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逊克县河西村:老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典范

2024/07/16  浏览量:   作者:逊克县老促会 于升堂  来源:中国老区网

逊克县干岔子乡河西村是革命老区村。近年来,河西村抢抓乡村振兴的机遇,砥砺奋进,成效显著。2023 年,河西村荣获全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精品村的称号,成为当之无愧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杰出代表。

一、着力改善乡村环境,塑造宜居乡村

在打造宜居乡村的道路上,河西村坚定不移,多管齐下,全力提升乡村的魅力与品质。

其一,绿化扮靓村庄美。巧妙地将绿化树种与经济树种相融合,精心栽种了丁香、串红、雏菊、牵牛花、金莲花20 多种花卉,多达 1.5 万株,栽种云杉、沙棘、王族海棠、等优良树种1万余棵。开展村域范围内村旁、宅旁、路旁的绿化美化,对主要街道花卉品种进行了精心规划,实现了一街一品、一街一色的迷人景观。2023年,该村被评为“全省绿化示范村”。

其二,设施完善乡村兴。以农村景观化建设为切入点,多渠道筹集 450 万元资金,用于修路、修边沟、安装路灯,实现路面硬化和路灯亮化。整村推进蓝色房盖、农户塑钢窗、街道两旁的铁栅栏实现“三统一”。建成村畔公园、乡村大舞台、图书室及各类活动室等。修建村标、文化长廊和花坛等。

其三,整治提升家园秀。开展家园整治活动 20 余次,累计出动人力 300 余人次,完成垃圾清运 10 余吨,村屯人居环境显著改善。村内生活垃圾实现日清洁、日处理。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形成“一院一处景、一户一天地”的宜人格局,全面提升了生态宜居水平。

二、着力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宜业乡村

河西村在追求宜业乡村的道路上积极探索,多策并用,致力于构建特色鲜明、活力蓬勃的产业发展格局。

其一,发展肉牛养殖。河西村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畜牧养殖。目前,全村有养牛专业合作社 3 家、肉牛养殖户 42 户,肉牛存栏量 1200 头,平均每人增收 5000 元以上。同时,积极探索粪污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将牛粪制作成“蜂窝煤”作为农村生活燃料,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促进”。

其二,发展庭院经济。河西村将庭院经济与乡村振兴产业相结合,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培育出一批如徐淑娟蜂蜜、何淑华葡萄等“妇字号”产品。充分利用院落空间,种植了五味子、谷子、黏玉米、黄瓜籽等 20 多种经济作物,提高了农户自家菜园的土地利用率和生产效率,有力带动了农户增收致富。

其三,挖掘手工编织。近年来,河西村多次组织手工编织培训活动,有效推动了手工编织产业的发展。村民张佳鑫带领十几名妇女,利用奶油胶、萌小 Y 线、珍珠棉等原材料大胆创新,制作出哆啦 A 梦、机器猫、草莓熊等精美的手工艺品,通过直播带货的方式在网上销售,利润非常可观,比如,一个草莓熊的制作成本仅有5元钱,售价可达到50元。

其四,建立电商基地。2023年,河西村向县老促会争取资金 3 万元,建立电商直播间,主要销售俄罗斯产品、手工编织工艺品和农副产品等 30 多种,通过网络平台销往全国各地,有效拓展了农民增收渠道。当年实现销售收入 56 万元,实现利润 21 万元。

三、着力强化乡村文明,构建和谐乡村

河西村采取有效措施,多管齐下,大力推进乡村文明建设,全力构建和谐乡村。2022年,该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标兵”。

其一,移风易俗淳民风。河西村全面强化党组织建设,持续修订完善村规民约,组织村民共同参与讨论和制定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充实“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社会自治力量;开展“文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活动,树立榜样,激励村民向他们学习;实行“网格员+调解员”调解机制,及时化解纠纷,确保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村。

其二,文化惠民正村风。河西村每逢传统节日,都会举办群众人喜闻乐见的文艺汇演,弘扬社会正能量。组建文艺小分队自编自演了《不忘初心跟党走》等一批脍炙人口的红色文艺作品。开展了“我们的身边人”“我们的村晚”等文化活动。每到傍晚,文化广场上人们跳起了街舞;农民书屋里人们正给自己“充电”;文化活动室里,人们正在下棋、聊天。群众文化的蓬勃兴起,致使违法、治安和“黄、赌、毒”等案件销声匿迹。

其三,志愿服务树新风。河西村充分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志愿者之家等阵地,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引导党员群众自觉投身到志愿服务中,以空巢老人、留守儿童、残障人员等为重点服务对象,结合环境卫生、农业生产、文明新风等工作,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20 余场次,参与人员 120 余人次,有力推动了乡村文明建设。

如今的河西村,宜居宜业,和谐美丽,村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相信,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河西村将继续奋发图强,锐意进取,描绘出美丽乡村更加绚丽的新画卷!

编辑:褚海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