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老区谷城:把革命遗迹建成红色教育基地

2022/11/10  浏览量:   作者:帅瑜  来源:中国老区网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在255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都伫立着红色遗迹,到处都蕴藏着红色故事,到处都激扬着红色文化……要问这是什么地方?我满怀崇敬的心情告诉你:这就是我们谷城。

谷城,是个革命老区县,蕴藏着丰厚的红色资源。

谷城地处鄂西北汉水中游西南岸,迢迢逶迤的汉江傍城而过,境内的南河、北河,一一汇入汉江。在没有公路的年代里,人们在谷城坐船,沿着三条河流,均可以直达武汉。便利的水路,使谷城处于交通要道。谷城的东面,是鄂、豫的江汉平原和一马平川的中原大地;而西、南、北则是绵延起伏的大荆山和武当山。出城,能一日千里进入江汉和中原;入城,又能背靠崇山峻岭潜踪隐迹,因此谷城是一个非常适合干革命的地方。

正是优越的地利条件,近代以来在谷城大地上,暴发了一次次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革命运动,留下了厚重的红色历史。

从襄阳进入谷城,迎面走进的就是茨河古镇。就在这个依江而建的古镇上,诞生过一位革命烈士,他就是李亚声。

李亚声,1903年出生在茨河镇下街一个贫穷的家庭,从小就受尽了苦难,一家人过着食不裹腹的日子。时值1923年武汉“二七”大罢工之后,李亚声受到革命影响,毅然前往武汉寻找革命道路。

1925年春,李亚声从武汉回到襄阳开展革命活动,同年7月被发展为共青团员,10月转为中共党员。 11月,李亚声由中共襄阳特支选派,考入黄埔军校第二期学习。1926年春,李亚声黄埔军校结业后,党组织又派他做北伐宣传工作。

1927年暴发“八一”南昌起义,李亚声任暴动总指挥部后方总队长。起义后,他到朱德率领的革命军25师做宣传工作,受到朱德称赞。在革命斗争中,李亚声已显现政治和军事才能,襄阳和武汉的党组织均致信,要求调李亚声回鄂北工作。1927年底,经朱德批准,李亚声回到鄂北。

1928年春,受党组织派遣,李亚声回到家乡任谷城县委书记。为落实“八七”会议精神,他作出农民暴动的决定,建立农民革命武装队伍,在茨河、庙滩、盛康、石花等地发起农民暴动,打击土豪劣绅,没收土地和财产。

1929年10月,李亚声离开鄂北,担任中共汉口区委秘书长等多职,领导学生运动。1930年9月,因叛徒出卖,他不幸被敌人逮捕。在审讯中,李亚声写下铿锵誓言:“子弹上膛何所惧,刺刀闪闪心不惊,吾为民族坐牢房,死而不悔为革命!”10月28日凌晨,年仅27岁的李亚声,在武昌英勇就义。

李亚声是谷城籍入黄埔军校第一人,是谷城籍参加北伐的第一人,是谷城籍参加南昌起义的第一人。李亚声是谷城永远的光荣。

为褒扬李亚声烈士对革命的贡献,以烈士的革命精神教育后人,1984年,谷城县委、县政府将李亚声烈士的遗骨,从武昌迁回谷城公墓。2009年,谷城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县教育局把烈士家乡茨河镇中学命名为“亚声中学”,为烈士塑像,建烈士事迹陈列室,被县政府授予“谷城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6年11月,又被襄阳市委命名为“襄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2019年,县老促会将陈列室更名为“李亚声烈士纪念馆”,进一步丰富了展馆内容。

离开茨河古镇,前行三十里,向右一拐到了盛康镇。这里有个三官庙村,村里有一处革命烈士墓地,傅春泉就安卧在这里。

傅春泉是谷城早期农民运动领导人之一。1899年3月出生,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串连发动群众,建立以盛康为中心的农民武装“谷城农民自卫队”。4月,他率领农民自卫军攻打石花街和县城,而后受党组织派遣到鄂北总队工作。1930年春,他被党组织派回谷城开展武装斗争,成立了谷城县第一支游击队,为薤山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作出了贡献。1931年11月,在国民党军残酷围剿中,他英勇就义,时年32岁。为纪念这位革命烈士,县政府将三官庙村小学命名为“春泉小学”,并建起陈列室,向来瞻仰的人们展示傅春泉烈士的红色事迹。

谷城苏区革命历史展览馆外景。(帅瑜  摄)

从盛康向南走,进入南河镇的一个红色山村苏区村。这里曾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县苏维埃政府、谷城地方红军创建和战斗的重点区域,现被誉为“谷城革命老区第一村”。在这方革命的土地上,留下了先烈们的红色足迹。

1931年春,苏区村几乎家家都有人参加了薤山红军。在红军反“围剿”战斗和苏区保卫战中,不少村民都被敌人杀害了。苏区村人民为县苏维埃政府和薤山红军的建立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为铭记这段光辉的革命历史,谷城解放后将原“七里沟村”命名为“苏区村”,村名一直沿用至今。

2011年9月,县老促会在苏区村建成“谷城苏区革命历史陈列室”。2017年,县老促会和村支部又对陈列室改造,升级为“谷城苏区革命历史展览馆”。2019年12月,苏区村被襄阳市委命名为“襄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不少人都在这里接受过革命教育。

1931年时的薤山红军司令部旧址。(帅瑜  摄)

在苏区村一抬脚就是大薤山。就是这座山,处处洒满了红军战士的鲜血。

1931年,中共鄂豫边特委、中共谷城县委领导的鄂西北唯一一支党的武装薤山红军游击队,被国民党视为眼中钉、肉中刺。9月初,国民党谷城县长范雨峰组织县大队的4个中队400多人摸上薤山,向红军游击队展开了第一次围剿。薤山红军立即反击,打死打伤敌人60多人,缴获枪支30余支,取得了首次反围剿的胜利。

随后,伪县政府又组织第二次围剿。9月26日,10个中队1000多人,分3路围攻薤山红军游击队。经过半天激战,红军将敌人全部击溃,赢得了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

两次围剿,两次失败,敌人丧心病狂。11月14日,国民党调集正规军3000多人,开始血洗大薤山革命根据地。敌人以10倍以上的兵力,重重围剿薤山红军。红军孤军御敌,喋血苦战,终因寡不敌众,300多人几乎全部牺牲,其中就有两位县委书记捐躯。在大薤山上,无处不洒有红军的鲜血。1999 年2月,薤山革命旧址群被省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从薤山朝西走三十里就是五山镇。五山,这个一脚踏三县(谷城、房县、均县)的山区,俗称“三不管”的地方,非常适合开展革命活动。

1926年8月,20岁的共产党员李金铭,受中共湖北地方执委特派,秘密潜入谷城,负责筹建县级党组织。谷城大地,第一次迎来了共产党人。

当时,李金铭就藏身在五山九里岗村。他奔走于石花与五山之间,秘密宣传共产党的主张,培养积极分子,建立党团组织,发展进步农民入党入团。孟宪之、孟森林、孟国夫等一批农民,相继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中共谷城县部委员会”诞生,这是谷城县第一个党组织,九里岗荣幸成为中共谷城县级组织的诞生地。

2017年,县老促会和九里岗村共建了“中共谷城县级组织诞生历史展览馆”,被县委、县政府命名为“谷城县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谷城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9年又被市委命名为“襄阳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谷城干部在黄山垭革命烈士纪念碑前回顾战斗经历。(帅瑜  摄)

出九里岗村,再朝山里走20里,一座高高的烈士纪念碑,耸立在人们眼前,这就是四方朝敬的“黄山垭革命烈士陵园”。

黄山垭,地处均(县)、房(县)、保(康)、谷(城)4县必经之要隘。1946年9月底,人民解放军中原突围部队在这里设伏。10月初,敌军第66师师长宋瑞珂率领扫荡部队进入埋伏,经过一场鏖战,敌人死伤800余人。中原突围部队牺牲的8人,被群众厚葬在黄山垭。

1949年4月,已经升任南阳军分区副司令员的第二野战军第10纵第29旅第85团团长王希林,决心要为谷城人民肃清残余土匪后再去赴任。4月9日,王希林带领85团一部和谷城县独立营到黄山垭剿匪。战斗中,王团长不幸被匪徒开枪击中牺牲。百姓为了怀念王团长,在黄山垭山下修了一座桥,命名为“希林桥”。

1993年,五山镇政府修建了“黄山垭革命烈士墓”,成为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2年,县老促会又对黄山垭烈士墓重新修建,县政府命名为“黄山垭革命烈士陵园”。

2013年11月,县委、县政府在黄山垭隆重举行革命烈士陵园落成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授牌仪式。在焕然一新的革命烈士陵园里,高高耸立着“黄山垭革命烈士纪念碑”。碑上镌刻的这10个金色大字,在阳光中熠熠生辉,迸发着耀眼的光芒。

县城,是一县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就在谷城县城附近的老军山上,座落着崭新的“谷城县烈士陵园”,一座恢宏的“谷城县革命烈士纪念碑”拔地而起。这座烈士陵园,是谷城县委、县政府、县老促会、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多方心血凝结而成。

过去,谷城烈士公墓远离县城10好几里,人们在瞻仰和缅怀革命先烈时十分不便,不利于“烈士纪念日”公祭等活动开展。为此,县老促会向县委、县政府提出建议,一定要改变这种状况。

兴建红色纪念设施,谷城总是慷慨实施。时任县长的黄克立说得好:“宁可压缩其他开支,也不能亏待革命烈士。”2016年9月,县政府决定迁址新建县烈士陵园。

经过3年的筹备,2020年正式投入建设。历经两年的兴建,现已建成功能完备的红色教育基地,集烈士墓园、纪念场所、红色展厅、教育基地于一体,采用声光电现代科技展示,总投资6210万元,占地8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724平方米,成为革命老区谷城的标志性建筑,在湖北省县级烈士陵园中,也是属于一流的。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朱伟说:“谷城是革命老区,对烈士纪念设施修缮保护,对英烈事迹挖掘宣传,对红色基因传承赓续,没有终点,只有新的起点。我们将再接再厉,让英烈精神在谷城大地上永放光芒!”

2022年9月30日,谷城在县革命烈士陵园隆重举行公祭,缅怀革命先烈,追思英雄功绩。(资料图片)

流逝的是岁月,凝固的是历史。革命老区谷城,一处处革命遗址,一处处红色设施,无不成为红色教育基地。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红色血脉,后人赓续。谷城众多的红色教育基地,必将指明后人的精神路标。

编辑:孙晟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