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06 浏览量: 作者:叶含勇 姜刚
2015年,中央提出向贫困发起总攻,打赢脱贫攻坚战。此后,从全国选派的近20万优秀干部陆续奔赴各地,担任贫困村扶贫“第一书记”,成为带领村民实现精准脱贫的“领头雁”和“主心骨”。
如今,9个省份的28个贫困县脱贫摘帽。这是自国家设定贫困县31年来,历史上第一次实现贫困县数量的净减少。阶段性胜利的背后,离不开“第一书记”的精彩实践。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
全村252户1162人,贫困人口达61户221人,贫困发生率19%,海拔3600米以上的青海省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优干宁镇荷日恒村,是全国众多贫困村的缩影。
“最大的难题还是人心不齐。”2015年,青海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立成被组织派往荷日恒村担任“第一书记”。开会时,他发现党员干部对脱贫思路根本说不出一二三。
无独有偶,同年8月,河南省农业厅遥感监测中心副主任宋伟到国家级扶贫工作重点县河南滑县任北李庄村“第一书记”时,村里党组织的涣散软弱,也让他感觉像“挨了当头一棒”。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好多贫困村的村级组织涣散,不少能人外出,想实施好精准扶贫战略,难度很大,有的甚至推动不了。中央要求根据贫困村的实际需求精准选配“第一书记”,就是要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培养“最能打的人”。贵州省赤水市长期镇合云村“第一书记”都家富,上任后首先动“小手术”:将村民意见较大的两名村干部换选“下岗”,实行村干部坐班制和首问责任制,定期组织“三会一课”,以提高全村党员的服务意识和宗旨意识。
而张立成、宋伟的策略则是从通水、通电、修路等做起,先干出点实事来。荷日恒村支部书记斗格杰说:“群众一看,这伙人还真是干事的人!群众有了信任,干部就有了干劲。”
“脱贫致富,真的要感谢我们的都书记!”“宋书记不像一个官,更像一家人。”“张书记能不走吗?”……“第一书记”的真抓实干,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没有“针脚”密,哪来腰包鼓
评判脱贫攻坚成效的标准千条万条,农民腰包要鼓是第一条,这需要“第一书记”们着实下一番“绣花”功夫。
上任两年间,都家富驱车8万公里,步行800公里,终于找到了需求“绣”出了“花”:全村新建改建村道25公里,安装饮水管道34公里,村民通过发展特色种养殖,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近2000元,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的19.67%下降到目前的1.9%。
要是遇上需求和路径不配套,扶贫还需更加细密的“针脚”。
重庆市丰都县包鸾镇飞仙洞村有肉牛养殖传统,但因为严重缺水,养殖规模难以扩大。水利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邵明磊来到飞仙洞村以后,很快就争取到了扶贫资金和项目。
然而,项目实施后很快卡壳,青苗补偿、压坏农田复原、占地补偿以及项目承包等多个难题,让一些村民情绪十分激动,坚决不允许挖机进场。“施工老板走了,我走不了。”邵明磊一边拍着胸脯向村民保证,一边耐心细致地回应村民其他诉求,最终获得了支持。
要是连产业基础都不具备,扶贫施策更需要精准到户到人。
西藏拉萨市城关区夺底乡维巴村扶贫“第一书记”达娃旦增走访发现,很多贫困群众不是不想富,而是不知道该向哪里使劲,有的因病因残致贫,有的缺地缺人,经济来源单一。
为此,达娃旦增总是设法给予不同救助。没有技术和资金却想创业的,他帮忙联系扶贫部门,只想靠劳动力吃饭的,他帮忙联系就业机构。如今,维巴村已成为“家富、村美、人和”的先进村,全村55户贫困户今年底将全部脱贫。
激发内生动力,村民“走路带风”
村民能不能脱贫,内生动力是关键,扶贫必先扶志。
2016年初,宋伟夜间入户调查时发现,北李庄村有一家人房屋破旧,黑漆漆没人。村干部介绍,这是五保户李守芳的家,因为贫穷至今未婚,他常年寄宿在弟弟家。
摸清情况后,宋伟争取资金给李守芳新盖了两间房,还给他介绍了工作。有了相对稳定的收入,李守芳现在“走路带风”,满脸笑容。在北李庄村,宋伟运用15万元专项扶贫款,已帮扶15户贫困户入股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实现每年分红。
扶贫是个良心活,真金白银是其重要推动力量。中央党校教授辛鸣表示,“第一书记”把党和政府对贫困群体的关心落到实处,不仅要有扶贫的本领和能力,还需要对群众有真情实感。
作为四川广安市广安区崇望乡合力村的“第一书记”,曹小飞发现,比土地还贫瘠的,是人的观念。她当初想带领农民养跑山鸡,不料半个月后,2000多只鸡苗就被村民吃光卖光。
好不容易发现村民有养蜂的习惯,曹小飞又发现自己怀孕了。但是,在此后的8个多月里,她成了“拼命三娘”,始终穿梭在合力村的村头巷尾,为“甜蜜事业”和改善村容村貌奔忙着,直到临产的头一天。待到孩子出生刚满月,曹小飞竟然背着孩子又回到了村上。
69岁的贫困户吴九江道出了全村人的心疼:“每次看到曹书记挺着肚子远远走过来,我们都上去扶她,怕她摔啊!”念念不忘,曹小飞盼来了村民的“逆袭”:71户贫困户养上了150余箱中华蜜蜂,平均每箱约6000元的收益,让每户贫困户有了上万元的收入。
摘帽不摘责任,扶上马更要送一程
11月初,入夜,新疆民丰县叶亦克乡的牧民点,气温降至冰点。
年轻人将羊和骆驼安置在“冰窝子”以后,在彩钢房里围炉看起了电视。他们的父母和孩子则早已迁至100公里外的色格孜乌依村。新建的广场上,每晚都会有人围着音响跳起民族舞。
民丰县摘了“贫困帽”,色格孜乌依村扶贫“第一书记”阿迪里·阿不都艾尼却停不下来,他打算在村广场上建个夜市,让村里的妇女也有钱赚,计划了很久的村理发店也必须开起来。阿迪里说,把根扎到村里后,才越来越明白老百姓需要的是什么。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认为,脱贫摘帽是一个节点,但绝不是终点,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很大差距。摘帽后,“第一书记”还不能“班师回朝”,因为稳固脱贫成效,避免返贫的任务还非常艰巨。
其实,就在丰都县成功摘帽后,邵明磊仍揪心局部的深度贫困。“到年底村里将只剩两户深度贫困户,而这也是最难啃的‘硬骨头’。”
在刚刚脱贫的青海省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荷日恒村牧民多尔杰看见“第一书记”张立成便从马背上跳下来,拉着他的手反复问:“张书记能不走吗?”该村村支书斗格杰说,虽然摘帽了,但距离全面小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干部群众都希望驻村干部留下来。
编辑:童善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