示范,吸引了众多老百姓悉心效仿,他们乐此不疲,不懈努力,沿着产业增收的轨迹,一批又一批退出了贫困线。

  (剑阁县元山镇 何兴宝)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