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广东广宁:用情帮扶 在传统食品上展现新担当

——佛山市顺德区驻镇帮扶工作队员龙旭东 精心引荐传统食品进入机关食堂侧记

2022/09/22  浏览量:   作者:广宁县老促会 蔡其智  来源:中国老区网

龙旭东,是佛山市顺德区帮扶广宁县的驻横山镇工作队队员,同时任职该镇罗锅村委会驻村第一书记。他2021年7月进驻横山镇后,依然保持军人本色,努力用好自身力量,积极参与指导罗锅村做好防返贫监测、美丽村居、乡村产业以及党建引领等工作的同时,殚精竭虑推动当地农家传统应节食品——广宁大芯粽走进顺德区直属机关食堂并广受欢迎,为帮扶村的农家妇女开通了一条靠手艺创业稳定致富的门路。

广宁大芯粽是粤式裹蒸粽品系的一种,主要食材是糯米、豆类、猪肉或腊肉,辅以调味香料拌匀腌入味,分量按需选择,在铺好粽叶的凹形容器里用水洗糯米把馅料裹住,用当地盛产的青皮竹竹篾扎好成型,冷水入锅,木柴猛火滚煮4—6小时,香味四溢时即可起锅食用,一直是家人团聚、馈赠亲朋的常选食品。

横山镇罗锅村位于绥江右岸,村域面积约6平方公里,是广东省连片示范村和竹海大观旅游景区的组成部分。该村大部分年轻人到珠三角核心区务工,已婚妇女留下照顾家庭无法外出,只能在邻近打散零短工,难有稳定收入。如何帮助留家妇女增收?功夫不负有心人。

龙旭东在走家串户工作调研中了解到:村里有一个在广宁县内小有名气的粽子工场——银英糕点加工场。工场创始人范银英,2010年开始创业,凭着坐落旅游景区的有利条件,苦心经营十余年,从个人作坊发展成日产能可达4000—5000个的私营工场。2021年9月,以范银英为代表人的广宁大心粽制作技艺,作为传统技艺正式申报了广宁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工场产品由于缺乏固定客户,日销售量极不稳定,在旅游旺淡季、习俗节日前后起落很大,忙时请10多名留家妇女加班加点,平时大部分产能闲置。

龙旭东敏锐觉察到,这是实施帮扶的好选项。为此,他付出不少心血,促成好事办实:

一是巧借力,推动需求对接落实产品销路。龙旭东作为顺德区机关事务局的派出干部,首先想到的是顺德区各机关饭堂有着可观的产品需求,只要产品质量稳定,定价合理,就能通过供需对接,为大心粽产品拓展新销路。他协助范银英办好有关进入采购资质认证材料,通过政策支持,用半个月时间又完成消费帮扶市场主体资格认证。顺德区机关饭堂与该加工场顺利实现对接,正式发出了采购订单。

二是破难题,以需求导向引导长期对接稳定发展。在完成首单供货后,龙旭东根据客户反馈,指导范银英及时在产品规格、口感、排产安排等方面进行了优化改进,新试制各类样品由客户试吃评价后,确定合适品种比例,根据机关食堂供餐特点优化排产安排。现在工场产品已经实现当天接订单、次日上餐桌的快速运营。目前,顺德区机关事务局已确定每周采购一批广宁大心粽、采购量1500至2000个、采购金额约5000元,区其它机关食堂也陆续加入订购行列。预计今年定向采购量货值可达50万元左右。

三是善思考,在助力中找到帮扶发展途径。粽子工场稳定扩产后,龙旭东觉得可以带动更多留家妇女就业,建议范银英稳定聘用了8名建档立卡户的妇女,平均每人日劳动收入100多元,解决了她们原来做其它手工月收益只有几百元的困顿,家庭经济状况大为改观。

目前,横山镇第一书记项目——广宁英姐大心粽乡村振兴帮扶工坊已经挂牌。龙旭东的辛勤付出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认可。

图为龙旭东(右一)在佛山市驻肇庆市帮扶工作队第一书记交流会上现场介绍项目情况

他,正在帮扶路上继续奉献青春。

编辑:周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