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史玉龙:"走出多远我也是家乡的子孙"

2013/09/20  浏览量:   作者:王克良 柳文利  

  阳春四月,风和日丽。在新绛县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薛有良带领下,我们乘车来到阳王镇南池村,对荣获中国酒店业“金樽奖”和山西省"致富不忘家乡,真情回报社会"功勋人物奖的太原中城集团董事长史玉龙投资千万元建设家乡的事迹,进行调查了解。所见所闻,令人感动。

  “走出多远我也是家乡的子孙”

  南池村是新绛县的革命老区村,地处新(绛)稷(山)闻(喜)三县交界处的峨嵋岭上,远离县城,三面临沟,交通不便。战争年代,村里人积极参加党领导的革命活动,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他们运送粮食,支援前线,抢救伤员,为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史玉龙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穷孩子,1951年出生在南池村的一个贫寒家庭,从小聆听了许多革命故事。他人穷志不穷,有一种勇敢拼搏的天性、自信自立的精神和好强上进的性格。作为文革期间的老三届初中毕业生,1971年他响应祖国号召,自告奋勇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部队8年中,他做过饭,开过车,站过岗,立过功。

  1979年转业后,史玉龙被分配到山西省公安厅,从事制作居民身份证工作。这本是一份令人羡慕的理想而轻松的工作,但他却不甘轻闲,毅然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辞职下海,经商创业。

  史玉龙靠着晋南人特有的朴实、上进和拼搏精神,开始了创业征程。开始,他靠着在部队当炊事员学到的手艺,筹钱开了一个小门面,做面包、麻花、饼子、馒头。凭借货真价实、干净卫生,他的小店逐渐名声大噪,从原来的小打小闹发展到用二三十辆三轮车在太原市的大街小巷穿梭销售,生产的食品供不应求。他由此淘得了创业的"第一桶金"。

  30年风雨,30年创业,30年辉煌。现在,史玉龙的中城集团已拥有中城宾馆、南江酒店、关府宴酒业、北海渔村、海南博鲭种植园等9家大型宾馆及餐饮企业。他把“勤奋、胆略、诚信、激情”作为创业理念,以“尊重、信任”作为经营宗旨,凭着事事争先、处处争优的创业劲头,打造出一个以餐饮业为主的集团公司。他的事业不断走向辉煌,史玉龙荣获全国餐饮行业十大杰出总经理称号。

  史玉龙历经磨难,苦尽甜来,走上了先富起来之路。他经常对人说:“走出多远我也是家乡的子孙”。他没有忘记南池村那片故土,心里始终惦记着村里的父老乡亲。他富而思源,毫不犹豫地奉献家乡,回报生他养他的故乡。

  为乡亲奉献一流的乡村文化“大餐”

  过去,南池村没有固定的文化活动场所,农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史玉龙投资近300万元为村里修建了东方明珠、三面观音、长城照壁、将军台、大戏台、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广场、音乐喷泉、天地庙、史家祠堂、攀天柱十二大景点等文化旅游设施。这一善举感动了当地的领导和周围县市的各界人士。

  走近南池村,远远就会望见古色古香的大戏台、庄重浑厚的大庙宇、设备齐全的老年活动中心、五光十色的水池喷泉。进入村文化广场,只见草坪绿茵茵,楼台金灿灿,油松梧桐翠绿繁茂,仿古建筑彩绘鲜艳,一种地域文化韵律吸引着众多游客。仿古大戏台于2010年建成后,每年都要唱3至5台大戏。除此之外,史玉龙每年春节还出资组织传统庆典狂欢活动社火以及其它文艺表演。去年他出资10万元,今年又拿出30万元,连续两年组织了大型焰火活动。

  村民们对史玉龙修建的文化广场赞不绝口。大家高兴地说,文化广场流光溢彩,不由你不雅致,不由你不文化。有的群众还编出顺口溜:十里八村看戏来,挤在台下乐在怀,人山人海多热闹,玉龙功劳代代传。很多群众自发参与到扭秧歌、敲锣鼓、耍社火等活动中来。有的村民开着蹦蹦车,把自己家里古老的纺线车、织布机也拉出来展示,甚至有的套上了马车和牛车,扬起了红缨长鞭来庆贺,形成了一道现代城镇文化和古老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亮丽风景线。

  群众交口称赞的“致富大道”

  2010年9月28日,南池村人头攒动,来自市、县的各级领导及十里八村的乡亲万余人,汇集到这里庆贺南池村致富大道落成典礼。这条大道,正是史玉龙出资所建。

  南池村地处山区,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药材之村",绝大多数村民以种植药材为主要经济来源。然而,由于村子地处丘陵地区,村民出村必须翻越村口一条长数百米、深40多米的大沟。连接这条大沟两侧的原是一条由羊肠小道改建的只有4米宽的柏油路,雨后路面湿滑,雪后路面结冰,过往车辆和行人很不安全。有时大雨过后山洪暴发,冲垮路基造成路断。村里药材出不去,外地药商进不来,严重影响了药材产业发展,制约了全村小康社会建设。

  史玉龙为了改变南池村及周边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投资450万元,填平南池与北池两村之间这道40米深的沟壑,共动用土方10万立方米、石方900立方米,使用水泥5000吨、钢架材料百余吨,筑排水沟,建泄洪桥,修石材双层护栏及进行路面油化,建成了一座宽12米、长450米的现代化大桥,修通了南池与北池村之间的公路,当地人命名其为“致富大道”。致富大道北连村门楼、南接9米高的三面观音、长城照壁和东方明珠,形成了一条具有山村气息的观光风景线。

  村里和村民的事他从不吝啬

  史玉龙不仅投放巨资改变家乡生产、交通设施和文化硬件,而且关爱家乡群众中的贫困群体。

  史玉龙特别关心群众疾苦,他每次回到家乡,见到本村70岁以上老人时,就拿出100元至200元不等送给他们。特困户史天祥到太原看病,史玉龙得知后,一下就捐给他5000元。程生泉、史维新、史秦平等人生活面临困境时,史玉龙分别捐助几人现金数千元。有人说这是“及时雨”,有的说是“雪中送炭”,还有的说是“救命钱”。他们都说玉龙是个好人。史玉龙不仅关心本村群众,对外村的群众也同样牵挂。有一次,他获悉辛安村张小民因家人患病,生活困难,便捐助400元。

  2011年5月10日,史玉龙出资组织南池村干部和部分群众乘飞机到北京参观学习,观光旅游,使家乡人走出山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2012年6月18日,高温炎热,酷暑难挨。史玉龙给村里的老年人送上了西瓜,又发给每人100元钱用于防暑降温,并与80岁以上老人合影留念。看到张雪芳老人下台阶时行动不便,史玉龙连忙走上前搀扶老人走路,感动得老人赞不绝口。张雪芳老人说:“玉龙你真好,对我们太关心啦,今天是我们一生最难忘的时刻。”

  2012年中秋节,史玉龙出资在文化广场举行南池村千人中秋节团聚大宴会。这一天,开席150桌,就餐人数达到1200余人,与会群众兴高采烈。这是南池村一次别开生面的团聚会,村民至今难以忘怀。

  整治南池村环境卫生是史玉龙为家乡办的另一件事。通过到外地考察和借鉴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办法,史玉龙和村委会商定,由史玉龙出资、村委会招聘,雇用6名清洁员,坚持每天清扫街巷,他每月支付工资2600元;对村路路灯等亮化工程所需开销,由他每月支付电费1600元;对本村公用设施所需水电费,他每年支付6000元。

  史玉龙还为改善家乡的农业生产条件奔波。2012年7月15日,他邀请省水利设计院15名专家学者,来到南池村实地考察,最终在西范灌区东扩工程规划中在南池村规划了一座提水站。目前,这一工程正在实施中。提水站工程竣工后,将会给南池村及周边村带来福音,2000人将受益,5000亩旱地可变为水浇地。

编辑:徐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