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张迪杰:“中国毛著收藏第一人”

2013/04/08  浏览量:   作者:何广华  

  以党史、军史资料和毛泽东著作、毛主席像章等为代表的红色藏品,承载着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精神文化。它不只是一代人独特的红色记忆,更是我党我军由小到大、不断成长的历史写照。

  说起我国的红色收藏,首推河南省洛阳市的收藏家张迪杰。他不但是洛阳红色收藏的顶级人物,更是我国红色收藏界的大腕。36年间,张迪杰收藏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585种版本、10万余册毛著,成为收藏毛泽东著作版本最多的人。

  早在2007年10月,张迪杰就荣膺“收藏毛著吉尼斯世界之最”;

  2011年5月18日,毛泽东侄女、中国红色文化联合会会长毛小青慕名拜访张迪杰,并为他的毛泽东著作展览馆题词:“中国第一!世界之最!”

  2012年4月10日,中国收藏家协会红色收藏委员会授予张迪杰“中国毛著收藏第一人”称号。

  为收藏曾经卖掉住房

  张迪杰走上红色收藏之路,缘于一次偶然。

  1976年,张迪杰参军入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太原某部任文书。那时的图书市场虽然不像今天这样繁荣,但毛泽东著作却是最流行的书籍。阅览室里一部部毛泽东选集、毛主席语录深深地吸引了年轻好学的张迪杰,他经常在阅览室里读得流连忘返,废寝忘食。后来,张迪杰所在部队整编,阅览室的书籍需要处理。张迪杰便征得部队领导同意,把阅览室10多箱毛泽东著作保存下来。

  张迪杰收藏毛著的兴趣和爱好由此一发不可收。

  此后的30多年间,张迪杰不论是在部队服役,还是转业地方工作,只要一有时间,他就出入旧书摊、古玩市场淘宝。随着年龄增长和经济实力增加,他有时从拍卖公司购买、在互联网上选购毛著,同时通过友人从国外代购当地语言版本的毛著。有时家里经济紧张,他不得不压缩日常生活开支,但购买书籍的支出从来不打折扣。每次到异地出差,他没往家里带过当地的土特产,手提肩扛运回家的大包小裹里,装满了毛泽东著作。

  张迪杰至今对过去的一次收藏记忆犹新。1981年,张迪杰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安政治学院学习,学院组织同学们到革命圣地延安劳动。负责接待的单位住宿紧张,只能腾出一间仓库让大家居住。张迪杰发现仓库里全是书,其中有很多是新中国成立前出版的毛泽东著作。他心想,这可是宝贝啊,价值高着呢。张迪杰一狠心花了52.3元钱,把这些书籍买了下来。50多元钱在今天也许微不足道,但在30多年前却是张迪杰一个月的全部工资。

  一位老红军珍藏有一本旧版《毛泽东选集》。张迪杰得到信息后,多次赶赴北京到这位老红军的家里研究此书,喜爱之情溢于言表。老人虽被张迪杰的执著所感动,但仍舍不得出手。直至老人临终前,才下定决心交给了张迪杰。这位老红军语重心长地对张迪杰说: “我把它送你,就像把亲生女儿嫁给你了,我放心……”

  踏上红色收藏之路的张迪杰收藏毛泽东著作几近痴迷。前些年,他把工资的80%用到了收藏上。这几年他和兄弟们办起了经营实体,投入收藏的资金更是越来越多。一次,为了购买一本弥足珍贵的旧版毛著,张迪杰竟然变卖了他赖以生存的自家住房。

  珍贵的红色国宝

  走进张迪杰的家庭博物馆,看到的是数以万计、多种版本的毛泽东著作。这些藏书包括毛泽东著作选集类、汇编类、单行本类;毛泽东诗词类、语录类、题词类,画像类。图书开本最大的为8开纸,最小的开本长度只有6厘米、宽仅4.5厘米。用别有洞天、门类齐全、叹为观止来形容张迪杰的毛泽东著作家庭博物馆,一点不为过。

  张迪杰收藏的毛泽东著作数量上是中国之最,质量上多属珍品。他珍藏的多种毛泽东图书,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央档案馆、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韶山毛泽东图书馆等重要藏馆都难以找到,中央有些部门查找有关资料也要到他这里借阅。张迪杰拥有的这些被党史、军史专家称为精品、稀品、极品和孤品的藏书,是建国前我党、我军因长期战争导致史料存档不全的重要补充。

  张迪杰拥有由晋察冀中央分局委托晋察冀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邓拓主持编选、1944年5月出版发行的精装、平装五卷本毛泽东选集各一套。这套书目前在国内存量极少,是国内外收藏、拍卖、研究毛泽东著作最热门的书,目前的市场价已超过数十万元人民币。

  张迪杰收藏的毛泽东选集类有各种版本910多种,达5800多册。出版地涉及37个国家和地区,文字40多种,其中,汉文版有530多种,少数民族文版有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等220多种版本,外文版有36种文字140多种版本。此外,还有世界语和盲文版本。

  只收藏不出售

  张迪杰收藏红色文物不是为了牟利,而是为了研究和传承文明。不外露、不张扬、不言最、不为钱是张迪杰从事收藏以来一直秉持的原则。

  张迪杰向记者回忆了这样两件事。

  1995年5月的一天,深圳沙头角的杨先生乘机抵达洛阳,几经周折辗转找到张迪杰,并参观了他的大部分藏品。杨先生激动地说,我看遍了国内外众多藏家的红色藏品,没想到最大的藏家在洛阳。杨先生当即打开密码箱,要留下箱内的数百万港币,带走部分藏品。张迪杰微微一笑,婉言拒绝。事后,张迪杰得知,杨先生原来是长期来往大陆与港、澳和海外,靠做红色藏品生意发财的客商。

  2000年初,北京通州区一位出版商、一位地产商先后找到张迪杰。那位地产商以在北京建立中国革命史料博物馆为名,提出由其征地和投资建馆,请张迪杰等人提供藏品,收益按一定比例分成。而那位出版商更是几次来到洛阳,以高价购买建国前毛泽东著作版本、独家出书或双方合作出书、售后利润分成的优厚条件请求张迪杰加盟。张迪杰说:“这些藏品说到底是中国革命历史的见证,最终归国家最有用,我要在合适的时候,将其无偿捐给国家。”

  收藏是为了研究和传承

  2011年6月25日,北京。中组部原部长、全国党建研究会原会长张全景家里迎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就是张迪杰。

  在详细听取了张迪杰关于长期坚持收藏、研究和传承毛泽东著作的介绍后,张全景对张迪杰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当即与张迪杰约定,“我一定要专程到洛阳一趟,去亲眼看看你的那些宝贝!”

  9月20日,张全景一行4人和陪同的省、市有关领导同志,驱车来到了洛阳张迪杰家的中国第一个家庭毛泽东著作博物馆。

  在张迪杰的引导和解说下,张全景一行先后参观了毛泽东像画系列、专题汇编系列、外文版“毛著”系列等九大系列。这位已经退休的老领导,被满屋子的珍贵红色文物所震撼。他激动地拉住张迪杰的手说:“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太震撼啦!迪杰,你是抢救、保护红色国宝文物的大功臣呀!”

  收藏之余,张迪杰潜心研究毛泽东著作和著作背后的故事。36年来,他写下了近2000万字的毛泽东著作研究笔记,其中有很多作品发表在各种报刊上。去年,本刊第三期、第九期刊登的《〈论持久战〉鲜为人知的内幕》和《较早介绍朱毛红军的<现代史料>》两篇文章,均出自张迪杰之手。也就是从那时开始,记者开始与张迪杰有了密切的联系。

  张迪杰对记者说:“收藏是为了抢救、保护国宝文化,是为了更好地开发、研究、传承毛泽东思想。”

编辑:徐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