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了解老区 让老区走向世界

search

王丕江:马寺村百姓的好当家

2008/08/29  浏览量:     

王丕江:马寺村百姓的好当家

李顺民

 

16岁对当今的孩子来说正是一个充满着各种梦想的花季年岁。今年63岁的王丕江在这个年龄已经挑起了村干部的担子,而且一干就是47年。47年人的一辈子几乎全部搭上去了,他却一点都不后悔,而且留给每个人的印象总是一副饱满的工作热情。

一个普通的村干部,一年才领一千多元的报酬。但是几十年始终如一日,是什么样的力量支撑着他?难道是那一千多元吗?不,他家里根本不缺那一千多元。他家的光阴和修饰在马寺村是个小康人家。儿子是武警某部的团级干部,经常给他老两口寄钱让他们改善伙食。孝顺的儿子还专门在部队驻地的城市里为他和老伴购置了新房,三番五次地接他们到驻地安享晚年,他总是婉然谢绝。他说,他放不下马寺村的老百姓,更放不下村里的事情。

47年里,领着“工资”的王丕江不但没有攒上一分钱的,而且为了自己的工作还搭贴了不少。为大家的事情到底搭贴了多少王丕江自己也不清楚了,因为他当初就没想着让大家还这些钱。有一年的“六一”儿童节前夕,他到驻地的城市里看自己的孙子,儿子给他了一千多元的零用钱,手里的钱攥得汗津津地也舍不得改个馋。当他看到城里的孩子正在敲打军乐鼓排练节目时,他想那玩意在马寺村还是个稀罕,村里的娃娃们还从来没见过。于是,他背着儿子给马寺小学的孩子们买了几套军乐器具。他想也让村里的娃娃们享享城里孩子的福。第二年“六一”儿童节,马寺小学学生排练的军乐队节目在杨河学区演出时响当当地。

王丕江总是心里装着村里的事情,路头路尾都在琢磨着村里的大事情。老百姓吃水修路、贫困户脱贫致富、学生上学等诸多问题。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他就装上自己的珍贵的省级劳模范证书,背上二升荞麦面到市上或者省上跑项目争资金。看着乡下人模样的王丕江,门卫总是把他拒之门外,他并不为这样的难堪场面而感到丢人。因为他是为了大家的事情,而不是为了自个的事情。每每这时,他总是苦口婆心地央求人家放行,如果门卫执意不让他进门,他就理直气壮地说,他是庄浪县杨河乡马寺村党支部书记,还沾沾自喜地拿出自己的省级劳模范证书“炫耀”一番。从此以后,省级劳模范证书成了跑项目的通行证。就这样,他共积极争取资金39.4万元,使马寺村小学的学生娃娃彻底告别了泥台子,坐进了漂亮的教学楼,还登陆了“宽带”,实现了网上看世界的梦想。

为了让单帮子人家的劳力既在家里做了庄稼,又能在家门口就挣到钱。他还多次跑兰州、平凉,争取支持资金。功夫不负“难缠”人,终于在村里建起了轮窑砖瓦厂和粉条加工厂。仅此两个厂子就安置本村近百人就业,人均年工资在4000元左右。不仅如此,他还在村里组织了废旧物品收购和贩运队,造就了众多“万元户”。在他的带领下,村民马彦荣不但在南湖镇投资50万元建成了钢材厂,还在本村投资建成了小尾寒羊基地。

编辑:编辑部