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最美环卫工人朱丽萍:我用汗水清洁城市

2014/02/14  浏览量:   作者:陈旻 翁国城  

  “文献路、梅园路、十字街、仓后路、后街、天九湾……这些莆田人流、车流量最大的道路,有几个垃圾桶、有哪些垃圾站、有几间公厕,我闭着眼都数得出来。”莆田荔城区环卫所的朱丽萍说。她在这些路段做保洁,已经整整18个年头。

  每天凌晨两点上班

  18年来,朱丽萍最熟悉的伙伴除了扫把和垃圾车,就只有凌晨的残星和路灯。31岁时,她就开始从事环卫工作。“扫了10多年地,都是凌晨2点多就要出门。”她说,早班的环卫工要从凌晨3点多开始工作,确保6点半督查时路面就是整洁的。

  “刚开始我不会骑自行车,住处离单位很远,只好2点多起床,喝点开水就步行去单位。”她说,刚开始独自走夜路非常害怕,还曾几次被流氓尾随。

  凌晨3点到了单位,每4人一组,一辆人力拉的垃圾车、4支扫把,拉到负责的路段,在昏暗的路灯下就开始清扫了。“前面两人扫地,后面2人收垃圾,一刻都不能停。”她说,以前许多道路并不是水泥路,不少是条石铺的,在石缝里的垃圾得弯着腰用手一点一点掏出来;路边张贴、涂画的小广告,要一张一张撕掉、清洗;满是污渍的垃圾箱,要一个一个擦干净;乱摆在路边的摊点撤走后,有大量塑料袋、卫生纸、竹签子要收拾……

  “我负责的路段店面多、人流大,平时一天能扫十几车垃圾。更别说大年三十、初一早上了。”她说,莆田有“游春”的习俗,初一早上大半城的人都会涌到文献路附近逛步行街、古谯楼,那附近的垃圾真是多得扫不完。“从凌晨一直扫到早上7点多,停下来喝一点豆浆,接着扫。人们都回家吃‘岁首面’了,我们还没下班。”她说,这么多年,能在初一早上吃上“岁首面”的次数,一共只有3次。

  最忙碌的季节是夏天。莆田夏秋多台风,台风袭城之后,总是留下满地的断枝残叶和垃圾。“路边大多是白玉兰树,枝叶又大又多,路上每10米就能扫成一大堆,这时候就要板车加上小货车一起跟着收树叶,根本数不清要收多少车。”她说。在潮热的天气里,顶风冒雨地加班加

  点,她几次病倒了。“连着加班几天,手、脚都是水泡,回家拿筷子都发抖,不怕你笑话,有时候我坐在马桶上腿都酸得站不起来。”

  “城市离不开‘扫地的’”

  早晨6时许,朱丽萍已经到了单位,6点半开始就要和同事一起巡查路面。“这几年我转岗负责路面督查的工作。今年有了一辆工具车,可以坐车巡查,条件真是大大改善了。”此前,她都是骑自行车进行路面督查,最远的时候,要从莆田市体育中心一直骑到位于黄石镇的高速公路入口。

  检查环卫工人到岗情况、登记没有清洁干净的地方、亲手清理小堆的垃圾、通知环卫工人补收大型的垃圾……一直到中午12点,她终于忙完了。回到家,她翻出了自己珍藏多年的照片。照片是1996年首届“福建省环卫工人节”,莆田100多名环卫工人在莆田凤凰山公园的合影。照片上,刚入行的朱丽萍是最年轻的女性,穿着蓝灰色的制服裙装,长发盘成髻子,秀丽动人。

  “这件裙子只穿过这么一次。工作时哪能穿裙子,都是口罩遮脸,裤子、布鞋一穿,灰头土脸一整天。”她数着照片上的老同事们说,“你看,照片里光女工就有快100人,到今年只剩八九人了,都快走光了。”

  “因为环卫真是个辛苦的岗位,不仅累,还有很多人瞧不起。”她清楚记得,早年清扫马路时,有店家直接把大袋垃圾扔到路面,她上前劝阻,对方轻蔑地说:“你不就是扫地的吗?那正好把垃圾丢来给你扫啊。没文化、没出息,就只能天天扫垃圾……”

  “那时候心里的难受啊,我一直没有忘记。”她说,“后来我想,没有我们这些‘扫地的’,这个城市会像什么样?这是我的工作,我把工作做好,就没有什么丢人的!”

  于是,她在工作中加倍地努力。长年顶风冒雨的工作让她患上了风湿,走楼梯都针扎般地痛,“腿一痛就知道明天要下雨”。但她也赢得了社会的尊重,在她的抽屉里,有一大叠的奖状、证书;在各级劳动技能大赛中,她常常拿第一。她说:“说真的,没想到‘扫地’也会被表扬。但回头一想,我的工作对得起这些奖状。”

编辑:蔡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