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海安市:以红色教育引领培根铸魂

2023/08/31  浏览量:   作者:葛振  来源:中国老区网

海安是有着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是一方镌刻着红色记忆的热土。1927年春,海安第一个中共支部——营溪支部诞生;1940年10月,新四军挺进海安,刘少奇、陈毅、粟裕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指点江山、挥斥方遒,海安一时成为华中抗战的军政中心;1946年,以海安为战略中心展开的苏中七战七捷载入中国革命的史册……近年来,海安市各学校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红色教育引领培根铸魂,各学校红色教育精彩纷呈、亮点迭出。

“红思想”师资建设:抓住了红色教育关键

师资队伍是实施红色教育的关键。海安市各学校党组织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为契机,切实加强教师队伍思想建设。配齐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辅导员队伍、班主任队伍,并通过系统培训、课题研究、专题研讨提升红色教育专业水平。城南实验中学党支部先后组织党员干部走进海安第一个党支部诞生地(营溪支部)、党的诞生地(上海党的一大会址、浙江南湖红船)、淮海战役纪念馆等地开展浸润式思想教育。第三实验幼儿园等学校通过书记微党课、二十大精神宣讲、红色基地实地感悟、立足岗位见行动等主题教育活动,全面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省海安高级中学依托与扬州大学联合建设的“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培养红色教育骨干师资队伍,通过红色思政教学设计大赛,提升红色教育水平。李堡中学等学校坚持“大思政”理念,在学科教学中有机渗透红色教育,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到红色文化的熏陶。实验小学、明道小学、南莫镇中心小学等学校坚持“大师资”理念,聘请老党员、老战士、老干部、英雄人物、劳动模范、红色基地讲解员等兼任思政课兼职教师(校外辅导员),壮大了师资队伍,形成了红色教育共育机制。

“红韵味”课程建设:丰富了红色教育资源

课程是实施红色教育的载体。海安市各学校秉承“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的理念,加强红色教育校本课程建设,发挥红色教育的育人功能。省海安高级中学着力构建以红色基因为底色的“五育融合”育人体系,将党史校史中蕴含的爱国情怀、理想信念、拼搏精神融入立德树人的全过程,推出“阳光高中生核心价值模型”,实现阳光高中生育人目标。南莫中学建立“国防教育研究组”和“践行铁军精神研究会”,组织教师将国防教育、铁军精神融入校本课程,编写了《水网游击战》等校本教材。城南实验中学推行红色教育课程化,以海安市委宣传部编印的《红色海陵》为蓝本,结合《思想品德》《中国历史》等课程,将乡土红色资源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机融合,坚持每周安排校本课程一课时,保障红色教育有效实施。城南实验小学分三个篇章(国家篇、家乡篇、学校篇)、六个版块(讲红色故事、唱红色歌曲、忆革命英雄、知伟大战役、观红色电影、访红色基地)编写了《幸福娃,红孩子》红色校本教材。孙庄小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立志启德为目标,编写了红色文化特色教材《从小学习立志》。

海安市城南实验小学组织学生阅读《写给青少年的党史》。翟慧勇/摄

“红印记”活动建设:拓展了红色教育路径

活动是红色教育的重要路径。海安市各学校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开展了许多师生喜闻乐见的红色教育活动。除结合清明节、建党纪念日、建军节、国庆节开展常规红色教育活动外,还开展红色队课、红领巾寻访、红色志愿服务、红色故事宣讲、红色歌曲传唱、红色主题项目学习、红色诗词书写大赛、红色主题剪纸比赛等活动,让青少年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红色活动中接受洗礼、陶冶情操。省海安高级中学组织师生排演的话剧《红岩魂》,彰显了共产党人信仰的力量,演出后在师生中产生了强烈震撼,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海安市委市政府把该剧作为主题教育教材,组织副科级以上干部观看;南通市教育局组织全市校长代表到海安现场观摩。海陵中学组织师生表演课本剧《回延安》、西场小学组织学生表演京剧《打虎上山》《智斗》等,让学生在创、排、演、看的过程中接受红色教育。海师附小“四季花”德育团队,以“红色文化”为研究主题,带领队员通过“参观学习历史”“体验艰苦生活”“重走革命道路”“致敬革命烈士”追寻红色足迹;南通市袁亚琴名辅工作室组织开展地域红色基因教育项目化学习,依托新四军联抗烈士陵园、联合抗日座谈会会址、苏中七战七捷纪念馆、角斜红旗民兵团史绩陈列馆等海安红色圣地,开展微队会、红色寻访、红色宣讲、红色研学等系列活动。曲塘中学通过组织学生走联抗路(联抗桥)、参观联抗纪念碑、听联抗指战员讲陈毅银杏树下号召英勇杀敌的故事,寻访“联抗部队”在曲塘的红色印记,追寻先辈足迹,感悟革命精神。曲塘镇中心小学少先队组织队员“联抗纪念碑”前宣誓言、“联抗路”上亮风采、“联抗桥”头讲故事,缅怀历史、致敬英雄。明道小学教育集团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落实传承红色基因实践路径,通过红领巾寻访、红领巾讲解等形式,厚植少先队员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感。角斜小学组织学生寻访角斜红旗民兵团史绩陈列馆、开展“军事体验营”活动(已举办七届、每年一届),引导学生体验“听党指挥”的重大意义,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少年军校”“全国少年军校示范校”“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大公镇中心小学少先队开展红色资源思政教育课题研究,组织了“红色寻访研学,重温红色记忆”“诵读传唱红色经典,筑牢红色信仰”“开设红色队课,厚植红色情怀”“体验军事营地生活,塑造红色品格”等系列活动。白甸镇中心小学以“红色寻访”为突破口,学习英雄人物,寻找人生坐标,让英雄活在孩子的记忆里,孩子成长在英模的事业里。西场小学成立“玉成红领巾模拟党校”,每周安排一支红领巾宣讲队宣讲党史、二十大精神等,一周一中队,天天有特色,成为一个移动的红色课堂。第二实验幼儿园结合“春之情思感恩节”“夏之清润艺术节”“秋日书香阅读节”“冬日阳光运动节”四大文化节,常态化组织幼儿开展讲红色故事、玩红色游戏、唱红色歌曲、访战斗英雄、编纪念海报、悟红色精神等系列活动,让红色文化在无声中浸润孩子们的心灵。实验中学通过组织寒暑假海安红色基地寻访、立发中学通过英模讲座、李堡中学通过组建红色教育社团、海陵中学通过召开红色班会等对学生进行红色教育。李堡镇中心小学、墩头镇中心小学、雅周镇中心小学等学校通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在学生中深入开展了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为重点的红色教育。

海安市教师发展中心附小组织少先队员寻访苏中七战七捷纪念碑。储丽华/摄

“红元素”环境建设:丰富了红色教育载体

校园处处是教育,学生时时受熏染。校园环境不仅具有装饰美化作用,还具有教育性,是鲜活的课程、育人的载体。海安市各学校积极创设与红色教育相适应的校园环境,发挥校园文化在红色教育中的特殊作用。省海安高级中学重建了校内粟裕将军曾工作生活过的“将军楼”,并依此创建海安中学红色课程基地,校内建成国防园、国防馆等各类主题馆。南莫中学设置《铁军》红刊室,学校宣传橱窗专设“国防空间”“铁军精神”专栏,各班创设红刊图书角,并将每周二中午作为“国防教育时间”,让同学们懂得幸福来之不易。海陵中学在校园内建成“海安名人墙”,传承海安先贤的家国情怀。紫石中学重点围绕“紫石”元素打造了“清园”“榉园”两处校园景观,向全体学生宣传爱国人士韩紫石先生联共抗日的光辉事迹以及爱国爱民的高贵品质。实验小学建设党建长廊、红色剧场、校史陈列馆、红色广播电视台等红色基地,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城南实验小学强化校园红色文化体系化建设,校园内建有一道(“听党话跟党走”语录金句大道)、一路(“致敬先锋”榜样示范路)、一馆(红色主题教育馆)、两廊(红色文化长廊、幸福公益长廊)、两场(幸福广场、红领巾广场)以及班级红色文化主题角。孙庄小学基于地域红色特色文化在校园内建成了红土孙庄展示厅、红色儿童剧场、“红色接力”训练坊、红色文化主题长廊。第一实验幼儿园、第二实验幼儿园、第三实验幼儿园、长江路幼儿园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结合海安红色革命历程建成了红色文化主题墙。

红色资源见证着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凝结着我们党百年奋斗历程中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海安市各学校将充分挖掘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以红色教育引领培根铸魂,切实完成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神圣使命。

编辑:白雨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